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飛熊

曾飛熊

在青山綠水的東江畔上,在生機盎然的古邑龍川,一顆教育新星冉冉升起,她就是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培英學校。這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創辦於1998年6月,1999年9月開始招生,曾飛熊就是這所年輕學校的校長。從籌建校舍到今天將學校打造成為龍川教育的“明珠”,他見證了學校十年的風風雨雨,坎坎坷坷,他帶領著培英人披荊斬棘,銳意進取,鑄造了龍川縣培英學校今日的輝煌,托起了山鄉明天的希望。曾校長也被評為河源市先進教育工作者、河源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廣東省“南粵優秀山區教師”、龍川縣縣管優秀科技人才和龍川縣“十佳校長”。

基本信息

龍川縣培英學校校長 曾飛熊

寬闊的水泥操場上,同學們正在盡情享受課餘的快樂時光;整齊而乾淨的辦公室里,一位面容慈祥的學者正在研究課題。

這是記者走進龍川縣培英學校看到的兩幅畫面。一動一靜,一邊是歡聲笑語,一邊是屏神凝思,構成了學校的一個掠影。雖然那只是一個小小的片段,但從中可以看到一顆希望之星在冉冉升起。

坐在記者面前的曾飛熊,中等身材,穿著一件半舊的西服,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育工作者,可是他身上卻有著獨特的氣質,有一種為人師表的從容和儒雅,講起話來極富智慧和幽默,做事時又雷厲風行。“學校就是我的事業,我要為他傾注全部的真情和力量!”他把自己的一片愛心,一腔熱情獻給了所鍾愛的教育事業;他見證了龍川縣培英學校的成長曆程,是龍川教育戰線上的一面鮮紅的旗幟。

中年創業 艱苦歲月里放飛夢想

1998年7月,龍川縣政府為了解決“縣城學位緊張、學生讀書難”的問題,決定在縣城辦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組織委派曾飛熊負責培英學校籌建工作,並要求在一年內把校舍建好,投入使用。

在這樣緊急的關頭,42歲的曾飛熊憑著自己對教育的熱情,邁出了自己創業的第一步。創業的征途從來就沒有陽光大道,總是風雨飄搖,荊棘密布。曾飛熊校長為了不負組織的重託,在無地皮、無圖紙、資金少(僅僅40多萬啟動資金)的情況下,面對困難毫不畏懼,緊緊依靠政府,依靠民眾,努力做好工作。他依靠黨政領導、民眾的支持、同事的協力,頂著烈日,踏著淤泥,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裡完成了征地、測繪、勘測、設計、報建等工作。為了儘快完成基建任務,曾校長日夜忙碌,與建築工人同甘共苦,連工人們都說“你比我們更辛苦、更操心”。1999年6月末,因睡眠不足,勞累過度,曾飛熊病倒了。儘管醫生一再告誡他要按時休息養病,但是離開學只有兩個月的時間了,“在這關鍵時刻,我怎能不在工地?”於是,曾校長還是回到了工地。經過一年的艱苦奮鬥,一所環境優雅,設施先進,裝備一流,具有現代氣息的學校矗立在龍川大地上,如一道亮麗的彩虹,展現在人們的眼前,裝點著這片崇文重教的厚土。

龍川縣培英學校興建後,曾飛熊校長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學校的現代化管理上。經過多方考察論證,結合學校實際,曾校長果斷提出“爭一流、創名牌、育英才、出特色”的辦學目標。成功的領導者既是具有長遠戰略眼光的規劃者,也是腳踏實地的實踐者,曾校長就是這樣一位領導。他做事雷厲風行,他作風民主、正派,從不以權謀私、以權壓人,贏得了教師的信任和擁護。在他的領導下,龍川縣培英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出現了喜人局面:學校內部管理有序高效,教育教學質量持續上升,學生在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中,頻頻獲獎,學校聲譽與日俱增。

當年盧鍾鶴副省長和江海燕廳長在視察龍川縣培英學校時,對學校的辦學條件給予高度評價,他們高興地對身旁的曾校長說:“山區有這樣的學校,真了不起!在山區像你們這樣上規模的學校還很少,應該大力發展,我們的山區就很有希望。”如今,十年過去了,學校先後被國家教育部評為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廣東省綠色學校”,“廣東省關心下一代先進集體”,廣東省“朝陽讀書活動先進集體”和廣東省“書香校園”,“廣東省依法治校示範學校”……

團結的班子

科研興校創新教學教研管理模式

曾校長常說:“作為校長,辦學沒有思想,沒有目標,學校要發展是不可能的。”熟悉曾校長的人也都知道,蘊藏在他腦子裡的辦學思想異常活躍和豐富,對於掌握教育發展的動態與形勢,設計學校發展的近景與遠景,他一向是胸有成竹。

上世紀90年代初,廣東省教委在全省提出科研興教,走素質教育之路時,許多學校都在徘徊、觀望,而曾校長結合自己30多年的實踐,經過深沉的思考,明確地提出:教育必須根據未來社會的發展培養人,必須根據未來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辦好學校,而“科研興校”是必由之路。

在十年的辦學歷程中,曾校長始終抓住教學中心工作不動搖,不斷創新教學教研管理模式,向科研要質量。在“名校出名師,名師促名校”的辦學理念引領下,他勇於解放思想,積極走“科研興校”的辦學路子,探索出“三結合”教學教研管理模式——以教學為中心,把教學過程管理和終端管理有機結合起來;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把人人上一堂公開課、寫一篇教學論文、撰寫一篇典型的教學案例、出一份完整的試題、做一次備課中心發言人的教學活動有機結合起來;以教研促教學,把校本教研與教師專業化成長有機結合起來。

在“三結合”模式的引領下,學校堅持教育創新,以科研促教學,向科研要質量,勇於探索,不斷實驗,課改實驗和教研工作迸發出新的活力,創造性地開展了三項關於新課程實驗的科研課題研究,曾校長還親自擔任課題研究組長。2006年承擔了廣東省教育廳中國小教學研究“十一五”規劃課題“廣東省新課程化學優質教學聯合課題”的子課題——《國中化學教與學方法方式最佳化的實驗研究》,初步總結了“實驗過程課題化,實驗總結科研化”的經驗,形成的課題研究成果,得到省課題組專家的好評。2007年承擔了國家級英語子課題《英語教師實施新課程能力發展研究》。2009年又承擔了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十一五”重點科研課題——《創新寫作教學研究與實驗》。這些教學科研活動開拓了師生們的視野,啟迪了思想,為學校帶來優異的辦學成績,引領了教師專業化成長,先後有4位教師在省市級教學大賽中獲得一等獎,50位教師在學校舉行的優質課教學大賽中獲獎,21位教師是省市級骨幹教師,教師們發表或獲獎的論文累計達180多篇,主編出版了《學海導航》、《教海探航》、《三個十佳教師專集》三部教師論文集。在全國英語能力競賽、數學、物理、化學奧林匹克競賽、作文比賽中有90多人榮獲國家級獎,連續幾年的升中考試成績都位居全縣前茅。

心繫師生 用愛去做教育事業

實現學校的跨越發展,教師隊伍建設是關鍵,教師發展是學生髮展的前提。而教師的積極性、責任心靠的是激發、關懷、引導與提升。曾校長知道只有校長心中時刻裝著教師,教師心中才會時刻裝著學生。所以,他堅持“用寬厚、關心、尊重、信任、理解、激勵,去撥動教師的心靈。”

曾校長平時經常找教師談心,深入教師家裡做訪師工作,對他們講信念、講理想、講抱負。在全面提高師資隊伍素質的過程中,曾校長狠抓師德建設,在學校實施塑造新時期教師“師表形象”工程。他利用每周一教師早會的時間組織教師學習塑造教師師表形象的文章,並結合學校師德建設的現狀,發動教師認真對照教學工作實際,與學校簽訂責任狀。曾校長從不用權力來指揮教師,而是用一種人格力量影響教師,用自己的情感來感染教師,激勵教師,教師們在他身上看到了什麼叫奉獻。如今,龍川縣培英學校老師都樂於奉獻,出現了教師人人關心學校發展,個個為學校發展出謀劃策的喜人局面。

“事業的成功往往取決於一個人是否能將自己的精力真正投入到事業中去。不管是當教師還是當校長我都將全部的情感投放到了學生的身上。”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龍川縣培英學校十年的辦學歷程中,曾校長始終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以“學校——年級——班”為主線的德育組織網路,以“政教處——團委會——班主任——學生幹部”為主力的德育管理體系。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提升,改革了過去的“分級分線”管理體制,重新構建了“下班級領導包班級管理”的德育工作新機制,形成了以德育量化考核為載體,以學生自主管理為主體的德育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動起來,自己管理自己,鍛鍊自我,創建了“全員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氛圍。在辦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斷探索德育工作的新路子。

曾校長經常深入班級、深入學生家庭,了解學校教育教學情況,了解學生在家學習生活情況。他喜歡和學生交朋友,經常找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的興趣特長,很多學生他都能叫出他們的姓名。許多學生也喜歡和他交朋友,有些發生在學校、教室、學生中的事情,他甚至比班主任還先知道。

他樂於做學生的知心大朋友,學生都喜歡找這位大朋友反映情況。為了加強學生的日常行為規範教育,寓教育於細微處,使學校“三風”建設形成一股強大的激流。為了積極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他緊緊抓住素質教育核心——人的思想道德素質這一關鍵,親自帶領全校教師開展有特色的德育活動,一是開展“五助”愛心教育活動(助殘、助老、助小、助寡、助貧),奉獻愛心,把愛心灑向校園、灑向社會;二是開展“朝陽讀書活動把讀書與育人結合起來,創建“書香校園”;三是開展感恩教育活動和《弟子規》教育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使學生學會感恩——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感謝教師教育之恩、感謝祖國培育之恩,感謝社會幫助之恩,使培英學校德育工作已經開花、結果。

特色教育 為孩子插上夢想的翅膀

素質教育強調以人為本,最大限度地鼓舞和支持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充分自由、自主地發展。因此,要充分尊重學生興趣,張揚學生個性,促進全面發展。這已經成為了不少學校的共識。

在推進素質教育中,曾校長堅持以特色帶動素質教育的發展,著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發展個性特長,第二課堂活動豐富多彩,成績顯著。學校積極開展了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桌球、朝陽讀書活動等多個興趣小組活動,經過努力,形成了“桌球運動和朝陽讀書活動”兩大辦學特色。

學校桌球運動是特色之一。曾校長重視對特色教學的投入,用心經營,積極開展桌球運動,採取加強領導、加大投入、加強訓練和多方籌措資金等多項措施。領導親自抓工作,先後投入40多萬元,建桌球館、桌球長廊,聘請有經驗的老師擔任教練,採取“帶出去、請進來”的方法帶好隊伍,多次帶領桌球隊員到深圳、廣州、番禺等地進行集訓,經常性地開展訓練,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現在,龍川縣培英學校的桌球運動在河源市名聲雀起,載譽無數,僅在市里獲桌球比賽冠軍的就有32人。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學校已經闖出自己的“桌球精神”之路,辦出了體育特色。

朝陽讀書活動又是學校的另一大辦學特色。從2001年以來,在省、市、縣關工委、教育部門的關心重視下,學校用心經營,充分配置好讀書資源,利用學校的圖書館、閱覽室、班級“好書交換站”、文學社、網路專欄等多種現有資源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學校還把朝陽讀書活動與“晨暉”文學社相結合,定期出版了13期《晨暉》校刊,為學生搭建了一個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晨暉>校刊中發表學生文章達1500餘篇,選送市級以上刊物發表達120多篇,學生優秀作品編成《走進晨暉》和《初升的太陽》文集由出版社出版。2007年“晨暉”文學社被縣教育局評為縣優秀文學社,學校被省關工委、省教育廳評為“朝陽讀書活動先進集體”。朝陽讀書活動”大大促進了學校的“三風”建設,推進了學校的教育創新,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逐漸成為學校又一特色教育。

30多年來,曾飛熊就是這樣用熱血和青春譜寫了事業的樂章,用智慧和才能奏出了事業的凱歌;30多年來,他展示給我們的是無悔的青春、無私的奉獻、無限的追求和閃光的業績。作為校長,他十年如一日,心繫山區教育,情注培英學校,托起了山鄉教育的希望。

廣東省特級教師(三)

“特級教師”是國家為了表彰特別優秀的中國小教師而特設的一種既具先進性、又有專業性的稱號。特級教師應是師德的表率、育人的模範、教學的專家。弘揚特級教師精神,是時代的要求,社會的需要,教育的需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