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丈傣

簡介

金平縣的傣族有白傣、黑傣、普洱傣之分,而白傣中又有一個支系叫曼丈人。她們居住在勐拉鄉田頭村曼丈村上、下寨,有200多曼丈人稱為傣族,但他們中有一部分人並不把自己當作傣族,當地的傣族也未把他們當作同族。他們在語言、祈禱儀式、生產風俗方面與當地的傣族存在許多不同之處。
據載,一說曼丈人原居住于越南境內,以馴養大象為生,因為戰禍舉族逃來勐拉。傣族稱之為“查丈”或“查占”、漢族稱之為“曼仗人”,哈尼族稱為“麻扎”。“查占”傣語意為“象的民族”或“馴養大象的民族”,至今已有140餘年。二說曼丈人原是越南境內的奴隸,奴隸主命他們上山割草餵象而未完成勞役遭嚴刑懲戒,曼丈人便殺死頭人逃往勐拉避難。故曼丈人原來並不屬於當地原始的傣族群體。

來歷

曼丈人自稱為“璞芒”、“布芒”,來自於“嗲啊給優(越南這個地方)”的“勐萊”,“勐萊”位於越南萊州省。曼丈人在越南稱為“杭”、“悶先”、“灑悶先”。“杭”是“高山上的民族”。而不屬於當地的傣族支系,是一個跨境族群。據曼丈人口述,他們在越南時不會種田織布,主要靠打獵為生。受越南上層階級的殘酷統治,須交納賦稅。因為曼丈人以打獵為生,很少懂得農業生產,故經濟狀況很差。每到交納賦稅時,只能上交少量獵肉,頭人對曼丈人非常不滿。於是被調去馴養大象、建造房屋、造船等。曼丈人由“查悶”、“板拉木”(官員)進行統領。“查悶”對待曼丈人很殘酷。據敘述,有一次“查悶”命令砍一棵樹來造3艘船。一棵樹怎么能造出三艘船呢?這很顯然是在為難曼丈人。而他們卻把一棵樹鑿出了三艘小船,“查悶”更加懷恨在心。另一說土司的爪牙為了勒索曼丈人,偷偷地將砍來做船的巨木焚毀,然後再進行敲詐。為驅趕曼丈人,“查悶”又命令把一隻活狗毛拔乾淨,一根也不許剩。曼丈人把狗大部分狗毛都拔乾淨了,但鼻子和四肢的毛怎么也拔不乾淨。“查悶”就燒了曼丈人的房舍,曼仗人無法忍受殘酷剝削,於是就悄悄殺了“查悶”,並把“查悶”的屍體肢解放於罐中醃製獻給“查悶”的夫人們享用,把“查悶”戴有戒指的左手放於罐子的底部,等“查悶”的夫人們吃到最後才知道真相併開始派兵追殺曼丈人。從此曼丈人開始了逃亡生活,順著楠那河往上游遷徙到勐拉才擺脫了追趕。據說,那時在納窩村停留的曼丈人大概有200多戶人家,若平均1戶有5人的話,當時曼丈人應在1千餘人以上。後來一部分曼丈人繼續遷徙于田頭村後山“班要”,曼仗人稱為“高寨”。白傣稱為“山寨”、“大象村”。而有部分則因思念故土又返回越南。到勐拉後,曼丈人又給刀家柱作勞工換取保護,經常無償為刀家柱建房舍、茅屋、割馬草、種莊稼,刀家柱每次都會給每家一點米,並賞給全村一隻狗,以後開始學會種水稻。而曼丈村也始納入刀家柱統治。在傣族刀氏土司統治時期,曼仗上下寨由“勐”上頭目管理,全寨設雙管1人,下設小派,均由寨中人擔任。解放後,曼丈村從山頂搬到山下。後因火災分成兩個寨子,搬到河左岸的村寨22戶,另有2戶苗族雜居歸田頭村管轄,搬到右岸的49戶歸農墾農場十八隊管轄。上、下寨曼仗傣共有200餘人,間有蕎菜坪河相隔,相距不過1千米,距勐拉鄉政府駐地8千米。

曼丈人在越南不會種田,直到了勐拉之後才向當地傣族人學習種田地,可見曼丈人不具備傣族稻作文化的特徵。其次,曼丈人上交的貢物是醃好的獵肉,說明他們是打獵的。曼丈人為刀家柱所承擔的勞役主要是割馬草。可能與馴養大象從而熟悉草料收割有關。再者,搬遷到勐拉後聚居于山頂,有可能出自於本族群生活習慣。曼丈人曾給統治者建造房舍、船,會建築。所以曼丈人原來是越南北部山林間以打獵為生和會建築造船的族群。

傣族傣族

那為何曼丈人會被識別為傣族呢?曼丈人原來在越南時已和傣族有了接觸,來到勐拉後又繼續受傣族的影響,與傣族人一起為生產生活,受傣族文化影響更為深刻。曼丈人起初只會種地谷,後才學會種水稻,1960年始用牛耕,曼仗傣大都能操較為流利的白傣語和唱白傣歌。故而曼丈人被識別為傣族有一定依據。

婚姻

曼仗人過去實行族內婚,近年來擴大到村外,不僅與當地的苗族、哈尼族通婚,村裡的姑娘還遠嫁至四川、江蘇、湖南、廣東,同時也有外地人到本村上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