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自然村

朝陽自然村

朝陽村隸屬石屏縣寶秀鎮,國土面積10.6平方公里,海拔1721米,人口以彝族為主,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基本信息

1、雲南省紅河州石屏縣寶秀鎮朝陽自然村

村情概況
朝陽村隸屬石屏縣寶秀鎮,地處寶秀鎮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10公里,到鎮中心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20公
村莊全貌村莊全貌
里。東鄰新城鄉,南鄰朱窪子村委會,西鄰棉花沖村委會,北鄰大橋鄉。轄朝陽、他扎背等6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51戶,有鄉村人口559(含居民人口)人,其中男性290人,女性269人。以彝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432人,漢族125人,其他民族2人。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4人,占人口總數的2.5%;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56人,參合率99.46%;享受低保29人。其中農業人口552人,勞動力37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農業)344人。全村國土面積10.6平方公里,海拔1721米,年平均氣溫17℃,年降水量898.4毫米,適合種植烤菸、甘蔗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710畝,人均耕地1.26畝,林地12420.4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67.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22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發展甘蔗種植,增加農民收入。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710畝(其中:田353畝,地357畝),人均耕地1.26畝,主要種植烤菸、甘蔗等作物;擁有林地12420.4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4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5畝,主要種植楊梅、甜龍竹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畝,其中養殖面積2畝;其他面積2768.06畝。有錳礦等資源。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9年全村主產業銷售總收入12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7.28%。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67.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5萬元,占總收入的68.57%;畜牧業收入17.2萬元,占總收入的10.2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050頭);林業收入8萬元,占總收入的4.77%;第二、三產業收入13萬元,占總收入的7.75%;工資性收入14.5萬元,占總收入的8.65%。農民人均純收入122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5人(占勞動力的4%),在省內務工12人,到省外務工3人。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烤菸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甘蔗產業。
種植業種植業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150戶通自來水,有1戶飲用井水。有151戶通電,有112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1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74.17%和74.1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2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07戶(分別占總數的82.12%和70.86%)。該村到鎮中心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7公里,無集貿市場。全村共擁有機車68輛,農用運輸車2輛,汽車1輛。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9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73戶;建有小水窖247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96戶。全村有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2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7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耕地耕地

2、雲南省紅河州石屏縣異龍鎮朝陽自然村

 

朝陽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紅河州石屏縣異龍鎮楊廣城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異龍鎮西北邊,距離楊廣城村委會8公

耕地耕地

里,距離異龍鎮14公里。國土面積1.09平方公里,海拔1750米,年平均氣溫14℃,年降水量800毫米,適宜種植糧食、烤菸等農作物。有耕地總面積38畝(其中:田26畝,地12畝),人均耕地0.7畝,主要種植糧食、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146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8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6畝,主要種植桃子等經濟林果。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4戶,有鄉村人口51人,其中農業人口51人,勞動力3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9人。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烤菸,主要銷售往縣內。2009年烤菸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8萬元。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0萬元;畜牧業收入3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0頭,肉牛2頭,雞鴨340隻);第二、三產業收入5萬元;工資性收入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2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人,在省內務工2人。

3、雲南省永善縣檜溪鎮源勝村朝陽自然村

朝陽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昭通市永善縣檜溪鎮源勝行政村,屬於壩區。位於檜溪鎮西北邊,距離源勝村委會4公里,
香蕉種植香蕉種植
距離檜溪鎮1公里。國土面積0.74平方公里,海拔450米,年平均氣溫17℃,年降水量6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總面積4620畝(其中:田870畝,地3750畝),人均耕地1.7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3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11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39畝,主要種植香蕉、花椒、核桃、板粟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17245畝,其他面積71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53戶,有鄉村人口200人,其中農業人口200人,勞動力14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68人。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4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57萬元,占總收入的56%;畜牧業收入200萬元,占總收入的3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321頭);漁業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0.8%;林業收入20萬元,占總收入的3.1%;第二、三產業收入58萬元,占總收入的9%;工資性收入45萬元,占總收入的7%。農民人均純收入148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70人(占勞動力的14.4%),在省內務工51人,到省外務工119人。 

4、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德黨鎮朝陽自然村

朝陽自然村隸屬於德黨鎮明朗村委會,屬於半山區。位於德黨鎮南邊,距離明朗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29.00公
民居民居
里。國土面積7.84平方公里,海拔1,840.00米,年平均氣溫16.00℃,年降水量1,408.00毫米,適宜種植糧食作物等農作物。有耕地總面積2,204.00畝(其中:田745.00畝,地1,459.00畝),人均耕地1.46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1,292.4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49.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78畝,主要種植茶葉、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60.00畝,其中養殖面積0.00畝;草地660.00畝;荒山荒地854.00畝,其他面積6,684.60畝。全村轄8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85戶,有鄉村人口1342人,其中農業人口1342人,勞動力70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10人。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67.0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2.40萬元,占總收入的30%;畜牧業收入98.22萬元,占總收入的3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030頭,肉牛311頭,肉羊0頭);漁業收入0.00萬元,占總收入的%;林業收入43.46萬元,占總收入的16%;第二、三產業收入42.20萬元,占總收入的15%;工資性收入18.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16.00元,農民收入以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8.8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6人(占勞動力的5%),在省內務工29人,到省外務工7人

自然村大盤點(二)

自然村是自然形態的居民聚落。它往往是一個或多個家族聚居的居民點。自然村是農民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單位,但不是一個社會管理單位。與自然村對應的概念是行政村。村是一個包括農業生產資源、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方式的人口居住群落。
新民自然村
林家自然村
永興自然村
甲寅自然村
余灣自然村
雲合自然村
蚌扎自然村
野雞田自然村
芒帕自然村
劉家村自然村
桃源自然村
曼谷河自然村
拉垮自然村
梨園自然村
榿木寨自然村
幫漢自然村
花家自然村
板場自然村
銀河自然村
海樂自然村
下寨自然村
沙阿甲自然村
小水井自然村
茅草壩自然村
馬碧自然村
拉卡自然村
河口自然村
川達自然村
馬栗樹自然村
勐廣自然村
東扁自然村
電塘自然村
莊子自然村
上槽子自然村
田尾自然村
下綺羅自然村
來美抗自然村
那賀自然村
景河底自然村
馬店自然村
紫膠自然村
華嚴自然村
馬山自然村
倉上自然村
曼巴自然村
安慶自然村
安石自然村
秀山自然村
西城尾自然村
馬槽自然村
農莊自然村
春天自然村
墳箐自然村
文閣自然村
乾河溝自然村
面甸自然村
大廟自然村
掛燈自然村
衛星自然村
先鋒自然村
水源自然村
完美自然村
穀米洛自然村
大龍瑤寨自然村
老河田自然村
保和自然村
馬家田自然村
金馬自然村
波羅自然村
中平自然村
花山自然村
仁和自然村
糯乾自然村
太平寺自然村
會龍自然村
跌水河自然村
張家寨自然村
肖切自然村
益澗自然村
弄萊自然村
丫口自然村
攀枝花樹自然村
木槐自然村
中綺羅自然村
大樓子自然村
馬力坡自然村
三聯自然村
還山自然村
弄門自然村
外紅木自然村
南安建自然村
以紅木自然村
臘寨自然村
劉營自然村
芒蚌自然村
牛碑自然村
白家莊自然村
角盈自然村
沙子壩自然村
陶家園自然村
芒端自然村
天那自然村
壩子自然村
朝陽自然村
小寨自然村
龍潭自然村
河南自然村
馬乾自然村
大田自然村
營盤自然村
黑龍潭自然村
響水自然村
大寨自然村
土橋自然村
花園自然村
芒遷自然村
羅那自然村
崇崗自然村
新田自然村
河邊自然村
三洞橋自然村
太陽自然村
石筍自然村
路邊自然村
向陽自然村
茶園自然村
馬鞍山自然村
田頭自然村
桂花自然村
滴水自然村
梨樹自然村
半坡自然村
以其自然村
交通自然村
涼水箐自然村
青松自然村
桃樹自然村
永新自然村
坡頭自然村
熱水自然村
明山自然村
壯家自然村
桃子自然村
紅光自然村
瓦窯自然村
馬路自然村
東坡自然村
黃龍自然村
山西自然村
山林自然村
南陽自然村
上院自然村
沙河自然村
鳳鳴自然村
小城自然村
舊城自然村
鹽井自然村
沿河自然村
健康自然村
吳家自然村
街上自然村
沙梨自然村
水塘自然村
文華自然村
小安自然村
打連自然村
巴登自然村
石牛自然村
托底自然村
龍井自然村
新店自然村
新華自然村
鶴中自然村
碾子房自然村
煤廠自然村
董寨自然村
高橋自然村
阿郎自然村
莫約自然村
棉花自然村
石寨自然村
邦良自然村
西街自然村
三家自然村
草場自然村
鳳陽自然村
石台自然村
大建自然村
新城自然村
水頭自然村
谷地自然村
壩心自然村
大腳自然村
太平山自然村
下院自然村
四家自然村
平圩自然村
陸良自然村
南朗自然村
馬場自然村
羊圈自然村
紅土自然村
楚雄自然村
湖邊自然村
白利自然村
鳳凰山自然村
高坡自然村
吉安自然村
普者黑自然村
對門自然村
平坦自然村
豬場自然村
小河箐自然村
共和自然村
大海子自然村
石洞自然村
鹽水自然村
東溝自然村
農場自然村
木場自然村
外堂自然村
芒娥自然村
芒波自然村
東湖自然村
老張坡自然村
向東自然村
東營自然村
老馬寨自然村
石板寨自然村
碾得自然村
平地自然村
小樓自然村
鍋底自然村
飲水自然村
阿洛自然村
南瓜自然村
龍里自然村
降香樹自然村
新安自然村
古城自然村
普樂自然村
巴豆自然村
樹皮自然村
板橋自然村
樹林自然村
雨波自然村
曼朵自然村
吉陽自然村
壩恩自然村
糯博自然村
上溝自然村
一碗水自然村
碗廠自然村
新寨自然村
廟坡自然村
曼顏自然村
八大河自然村
瑪地自然村
南東自然村
明子山自然村
沙子坡自然村
黃竹場自然村
關寨自然村
上村自然村
來向自然村
紅木林自然村
何灣自然村
布西林自然村
尖角地自然村
蕨壩自然村
豹子坡自然村
天王廟自然村
姐列自然村
箐口自然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