杉城鎮

杉城鎮

杉城鎮,地處福建省武夷山南麓的三明市泰寧縣城區,常住居民4萬多人,加上流動人口達6萬餘人,全鎮農民人均年收入3667元。

基本信息

杉城鎮地理位置

杉城鎮,地處福建省武夷山南麓的三明市泰寧縣城區,是全縣政治、

經濟、文化中心。全鎮共有21個行政村、6個居委會,總人口達4萬餘人。
地廣人稠,氣候溫和。全鎮方圓總面積226.5平方公里,鎮中心海拔280米,地勢平坦,屬亞熱帶季風型氣候。年平均氣溫17.7度,土質肥沃,一年三熟。常住居民4萬多人,加上流動人口達6萬餘人,全鎮農民人均年收入3667元。
資源豐富,物華天寶。素有魚米之鄉之稱。全鎮有良田2.4萬畝,山林20餘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5%,水面6萬餘畝。盛產稻米、筍乾、茶葉、黃花梨、蓮子、香菇、紅菇、黑木耳、柑桔、瓜豆、花生、魚蝦、黃鱔、畜禽、杉、松、雜木、藥材、毛竹、玄武岩、建築砂石料。
風光旖旎,旅遊興旺。是歷史悠久的漢唐古鎮,宋明名城,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中央蘇區。現仍保留著完好的古建築群和革命遺蹟。“尚書第”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位於該鎮的國家級旅遊避暑勝地—金湖、華東第一漂—上清溪,以及狀元岩、棲真岩等景區,集桂林山水、洞庭風光、武夷勝景之精華於一體,連接聞名遐邇的武夷山、玉華洞於一線。每年招來了大批國內外商賈、遊客前來觀光遊覽。
交通發達,設施完備。四條水泥、柏油公路直通毗鄰的邵武市、將樂縣、建寧縣、武夷山市、武夷山飛機場、江西黎川縣,特別是2005年京福高速公路建成穿過我鎮境內,將進一步拉近了我鎮與國內外、省內外的時空距離。通訊設施,先進完善。國際、國內程控電話和行動電話已形成網路,可直撥國內外。電力充足,能源富有。國家興建的兩大水電站池潭電站、良淺水電站坐落於此,還有杉龍水電有限公司等農村中小水電站8座,裝機容量達18萬千瓦。天然煤炭、液化氣、石油供應充足。經國家水電部等有關部門驗收,泰寧已評為全國首批實現電氣化先進縣。工業小區,設施配套。現已開發設立豐元工業園區、西門工業小區、王石工業小區、小均工業園區4個,占地面積8萬餘平方米,“三通一平”已全面完成。
科教文衛,全面發展。現有1所高中、1所中學、1所職業中專、2所國小、2所幼稚園。已培養大批大、中專畢業生。調頻廣播電台、衛星電視台全日轉播,電視可收視中央、各省市36個台節目。沿河建有湖濱公園、兒童公園、烈士陵園3個林園和十幾家豪華歌舞廳、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文化活動中心設施齊全、內容豐富。醫療衛生條件良好。現有重點醫院、中醫院、婦幼醫院3所。技術力量雄厚,設備先進,床位充足。2000年通過省級衛生城驗收。城鄉居民全部飲用自來水。
民風儉樸,勞力盈餘。全鎮居民和村民達4萬多人,加上外省市長期在該鎮務工經商人員,總人口達6萬多人。境內社會治安穩定,民風濃厚,居民勤儉、樸素、好客。勞動力十分充足,對投資辦廠十分有利。
杉城鎮黨委、政府願與一切有識之士攜手並肩,共圖振興經濟,發財致富的大業!杉城鎮必將成為投資者施展才華、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

杉城鎮發展情況

經濟綜述

杉城鎮充分發揮地處城區和資源優勢,提出並確定劃分城區、城郊、鄉下村“三類區域”,實現競相發展的“靠城吃城,以城帶村”的經濟發展思路,通過實施城區帶動、旅遊帶動、項目帶動“三大帶動戰略”,實現了經濟的跨越式發展。2002年,全鎮完成工農業總產值26751萬元,其中農業產值6071萬元,工業產值20740萬元,企業總產值33690萬元,財政收入541萬元,其中鎮本級一般預算收入473萬元,基金預算收入68萬元,村財收入88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67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500萬元,連續幾年經濟發展速度一直保持全縣各鄉鎮前列。
農業生產。在穩定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基礎上,繼續調減低劣稻種植面積,加快發展優質稻生產,完成糧食播種面積4萬畝,總產11260噸,菸葉產量1.1萬擔,水果產量4002噸,食用菌產量2800噸,肉蛋奶總產1439噸,水產品產量1680噸,完成人工造林更新2290畝,建立速生林高產示範面積3100畝,新增竹林1500畝,發展雷公藤2100畝、錐栗1000畝。全鎮引進推廣高優農作物、畜牧水產等新品種20餘個,發展訂單農業0.95萬畝,建立農業科技示範園區1個、100餘畝,發展農業龍頭企業8個。庫區移民、農業綜合開發、水利化鎮建設等項目正在抓緊實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
工業生產。完成工業總產值20740萬元,出口交貨值815萬元,工業銷售值20340萬元,工業增加值6346萬元,工業利潤總額達1340萬元,進一步完善了豐元工業園區、王石工業小區、小均工業小區、西門工業小區基礎設施。
旅遊第三產業。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發展與旅遊相關的飲食、住宿、運輸、商貿、娛樂等服務行業2400餘家,建成了“金峰”、“新北洲”、“民主街”3個家庭旅館示範區,投資500餘萬元新建古城公寓和擴建金峰賓館,提高了旅遊接待能力和檔次。
項目建設。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重點圍繞竹木工藝品加工、農產品加工、農業綜合開發、旅遊景點開發等方面,抓好一批對全鎮經濟成長起拉動作用的好項目、大項目,2002年新上項目12個,今年全鎮共安排重點建設項目15個,計畫總投資5000萬元以上,其中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個,500萬元以上的項目2個,列入縣重點項目的港資寧成木業有限公司增資擴股項目、思榮食品有限公司軟包裝生產線年內分別可完成投資800萬元港幣、400萬元。招商引資力度加大,港資古城公寓7月份投入營運,金福矽品有限公司已經投產,森發木業、石板材加工廠、麻將蓆廠、工藝品廠、杉鯉木業等在施工中,金沙棉紡廠和台資嫁接改造黃花梨項目已經簽約,即將施工,台資素菜加工、台資空心磚生產、民辦高中等項目已達成合作意向,農村小水電項目已簽約8個、投產1個,總裝機可新增2400千瓦。棲真岩景區旅遊基礎設施已基本完成並對外營業,李家岩景點已完成勘測規劃工作,京福高速公路泰寧連線線工程項目已在施工中,在積極配合縣政府抓了水南、蔬菜、紅光、民主等村土地收貯,以及水南東街、農貿市場、金歲小區、松光小區住宅小區建設農戶拆遷安置工作的同時,抓好城郊土地開發,重點抓了金乾、鸕鶿住宅小區建設和湖濱線的普洞、白土果場等地塊的前期開發準備工作,金乾小區已投入600餘萬元,完成了征地工作,正在著手進行“三通一平”工作。
社會事業。大力實施科技興鎮戰略,開展農科教和科技下村等活動,培育科技示範村10個、示範戶1000餘戶,推廣先進實用農業技術30餘個。“普九”工作通過驗收,教育“兩基”得到鞏固提高。村級衛生醫療條件進一步改善。計畫生育、耕地保護和環境保護得到較好落實,“三五”普法教育通過了省、市驗收,廣播、電視、文化、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新進步。

特色產業

城郊型特色農業:圍繞“糧、竹、果、菜、煙、菌、藥材、養殖”八大主導產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壯大規模,建立基地,提高經濟效益。全鎮已建立2萬畝優質稻基地,建立5萬畝筍竹兩用基地,其中高標準示範片6000畝;建立2萬畝優質水果基地;建立5000畝季節和反季節蔬菜基地,建立6000畝優質菸草基地,年產優質菸草1.1萬擔,上等煙達50%以上;建立2000畝珍稀食用菌基地;建立5000畝名貴中藥材基地,其中雷公藤2000畝、杜仲1000畝、厚朴1500畝;建立年產2000餘噸的肉蛋奶基地,其中飼養金湖烏鳳雞2萬餘只。並建立6個優質稻生產重點村、6個高標準筍竹專業村、3個特種水產養殖重點村、5個珍禽養殖重點村、4個反季節蔬菜種植重點村、7個食用菌專業村、6個優質水果專業村、5個菸葉千擔村、4個名貴中藥材重點村。
旅遊業:充分發揮我鎮豐富的自然景觀和歷史人文景觀優勢,開發旅遊項目,打響金湖品牌。投資200餘萬開發了位於上清溪下碼頭的棲真岩景區,基本完成了環山石階路,建好了棲真觀、品齋堂、玉皇閣、舍利塔、三清宮、西勝寺等自然和人文景點,並於2002年“五一”對外開放營業,形成與上清溪、狀元岩一日游格局。已完成坐落於金湖畔的“李家岩”景點的資源調查和項目論證工作,正在著手推介對外引資開發。杉陽古鎮建設和開發的總體規劃設計工作已全面完成,並成功建設了經濟、社會效益良好的省優質工程“狀元街”。投資200餘萬元,擴建了金峰賓館。投資300餘萬元的港資古城公寓,於今年7月份對外營業,建成“金峰巷”、“新北洲”、“民主新街”3個家庭賓館示範片區,提高接待檔次和質量。高標準建設長興、南會、呂家坊、際溪4個旅遊專業村。開發旅遊農業項目,先後建立起勝二村等3個花卉基地;豐岩、長興2個以香米、紅米、黑米為主的優質稻基地,水南、豐岩等3個台灣大棗和錐栗基地;赤坑等2個波爾山羊繁殖基地;四公里等5個以發展美國七彩珍珠雞、鷓鴣、安鶉為主的珍禽養殖基地;八二場等2個蛇系列產品加工基地;八二雞場等2個烏鳳雞養殖基地,梅橋、邱洪、紅光、際溪等8個珍稀食用菌基地;王石茶場新開發的“碧螺春”、“毛峰”2個高檔名茶產品。創出地方特色,獲得了遊客的青睞。
個私非公有制經濟: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村剩餘勞力和下崗職工發展以旅遊業為龍頭、以流通服務為主的第三產業2400餘家。大力推薦招商引資項目,吸引境外資金技術參與我鎮農產品加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旅遊景點開發,目前已發展個私工商戶500餘戶,其中新引進的寧成木業有限公司、思榮食品有限公司、榮達紡織有限公司、森發木業有限公司等一批規模工業企業建成後年銷售收入可達1000萬元以上。

名優特產

菸草:是全縣菸草種植面積最大的鄉鎮,種植面積6000餘畝,建立6個菸草千擔村,種植品種主要有翠碧1號、雲煙85、K326,年產烤菸600餘噸,被列為廈門捲菸廠優質烤菸生產基地,菸草主要出售廈門捲菸廠,上海捲菸廠,以及杭州、徐州等省市捲菸廠。
食用菌:建立基地面積達2000餘畝,其中種植竹蓀面積達1000餘畝,建立5個食用菌專業村,栽培品種有竹蓀、香菇、木耳、靈芝、木耳、平菇、鳳尾菇、金針菇、草菇、蘑菇、姬松茸等20餘個,並盛產紅菇、梨菇等天然野生菌菇十幾個品種,年產鮮菇2800餘噸。
烏鳳雞:建立烏鳳雞種雞廠1個,培育烏鳳雞重點村4個,年飼養12餘萬羽,出售20餘萬羽,其肉質鮮嫩,營養豐富,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產品除供應本縣各大、小賓館、飯店,還出售到上海、廣東、福州、廈門等省市,並出口香港、日本、韓國等國家。
筍製品:發展清水筍罐頭廠6個,年產清水筍1300餘噸,加工生產筍乾500餘噸,產品主要銷往上海、廣東、江蘇、福州、廈門、深圳和出口香港、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
茶果:建立名優水果基地2萬餘畝,其中優質黃花梨面積0.9萬畝,水果產量達4000餘噸,種植主要水果有柑桔、黃花梨、桃、草莓、枇杷、柿、錐栗、楊梅等十幾個品種。種植茶園800餘畝,開發“碧螺春”、“毛峰”2個上高檔名茶產品。
藥材:種植雷公藤2100餘畝,杜仲1000餘畝、厚朴1500餘畝。
毛竹:建立毛竹基地5萬餘畝,其中高標準示範片6000餘畝,年產毛竹100餘萬根。
松杉:全鎮林地面積21.4餘萬畝,年產松、杉等木材2萬餘立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