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號

扶桑號

扶桑號(ふそう)戰列艦是日本海軍扶桑級戰列艦1號艦。由日本獨自設計的第一隻超弩級戰艦。艦名由來:因為是戰艦,所以依古國名來命名。所謂的扶桑是以前中國對日本的稱呼,現在則被用來作為日本的美稱。本來的意義是,位於東方日出之國的神木。使用該艦名的有二代(初代是1879年竣工的鐵甲海防艦)

戰艦簡介

"超弩級"戰艦的第一號

扶桑號扶桑號

“扶桑號”是日本海軍最初建造的"超弩級"戰艦的第一號。所謂的弩級艦是指英國無畏級戰艦,它的火力大大的超越了當時的水準,當時一般的戰艦大多配備12英寸炮四門,而無畏級戰列艦則破天荒的裝用了十門12英寸主炮,分別裝在五個雙聯裝炮塔之上,依前一後二左右各一排列。之所以稱“弩級”是因為“無畏”的英文是“Dread nought”,那么以日式英文來念就是“Do le do- no to”而取其第一個字而叫它"Do"級艦,如果用漢字來發音的話則可以用"弩"這個字,因為它也發“Do”的音。戰列艦的發展也就由弩級艦作為一個里程碑。“扶桑”號是日本海軍最早建造的超弩級戰艦第一形式的第一艦.在同時和民間造船廠一起建造巡洋戰艦(即戰列巡洋艦)時,海軍工廠開始著手建造這艘新型戰艦。

裝備

扶桑號在竣工時,不管是排水量,兵裝,艦型都是世界最大,最強的戰列艦,連乘員也比巡洋戰艦"金剛"級多出約一百人,擁有一千三百五十一名的乘員.本艦裝用了三十六厘米炮共十二門,分別裝置在六個主炮塔之中.

其六個連裝主炮塔都裝在船身的中線,艦橋前面布置兩個炮塔,採取疊在一起的一般方式,第三炮塔布置在艦橋後第一煙囪及第二煙囪之中,炮口向後(後來廢止第一煙囪,第三炮塔改成向前),第四炮塔布置在第二煙囪和後部艦橋之間,炮口向後.第五和第六炮塔則布置在後部艦橋之後,也採用疊式布置法.因為主炮數目高達十二門,所以扶桑號從外觀看起來就十分雄偉,各位可以想像六個連裝主炮如果全部面朝左舷或右舷,再加上一邊八門的十五厘米副炮,那將會是多么壯觀.

和日本海軍的大型艦艇一樣,扶桑號也歷經數次的大改裝.首先是在大正十四年時,將艦橋由三腳檣改建成樓檣式,日本戰艦的特色之一就是都擁有雄偉高大的艦橋,本艦也不例外.之後在昭和五年(1930)四月開始了為期三年的大改裝.主要是防禦裝甲的加強,而主輪機的燃燒罐數也由就是的二十四個趕換成艦本式(艦政本部式)的重油專燒罐六個,所以廢止了以前緊貼著第一艦橋的第一煙囪.以前是三腳式的艦橋,所以第一煙囪對低矮的艦橋主體建築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是後來改建成樓檣式之後就不行了.樓強勢的建築霧由昔日只不過必第二炮塔高不了多少的艦橋主體沿著三腳檣向上延伸,如此一來"爬"道地一煙囪附近的艦橋就發生了一個問題-排煙口排出的濃煙往往會滲到艦橋里,讓艦橋頓時陷入一片烏煙瘴氣中.所以廢止了第一煙囪.整個外觀在改裝後看起來就像另一艘船一樣.

此外,主炮的最大仰角也由三十度增加到了四十三度.而且,第三炮塔被重新裝置,炮口轉向前方.根據東方人的心理觀念來說,對稱就是美,而且第三炮塔的轉向能使前後火力達成平衡,所以扶桑號就成為了一艘擁有向前及向後主炮塔各六個的一艘戰艦.然後,在第三炮塔之上架設了水上飛機用的彈射器,本艦在建造當初還沒有布置水上飛機的發射場所,但隨著時間的演進,只好 加裝彈射器,但是本艦是一艘滿載武裝的大戰艦,而且主炮數高達六個,不像金剛型或者是長門型只有四個,所以中線上根本就沒有地方放置彈射器,所以就只好架設在第三炮塔之上了.但各位並不要以為只有本艦是如此的愚笨,英國的尼爾松號,美國的亞利桑那號戰艦也都曾將彈射器架設在炮塔之上.

之後,昭和九年開始了第二次改裝,為期一年多,主要是艦尾的延長工事,延長了大約八公尺左右.這時,扶桑號已成了一艘超過三萬四千噸的大型戰艦.但是,隨著歷史的演變,超弩級戰艦也將走入歷史.而本艦的性能在太平洋戰爭開戰時已經過於舊式化,哀哉!當年英姿挺發,號稱日本海軍第一艘超弩級戰艦的扶桑號,在太平洋戰爭中竟成了一艘性能上的"二級戰艦".真是歲月不饒人.

在日美開戰後,扶桑號的第一次出擊是中途島大海戰,配屬第二戰隊.當時隸屬於山本五十六大將親領的主力部隊中,和大和,長門,陸奧,伊勢,日向,山城並列洋上,埋伏在南雲中將的機動部隊之後.在中途島慘敗後,本艦就退居二線.扶桑號的速度最快不過25節,可以說是超慢速,如果替航空母艦群護航的話將會拖累整個艦隊的行動.而且,眾所皆知的,自從淵田美津雄在珍珠港上空發出"Tora,Tora,Tora!"(虎!虎!虎!)的電報之後,海戰的時代就由巨艦大炮(日本人慣用的語法是大艦巨炮)主義進入了航空機至上的時代,像扶桑號這種落在時代之後的戰艦,既沒有長門號的火力,也沒有金剛號的高速,所以就成了時代的廢物.所以,堂堂的一艘超弩級戰艦降格成瀨戶內海的海軍兵學校的少尉候補生練習艦,就這樣停泊在瀨戶內海之中.

但是,太平洋戰爭的戰局持續的惡化,所以二線級的戰艦也奉命進入戰場,在增加了新的電探(雷達的舊日式語法)及增設了一定數量的防空機槍之後,於昭和十九年(1944)二月進入了聯合艦隊在太平洋的泊地-土魯克島,成為聯合艦隊的附屬艦.不管是練習艦還是什麼,已經沒有可以運用的新銳艦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接下來參加了真正的實戰,馬利亞那海戰.並於昭和十九年(1944)十月二十二日,和僚艦山城號被編入第二艦隊第二戰隊第三夜戰部隊,隸屬於西村祥治將軍的麾下,沖入了雷伊泰大海戰之中.十月二十五日,沖入了蘇利哥海峽,但在那裡等著扶桑號的,是美國海軍的六隻戰艦,和四隻重巡洋艦,扶桑號就這么沉了.

基本數據

建造所 吳海軍工廠

起工 明治四十五年三月十一日

竣工 大正四年十一月四日

排水量 29330噸(第一次改裝後32330噸)

全長:205.13m

艦寬:28.65m

航速:22.5節(第二次改裝後24.7節)

航續力:14節/8000海里

武器裝備:356mm(14英寸)45倍徑主炮十二門 152mm(6英寸)副炮16門 76mm(3英寸)高射炮4門 533mm魚雷發射管

近代化改裝:

昭和八年5月12日第一次改裝完成

昭和十年2月19日第二次改裝完成

排水量:34700噸

全長:212.75m

艦寬:33.08m

航速:24.7節

航續力:16節/11800海里

武器裝備:356mm45倍徑主炮十二門 152mm副炮14門 12.7c25mm機槍16挺

水上偵察機三台,飛機彈射器一台

喪失:昭和19年(1944)10月25日

歷任艦長

1.佐藤皐藏 大佐(大正4年11月8日就任)

2.向井彌一 大佐(大正4年12月13日就任)

3.山岡豊一 大佐(大正5年7月8日就任)

4.竹內重利 大佐(大正6年12月1日就任)

5.生野太郎八 大佐(大正7年12月1日就任)兼任

6.島內桓太 大佐(大正8年4月1日就任)

7.大谷幸四郎 大佐(大正8年11月20日就任)

8.大石正吉 大佐(大正9年11月20日就任)

9. 漢那憲和 大佐(大正10年12月1日就任)

10.加加良乙比古 大佐(大正11年12月1日就任)

11.白石信成 大佐(大正12年12月1日就任)

12.米內光政 大佐(大正13年7月18日就任)

13.高橋三吉 大佐(大正13年11月10日就任)

14.濱野英次郎 大佐(大正14年12月1日就任)

15.杉浦正雄 大佐(大正15年11月1日就任)

16.市村久雄 大佐(昭和2年8月20日就任)

17.池田武義 大佐(昭和3年12月10日就任)

18.藏田直大 大佐(昭和4年11月30日就任)

19.杉坂悌二郎 大佐(昭和5年12月1日就任)

20.町田進一郎 大佐(昭和6年12月1日就任)

21.荒木貞亮 大佐(昭和7年12月1日就任)

22.岩村清一 大佐(昭和9年11月15日就任)

23.草鹿任一 大佐(昭和10年11月15日就任)

24.吉田庸光 大佐(昭和11年12月1日就任)

25.高崎武雄 大佐(昭和12年1月26日就任)

26.阿部弘毅 大佐(昭和12年12月1日就任)

27.藤田類太郎 大佐(昭和13年4月25日就任)

28.岸福治 大佐(昭和13年11月15日就任)

29.佐藤勉 大佐(昭和14年11月15日就任)

30.河野千萬城 大佐(昭和15年10月15日就任)

31.木下三雄 大佐(昭和16年9月15日就任)

32.古村啟藏 大佐(昭和17年12月5日就任)

33.鶴岡信道 大佐(昭和18年6月1日就任)

34.坂匡身 大佐(昭和19年2月23日就任) 10月25日戰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