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洲鎮

江心洲鎮

南京江心洲鎮位於南京城西南長江之中,距市中心6.5公里,隸屬於南京市雨花台區。全洲基本呈南北走向的長條形,狀若青梅,故又稱梅子洲,面積15平方公里,轄3個行政村,2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近1.2萬人。該鎮自1995年開始形成開發旅遊業的構想,期間,曾委託南京市規劃設計院為該鎮作"梅子洲旅遊度假區總體規劃",並陸續邀請有關領導及專家學者來該鎮調研,一致認為該鎮依託農業資源優勢開展觀光旅遊業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和廣闊的前景。

基本信息

地理氣候

江心洲鎮江心洲鎮
南京江心洲鎮面積15平方公里,轄3個行政村,2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近1.2萬人,1.2萬畝耕地中盛產各類果品和蔬菜,其中葡萄4000畝,韭菜3000畝,小品種蔬菜2000畝,各類雜果1000畝。鄉鎮自97年打出農業旅遊的品牌,以獨特的地理位置、秀美的田園風光、廣闊的大江風貌為依託,將農業與旅遊相結合,充分發展,鄉鎮的農業旅遊經濟。

南京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5.3℃,年降水量1106.5毫米,6月中旬-7月初為梅雨季節。南京以前有“火爐”之稱,7-8月極端最高氣溫有時高達40℃,一般也在35℃左右,不過南京近年來成為全國綠化先進城市,市區綠化率超過30%,因此夏天到南京旅遊的人越來越多。“夏熱冬寒”是南京較之其它江南城市有過之而無不及的顯著氣候特徵,通常12月份下雪機會最多。

歷史沿革

江心洲鎮江心洲鎮

1997年8月,鎮組織推出了"江心洲一日游"嘗試性活動,以"看大江風貌,賞田園風光,嘗應時鮮果"為主題,吸引了廣大市民遊客來我鎮觀光旅遊,半個月內上島遊客達5萬多人次,旅遊總收入100多萬元。這次活動提高了我鎮的知名度,並且得到了各方面領導的認可和新聞界的好評。

1999年8~9月份由雨花台區政府主辦、我鎮承辦的"江心洲第一屆葡萄節"正式推出,通過政府的搭台,企業的操作,景點民眾的參與,各類分項活動為亮點吸引了眾多的遊客。活動期間遊客量達到了10多萬人。由於人氣的上升,也促進了旅遊開發,農業園區進一步完善。民營投資的紫光田園、大自然度假村、農趣館、奇根館等景點也相繼建成。

2000年7月同樣由雨花台區政府主辦的江心洲第二屆葡萄節開幕。一個多月的時間,上島遊客達20多萬人次。農民參與旅遊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在政府的引導下,農家飯店達到60多家,個體旅遊交通營運戶達300多戶。7月份,在南京市旅遊局和雨花台區政府的主辦下,江心洲第三屆葡萄節隆重開幕,一個多月的葡萄節吸引了26萬多人次上島遊玩。

旅遊狀況

景點狀況

鎮在對農業園區進行改造、美化使之更適合觀賞遊覽的同時,為克服單純農業觀賞既顯單調又受季節轉換和植物自然生長規律等因素制約、適游期短的缺陷,積極吸納社會各方資金,加快景點建設步伐,增加活動內容:投入300多萬元建成1.2萬平方米的汽渡市民廣場,也是全市第一個鎮建市民廣場;在江邊的百畝柳林之中投入700萬元建成可盡享大江風貌、百舸爭流、田園畫卷的紫光田園,該景點與南京多所中國小校建立聯繫,作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投入300多萬元建成充滿濃郁鄉土氣息、展示民風農俗,包含農趣館、茶藝館、作坊館、染藝館、婚俗館、奇根館、育嬰館等8個小館組成的民俗村;另外還有投入500萬元年底建成的望江樓公園及其它一些項目。通過建設這些既不破壞田園綠野、自然生態的原汁原味又突現種飼農耕、民俗風情、休假消遣生活情趣的景點,進一步豐富和最佳化旅遊產品,增加我鎮旅遊活動的趣味性、知識性、參與性,使我鎮的旅遊從一季游向四季游轉變。

基礎設施

江心洲鎮江心洲鎮

(1)道路建設上: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鎮在上級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全鎮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共投入6000餘萬元,全面完成了24.38公里長的長江防汛堤的標準化工程,標準堤路面的硬質化以及排澇系統的更新、改造擴容工程,使之可以抵禦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建成環洲公路。在環洲大堤沿防洪牆一側種植花卉苗木,使之充分發揮既能防洪,又能通行,更能觀賞的綜合功能。洲中還建有長約15公里的穿洲公路,路的兩側栽有觀賞性很強的水杉,形成兩道"綠色長廊",且與環洲公路連線,使全鎮道路呈"三縱八橫"的格局,為旅遊線路的安排,遊客的分流創造條件。

(2)環境整治上:鎮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對穿洲公路景觀帶兩側的雜樹進行清障工作,種植石榴柿子、梨樹等果樹和薔薇、月季等花草;對兩側的房屋進行美化、亮化改造,使之成為"綠色長廊"景觀的補充,加上淳樸的民風,交相輝映,形成穿洲公路新的景觀帶。全鎮在景區中建有垃圾池200多個,設有專業市容隊伍及保潔人員,進行全天候保潔;洲上在主要的農業園區建有公廁3座,另外在各遊覽景點均設有免費的旅遊廁所,計廁位58個,滿足遊覽高峰期時遊客的需要。

配套設施

(1)交通上:加大整治力度,堅決取締了200多輛存在諸多問題的馬自達,現島上有60輛面的,6輛中巴車,4輛電瓶車,同時還出租單人騎腳踏車40輛、2-3人騎腳踏車30餘輛,另外還有黃包車、人力車及雅高巴士公司開出的空調旅遊專線等,基本滿足了旅遊旺季遊客的需要。同時加強對交通車輛的管理工作,實行明碼標價,杜絕欺客、宰客現象。

(2)餐飲上:為解決遊客島上就餐問題,我鎮規劃建設了農家餐美食一條街,到目前為止,已建有20家農家餐廳,實行統一收費標準、統一衛生檢疫、統一技能培訓的管理模式,並且在以新鮮價廉的農家菜為基本特點的基礎上鼓勵自創特色,形成精品。另外還有景點飯店3家,商業區飯店5家,強化管理,讓遊客吃得衛生、吃得放心、吃得舒心。

(3)住宿上:吸引民眾投入,現已有5家農家住宿和2家景點配套住宿。目前島上正在規劃建設桃花島客棧,年底建成的望江樓也配有住宿設施,進一步增強遊客接待能力。

(4)遊覽服務上:為進一步方便遊客,讓遊客玩得順心,我鎮在全洲的三個渡口都設有大型旅遊指示牌,對全洲的道路、景點進行說明,洲上設有各種路牌、路標、景點說明牌、燈箱共100多個,方便遊客遊覽;在靠近渡口的我鎮中心集聚地設有遊客接待中心,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接待遊客諮詢、回答遊客提問,處理遊客投訴等問題;洲上的江心洲旅遊實業有限責任公司提供團隊接待導遊、出租交通工具、設計遊覽線路等服務;在各景點內都設有公共休息場所,提供給遊客休息的設施。

管理狀況

江心洲鎮江心洲鎮

為使旅遊運營能更加協調和高效,變政府操作為企業操作,99年我鎮成立了旅遊股份有限公司,負責管理全鎮的景點及向遊客提供接待、諮詢服務。隨著我鎮旅遊景點和服務單位的增多,鎮政府又成立了旅遊管理辦公室,對全鎮旅遊企業統一管理,負責我鎮旅遊項目的審批、資格審定、等級劃分和物價管理,為我鎮旅遊企業提供服務及監督,同時要進行旅遊市場培育、旅遊發展調研等工作。

5.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營造安全、文明、友善的旅遊環境。

江心洲鎮在旅遊發展到初具規模時就及時對農民的價值觀進行正確引導,突破小農經濟的局限,加強思想道德素質、法律法規、環境衛生等方面的教育,逐步引導農民樹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營造讓遊客舒心的鄉村環境,並提供訓練有素的初級接待服務。幾年的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果,遊客投訴大大減少,2001年被南京市人民政府評為"南京市安全文明鄉鎮"。

農業發展

1.加快了農業結構調整,由都市農業向旅遊農業發展。

1997年以來,在市、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結合我鎮原有農業的基本格局,用了2年的時間建成了四千畝葡萄園、千畝精品果園、千畝蔬菜園、千畝韭菜園、千畝水產養殖基地等五個農業園區,使農業生產格局趨於合理化,並向規模化、效益化方向發展。園區內做到溝、渠、路硬質化,農業管理現代化,種植管理的技術化和園區的美化、綠化、園林化,為發展農業旅遊奠定基礎。

1998年我鎮被南京市政府確定為都市化農業示範基地。在這幾年農業旅遊發展過程中,我鎮不斷進行農業結構的調整,使農業發展在旅遊上下功夫,為旅遊發展安排農業項目,逐步使農業項目體現出旅遊功能。經過多年的產業結構的調整,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產業結構為"二、一、三"產的順序排列;而隨著近幾年農業旅遊的拉動,使農業和三產在產業結構中的比重不斷上升,已經形成"一、三、二"的產業格局。

2.農業旅遊的發展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帶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1997年鎮於八月中下旬推出江心洲"一日游"嘗試性活動,半個月內上島遊客5萬多人次,創旅遊產值達100多萬元;1999年舉辦首屆"江心洲葡萄節暨綠色江風一日游",活動期間遊客量達8萬多人次,創總收入180萬元;2000年在總結上屆葡萄節的基礎上繼續推出了第二屆葡萄節,為期一個月的活動吸引了25萬遊客上島遊覽,旅遊總收入達900萬元,農民人均增收500元,全年上島遊客30萬人次,其中外籍遊客5000人,團隊遊客2萬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