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塘自然村

電塘自然村

電塘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鎮康縣勐捧鎮忙丙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勐捧鎮西北邊,距離村委會42公里,距離勐捧鎮30公里,居住分散。國土面積7.99平方公里,海拔1630米,年平均氣溫16.9℃,年降水量1294毫米,適宜種植甘蔗等農作物。有耕地285畝,其中人均耕地1.82畝;有林地8690畝。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村莊全景村莊全景
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3戶,有鄉村人口158人,其中男性86人,女性72人。其中農業人口158人,勞動力10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3人。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往本縣。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6.5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6%。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5.2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86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甘蔗、桑蠶等產業。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發展甘蔗產業及畜牧養殖業、茶葉、桑蠶等產業,充分開發利用林業產業。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285畝(其中:田120畝,地165畝),人均耕地1.82畝,主要種植糧食、茶葉等作物;擁有林地869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3畝,主要種植茶葉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2684畝,其他面積656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往本縣。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6.5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6%。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5.2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9萬元,占總收入的75.2%;畜牧業收入5.5萬元,占總收入的21.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8頭,肉牛8頭);林業收入0.6萬元,占總收入的2.4%;工資性收入0.63萬元,占總收入的2.5%。農民人均純收入108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6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人(占勞動力的7%),到省外務工1人。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10.9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有固定資產5.68萬元。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開展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農村財務實行自行或代行管理,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定期以張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進行公開。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水、電、路、電視、電話五不通。全村有33戶飲用井水(占農戶總數的100%)。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戶。該村到鎮道路不通;村內主幹道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3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0公里。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20畝,有效灌溉率為42%,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4畝。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有6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四楞壩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勐捧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5公里,距離中學30公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4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0公里。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水、電、路、電視、電話均不通的少數民族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業基礎設施差,產業發展單一。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大移民搬遷力度,改善人居環境,逐步解決五難問題,加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力度。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水、電、路、電視、電話均不通的少數民族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業基礎設施差,產業發展單一。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大移民搬遷力度,改善人居環境,逐步解決五難問題,加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力度;大力發展甘蔗產業及畜牧養殖業、茶葉、桑蠶等產業,充分開發利用林業產業。

雲南景東彝族自治縣太忠鄉電塘自然村

太忠鄉電塘自然村太忠鄉電塘自然村
電塘村隸屬於雲南太忠鄉三合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太忠鄉東邊,距離村委會8公里,距離鄉政府駐地19公里。國土面積0.98平方公里,海拔1480米,年平均氣溫15℃,年降水量145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烤菸等作物。有耕地177.1畝,人均耕地0.71畝;有林地1273畝。全村有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58戶,有鄉村人口251人,均為農業人口,勞動力13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26人。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82.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34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77.10畝(其中:田83畝,地94.10畝),人均耕地0.71畝,主要種植玉米、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1273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76.1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10畝,主要種植核桃經濟林果;有荒山荒地25畝。

基礎設施

自來水自來水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全村有48戶通自來水,有7戶飲用井水。有5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0%和63.3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2戶(分別占總數的70%和70%)。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7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7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2輛,機車12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5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23畝,有效灌溉率為69.45%,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9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6畝。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均為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2.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9.51萬元,占總收入的66.07%;畜牧業收入3.18萬元,占總收入的6.8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1頭,肉牛4頭);林業收入2.4萬元,占總收入的1.61%;第二、三產業收入5.31萬元,占總收入的1.34%;工資性收入2.5萬元,占總收入的2.69%。農民人均純收入2334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人(占勞動力的2.5%),均到省外務工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烤菸,主要銷往本縣。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2.25%。該村計畫大力發展烤菸、核桃產業。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村組道路差,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薄弱。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發展烤菸、核桃為主。

自然村大盤點(二)

自然村是自然形態的居民聚落。它往往是一個或多個家族聚居的居民點。自然村是農民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單位,但不是一個社會管理單位。與自然村對應的概念是行政村。村是一個包括農業生產資源、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方式的人口居住群落。
新民自然村
林家自然村
永興自然村
甲寅自然村
余灣自然村
雲合自然村
蚌扎自然村
野雞田自然村
芒帕自然村
劉家村自然村
桃源自然村
曼谷河自然村
拉垮自然村
梨園自然村
榿木寨自然村
幫漢自然村
花家自然村
板場自然村
銀河自然村
海樂自然村
下寨自然村
沙阿甲自然村
小水井自然村
茅草壩自然村
馬碧自然村
拉卡自然村
河口自然村
川達自然村
馬栗樹自然村
勐廣自然村
東扁自然村
電塘自然村
莊子自然村
上槽子自然村
田尾自然村
下綺羅自然村
來美抗自然村
那賀自然村
景河底自然村
馬店自然村
紫膠自然村
華嚴自然村
馬山自然村
倉上自然村
曼巴自然村
安慶自然村
安石自然村
秀山自然村
西城尾自然村
馬槽自然村
農莊自然村
春天自然村
墳箐自然村
文閣自然村
乾河溝自然村
面甸自然村
大廟自然村
掛燈自然村
衛星自然村
先鋒自然村
水源自然村
完美自然村
穀米洛自然村
大龍瑤寨自然村
老河田自然村
保和自然村
馬家田自然村
金馬自然村
波羅自然村
中平自然村
花山自然村
仁和自然村
糯乾自然村
太平寺自然村
會龍自然村
跌水河自然村
張家寨自然村
肖切自然村
益澗自然村
弄萊自然村
丫口自然村
攀枝花樹自然村
木槐自然村
中綺羅自然村
大樓子自然村
馬力坡自然村
三聯自然村
還山自然村
弄門自然村
外紅木自然村
南安建自然村
以紅木自然村
臘寨自然村
劉營自然村
芒蚌自然村
牛碑自然村
白家莊自然村
角盈自然村
沙子壩自然村
陶家園自然村
芒端自然村
天那自然村
壩子自然村
朝陽自然村
小寨自然村
龍潭自然村
河南自然村
馬乾自然村
大田自然村
營盤自然村
黑龍潭自然村
響水自然村
大寨自然村
土橋自然村
花園自然村
芒遷自然村
羅那自然村
崇崗自然村
新田自然村
河邊自然村
三洞橋自然村
太陽自然村
石筍自然村
路邊自然村
向陽自然村
茶園自然村
馬鞍山自然村
田頭自然村
桂花自然村
滴水自然村
梨樹自然村
半坡自然村
以其自然村
交通自然村
涼水箐自然村
青松自然村
桃樹自然村
永新自然村
坡頭自然村
熱水自然村
明山自然村
壯家自然村
桃子自然村
紅光自然村
瓦窯自然村
馬路自然村
東坡自然村
黃龍自然村
山西自然村
山林自然村
南陽自然村
上院自然村
沙河自然村
鳳鳴自然村
小城自然村
舊城自然村
鹽井自然村
沿河自然村
健康自然村
吳家自然村
街上自然村
沙梨自然村
水塘自然村
文華自然村
小安自然村
打連自然村
巴登自然村
石牛自然村
托底自然村
龍井自然村
新店自然村
新華自然村
鶴中自然村
碾子房自然村
煤廠自然村
董寨自然村
高橋自然村
阿郎自然村
莫約自然村
棉花自然村
石寨自然村
邦良自然村
西街自然村
三家自然村
草場自然村
鳳陽自然村
石台自然村
大建自然村
新城自然村
水頭自然村
谷地自然村
壩心自然村
大腳自然村
太平山自然村
下院自然村
四家自然村
平圩自然村
陸良自然村
南朗自然村
馬場自然村
羊圈自然村
紅土自然村
楚雄自然村
湖邊自然村
白利自然村
鳳凰山自然村
高坡自然村
吉安自然村
普者黑自然村
對門自然村
平坦自然村
豬場自然村
小河箐自然村
共和自然村
大海子自然村
石洞自然村
鹽水自然村
東溝自然村
農場自然村
木場自然村
外堂自然村
芒娥自然村
芒波自然村
東湖自然村
老張坡自然村
向東自然村
東營自然村
老馬寨自然村
石板寨自然村
碾得自然村
平地自然村
小樓自然村
鍋底自然村
飲水自然村
阿洛自然村
南瓜自然村
龍里自然村
降香樹自然村
新安自然村
古城自然村
普樂自然村
巴豆自然村
樹皮自然村
板橋自然村
樹林自然村
雨波自然村
曼朵自然村
吉陽自然村
壩恩自然村
糯博自然村
上溝自然村
一碗水自然村
碗廠自然村
新寨自然村
廟坡自然村
曼顏自然村
八大河自然村
瑪地自然村
南東自然村
明子山自然村
沙子坡自然村
黃竹場自然村
關寨自然村
上村自然村
來向自然村
紅木林自然村
何灣自然村
布西林自然村
尖角地自然村
蕨壩自然村
豹子坡自然村
天王廟自然村
姐列自然村
箐口自然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