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孔廟

曲阜孔廟

中國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丘(孔子)的祠廟,原址是他的故居魯城闕里,在今山東曲阜。曲阜孔廟是全國現存僅次於北京紫禁城宮殿的巨大古建築群,是中國古代大型祠廟建築的典型,保持著宋金以來的總體布局和金元以來數十座古建築。1961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曲阜孔廟曲阜孔廟
中國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丘(孔子)祠廟,原址是他的故居魯城闕里,在今山東曲阜曲阜孔廟全國現存僅次於北京紫禁城宮殿巨大古建築群,是中國古代大型祠廟建築的典型,保持著以來的總體布局和金元以來數十座古建築。1961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孔子死後不久,故居改為紀念他的廟。東漢永興元年(153)正式成為國家所立的,歷朝多有修建。北天禧二年(1018)大修孔廟,基本形成現在大中門以北部分的布局。明弘治十二年(1499)毀於火,弘治十七年重建,形成現在的規模。現存建築除少量遺構外,主要是建造的。
曲阜縣城原在孔廟東十里,明正德八年(1513)遷至孔廟處,以利保護。新縣城以孔廟為中心,入曲阜南門隔一橫街即為孔廟外門,這在中國古代城鎮布局上是一特例。
孔廟占地近10公頃,縱長600米,寬145米,前後有八進庭,殿等建築共620餘間。前三進都是遍植柏樹的庭園,第四進為奎文閣建築組,第五進為碑亭院,第六、第七進為孔廟主要建築區,第八進為後院
孔廟前三進為引導部分,布置有金聲玉振牌坊石橋欞星門聖時門弘道門大中門,這是孔廟的前奏。它用橫向的牆垣,把縱深的空間分隔成大小不同的院落。各院落內古柏蔥翠。自大中門起才是孔廟本身,平面長方形,周圍有院牆,四角有角樓,仿宮禁制度。自大中門入內經,同文門,為一座兩層樓閣──奎文閣。閣高24.7米,是孔廟的藏書樓,建於弘治十七年
奎文閣至大成門之間為碑亭院落。其中隔一橫街,東、西有兩側門,東稱毓粹門,西稱觀德門。道路兩旁,左右對稱地布置有歷代帝王所立的石碑和碑亭。碑亭共十三座,皆重檐高閣,形體宏大,金、元各一座,余為明清所建。
進入大成門即為孔廟的主要建築區,包括大成殿寢殿聖跡殿以及兩側的東廡西廡等。這部分的規模布局,明代以前已經形成,明中葉曾改建,清代又加修建。
大成殿是供奉孔子的大殿,正中供祀孔子像,兩側配祀顏回曾參孟軻等十二哲像。殿始建於天禧元年(1017),明重建,雍正二年(1724)再建成現狀。殿面寬九間,進深五間,重檐歇山頂,覆黃色琉璃瓦。殿建在兩層石砌高台上,規制相當於故宮保和殿。據記載,大殿高七丈八尺六寸,闊十有四丈二尺七寸,深七丈九尺五寸;實測尺寸為:殿內地面至正脊上皮24.80米,面闊45.78米,進深24.89米。殿的外檐柱都用石料琢成,為明代遺物。正面十根石柱刻有蟠龍,上下兩對翔戲珠。柱腳一周刻假山石圖樣,山石下刻蓮瓣一周。再下為柱礎皆刻重層寶裝覆蓮,所有雕刻意態渾樸。殿內柱用楠木天花錯金裝龍;彩畫五色間金,富麗堂皇;中央藻井蟠龍含珠,如太和殿形制。
大成殿前露台寬闊,為祭祀時舞樂之處。殿前相傳是孔子講學的所在,建有“杏壇”亭,周圍保留了年代久遠的柏樹,環境安靜肅穆。大成殿後為寢殿,供奉孔子夫人。兩側廡殿則祀奉孔門弟子及歷代先賢名儒的牌位。再後為聖跡殿,萬曆二十年(1592)建,現存仍為原物,殿中有孔子周遊列國的線刻石畫120幅。

孔廟雖地處山東,建築則是歷朝官修的,雖不免少量地方風格摻入,仍可視為研究官式建築的極好實例。

參考書目

梁思成曲阜孔廟之建築及其修葺計畫,《梁思成文集》(二),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198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