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上號重巡洋艦

最上號重巡洋艦

最上號重巡洋艦,由日本建造。原本並非重巡洋艦,本來是一艘輕巡洋艦,後來才換裝主炮,搖身一變為重巡洋艦。

艦艇簡介

最上號重巡洋艦最上號重巡洋艦
重巡洋艦最上號其實原本並非重巡洋艦,我們可以從她的艦名看出.最上取名自日本的最上川,所以依照日本海軍的命名規則來說,應該是一艘輕巡洋艦.事實上,最上號本來是一艘輕巡洋艦,後來才換裝主炮,搖身一變為重巡洋艦.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形呢?
在華盛頓軍縮條約的限制下,日本建造了八艘條約型重巡洋艦,他們是妙高級和高雄級.而倫敦海軍軍縮條約則限制了小型艦的建造,在此條約的限制下,日本建造了四艘新輕巡洋艦,他們就是最上型輕巡.在軍縮條約中對於重巡洋艦和輕巡洋艦的規定如下:兩種艦種的排水量都必須在一萬噸以下,而兩者的差別在於搭載六點一吋(十五點五厘米)主炮的算為輕巡洋艦,而搭載八吋(二十點三厘米)主炮的算為重巡洋艦.日本既然在軍縮條約中主力艦的建造上處處受限制,當然想盡一切方式來增加主力艦的數目.於是就把腦筋動到了最上級輕巡上.
最上級雖然是一級輕巡洋艦,但是它的艦體卻跟重巡洋艦不相上下,排水量也跟高雄級,妙高級同等.因為艦幅十分寬廣,裝置十五點五厘米連裝炮塔似乎覺得可惜,於是就裝上了三連裝炮塔.結果竟然裝上了多達五座,總數十五門的主炮.這個十五點五厘米三連裝炮塔是日本海軍第一次使用的三連裝炮塔.以前三後二的方式布置,高雄級,妙高級的前面三個炮塔是以金字塔型來配置,而最上型則是以漸高的方式來配置,第一炮塔跟第二炮塔一樣高,而第三炮塔高起來.即使裝上五個三連裝炮塔,整艘船看起來也不致擁擠.
除了主炮之外,最上級還配備了十二點七厘米高射炮八門,六十一厘米魚雷發射管竟達十二門,比改裝前的高雄級還強,另外擁有彈射器兩具,水上偵察機三架,都是重巡級的裝備.如此來說,最上級可說是日本的輕巡之中最強的一級.
當然,這么強的輕巡洋艦是依重巡洋艦來建造的,日本海軍的本意是要把他們改造成重巡洋艦.昭和十二年(1937)軍縮條約失效之後,這四艘輕巡就被換上八吋主炮,偷偷的變身為重巡洋艦.六點一吋三連裝主炮五座倍換成八吋連裝主炮五座,炮塔布置方式沒有改變.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最上號和她的三艘姊妹艦組成了第七戰隊,隸屬於小澤治三郎中將率領的南遣艦隊,參加了馬來半島攻略作戰,和巴達維亞海戰.第七戰隊擊沉了攻擊日本登入部隊的美軍重巡洋艦休斯頓號和澳洲皇家海軍的輕巡洋艦珀斯號.在這之後轉向印度洋攻略,從事於商船破壞戰.獲得了很大的戰果.
昭和十七年(1942)六月的中途島大海戰中,重巡洋艦第七戰隊被編入由近藤信竹海軍中將率領的攻略部隊中,在栗田少將的率領下擔任護衛登入攻略部隊的責任.在四艘日本空母含恨沉入大海後,第七戰隊回航歸國,卻在途中發生了撞船的悲劇.當時正是凌晨時分,熊野號發現了美軍潛艦,全戰隊隨即緊急回頭規避,沒想到最上號竟然跟三隈號發生碰撞,結果損失了十二公尺的艦首,速度只剩十二節.栗田少將留下兩艘驅逐艦和三隈號陪伴最上號,但是在後來的空襲中三隈號卻被擊沉,而最上號則中了六枚命中彈.艦運強盛,最上號安然的回到威克島.
最上號在昭和十八年(1943)撤去了後部炮塔,將位於後部桅竿和後部炮塔群之間的水上機整備甲板延伸到艦尾,延長了飛機搬運軌道,增設了轉向點,成了一艘能搭載十一架水上機的航空巡洋艦.跟伊勢型航空戰艦同屬日本海軍的怪胎.但是最上號航空巡洋艦的目的並不是要形成一支空中打擊力量,而是善盡巡洋艦的本職-充當艦隊耳目,加強偵搜能力.
但是最上號仍難逃一沉.她的最後一戰就是雷伊泰灣大海戰.最上號此時屬於西村艦隊.十月二十四日七時,西村命令最上號彈射水上偵察機起飛前往雷伊泰灣偵查.西村艦隊擁有戰艦扶桑號,山城號,重巡最上號,和四艘驅逐艦,力量薄弱,而且速度有如龜步.偵察機回報發現戰艦四艘,巡洋艦二艘,運輸船八十艘,蘇利哥海峽發現驅逐艦四艘,魚雷艇若干.這是日本海軍在這場戰役中獲得唯一的,極為重要的雷伊泰灣中美艦的情報.栗田艦隊的參謀長小柳中將曾說:"這是整個作戰中栗田艦隊收到的關於敵情的唯一一份情報" .
雖然知道局勢對自己不利,但在這場日本海軍最後的決戰中,西村祥治將軍選擇了依原計畫突入雷伊泰灣,結果,在蘇利哥海峽遭到美軍大批軍艦以逸待勞的圍攻,艦隊一去不返.美軍在奧登多夫少將的率領下,擁有戰艦六艘,重巡洋艦四艘,輕巡洋艦四艘,驅逐艦二十一艘,當最上號跟扶桑號衝進海峽出口時,美軍的戰艦老早就排成一列,形成一個圓弧,而焦點正落在只能以艦首炮門反擊的日艦上.扶桑號戰艦被炸成兩截,而最上號成了一團在海上漂浮的火球.
後來志摩艦隊擅自趕到灣內,看見斷成兩節的扶桑號還以為那是山城號跟扶桑號兩艘戰艦,悲傷不已,當時正是二十五日凌晨.四時三十分,發現了在前方八浬處有敵方艦隊,又在右前方發現了正在燃燒的最上號,志摩下令艦隊右轉發射魚雷,結果在發射完以後,那智號重巡迴頭撞上了最上號,最上號左舷被撞出一個大洞,傷勢更重.最上號上正忙於救火的官兵見著了不禁破口大罵"混帳!看不見著火的軍艦么?!".
志摩艦隊在射完魚雷五分鐘後,一邊放著煙霧一邊撤退.奧登多夫艦日艦逃去,派出兩艘巡洋艦和三艘驅逐艦前往追擊,遇到了在海上掙扎的最上號,再給她一擊,使得剛剛控制好的火勢又在度復發.但是最上號脾氣固執,歷經戰艦炮擊,友艦衝撞,再加上這一記回馬槍,仍不肯沉沒.
天亮了,惡夢尚未結束,美軍機大批來襲,艦載爆擊機和B-24大型轟炸機接踵而來,傷痕累累,處於彌留狀態的最上號又再次面臨死亡危機.在一陣猛烈的攻擊後,最上號失去了航行能力.在自軍魚雷的面前咽下她最後一口氣.

基本參數

建造所 吳工廠

最上號重巡洋艦最上號重巡洋艦

起工 昭和六年十月七日
下水 昭和九年三月十四日
竣工 昭和十年七月二十八日
排水量 1,1129噸
全長 200.6m
全幅 18.22m
速力 36.5節
航續力 14節/時8000浬
兵裝 15.5cm60倍徑主炮十五門
12.7cm高角炮八門
25mm機槍八挺
13mm機槍四挺
次發裝填系統附61cm魚雷發射管十二門
水偵三架,射出機二基
主炮換裝 昭和十五年四月十二日主炮換裝完了
換裝後的要目
排水量 12400噸
全長 200.6m
全幅 20.51m
航續力 14節/時7463浬
速力 35節
兵裝20.3cm50倍徑主炮十門
12.7cm高角炮八門
25mm機槍八挺
13mm機槍四挺
次發裝填裝置附61cm魚雷發射管十二門
水偵三機
射出機二基
航空巡洋艦改裝 昭和十八年四月三十日航空巡洋艦改裝完了
換裝後的要目
排水量 12200噸
全長 200.6m
全幅 20.51m
航續力14節/時7700浬
速力 35節
兵裝 20.3cm50倍徑主炮六門
12.7cm高角炮八門
25mm機槍三十挺
次發裝填裝置附61cm魚雷發射管十二門
水偵十一機
射出機二基
喪失:昭和19年(1944)12月13日
艦名由來:因為是原本計畫為輕巡洋艦,所以依河川名來命名,由來是位於莊內平原的最上川
太平洋戰爭中的艦長:
曾爾章 (海兵44期) 昭和16.9.10
佐佐木靜吾 (海兵45期) 昭和17.11.10
相德一郎 (海兵45期) 昭和18.4.14
藤間良 (海兵47期) 昭和19.4.1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