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寺

普賢寺

佛教發源於印度,唐朝以來傳入中國,再由中國傳入朝鮮。普賢寺就是朝鮮有名的佛教寺院之一,靜臥在妙香山的山坳里,建於公元1014年。全寺共24座殿閣,243間房間。初期,此寺是華嚴宗的一座寺院。後改為曹溪宗(禪宗)的一處福地,幾經興衰。現在,寺內有大雄殿、萬歲樓、觀音殿等10多幢建築和古塔、石牌等,還保存著《八萬大藏經》全套刻本凡6793卷。山中還有上元庵、祝聖殿、佛影台、下毗盧庵等古建築,與自然風景相映生輝。本寺四周則有群山環繞,為古建築增添異彩。

簡介

普賢寺是朝鮮佛、法、僧三寶地位很高的古剎。壬辰衛國戰爭(1592--1598年)時,從慶尚南道梁山的通度寺移來部分釋迦舍利,建立了釋迦佛祖舍利塔;又從慶尚南道陝川的海印寺移來了《八萬大藏經》全套刻本。16世紀的著名高僧、朝鮮愛國僧人兵將西山大師(1520--1604年)在這裡度過了後半生,17世紀反後金侵略中又湧現了許多愛國僧人兵將。

普賢寺普賢寺
宗教信仰是屬於個人信念和人權的問題。朝鮮光復後,朝鮮政府對此從未加以干涉和壓制。佛教寺廟的大修等都由國家投資進行,信徒們的施捨只用作寺廟維持和保障僧侶的生活。

朝鮮解放戰爭時期,普賢寺的中心建築大雄殿等14幢建築和7400多件文物,因遭美國空中轟炸而焚毀。戰後,政府採取措施,修復了被炸毀的高麗時期建築。此寺主建築大雄殿、萬歲樓等都已復原。大雄殿里供奉著毗盧扎那佛、釋迦佛和阿彌陀佛,也供奉著文殊、普賢菩薩、山裡的許多庵堂也得到整修或大修。

為永久保存《八萬大藏經》,上世紀80年代特地在本寺內建立了保存庫,整修了吉祥閣等附屬建築。從曹溪門經過解脫門、天王門、萬歲樓到大雄殿的寺院軸線上的建築和觀音殿、靈山閣等周邊,都有茂密的檜樹林和海松林,還有四季都有花開的數萬平方米園林。

今天,晉賢寺僧侶和信徒在這裡進行著宗教儀式、經典研究、勞動實踐相結合的修行,還同世界許多國家的佛教徒進行友好交往。世界五大洲的友人和旅外僑胞來參觀者與日俱增。寺住持和僧侶還訪問過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和中國,會見了這些國家的佛教領導人,參觀了許多佛教聖地和著名寺廟。

大雄殿

進普賢寺要進三道門。先進曹溪門,接著是解脫門,據說走過解脫門的人,一切痛苦和疲勞就都解脫了。再過天王門,天王門中塑有四大天王像,為1644年所造。過天王門再過萬歲樓,就見到了普賢寺的主殿──大雄殿。

普賢寺普賢寺
大雄殿是普賢寺最華麗最大的建築,位於寺院正中央,建築結構如同中國的寺廟。黑色的魚鱗瓦,朱紅色的圓木柱子,金色的門欞,大殿正門面額上的牌枋黑底金字寫著漢字“大雄殿”。這有些費解:中國佛家寺院裡正殿都叫“大雄寶殿”,普賢寺里的正殿卻叫“大雄殿”,不知為何少了一個“寶”字?

大雄殿門扇鏤刻著不同的、奇異美妙的圖案。刀法純熟,鏤木如玉。大殿上方的彩色斗拱,完全是木質結構,卯隼相合,斗椽交叉,層層疊起,處處描金,畫中有雕,雕中套畫,體現了古代朝鮮巧奪天工的建築藝術。

大雄殿內的毗盧扎那佛、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還有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也是金身燦爛,面闊眉善,兩耳垂肩,或雙手合十,或盤腿打坐,與中國的佛堂並無二致。大雄殿內設有功德箱,向遊人化緣。透過箱玻璃可以清楚地看見

普賢寺普賢寺

朝元、人民幣、美元歐元,在佛的面前遊人是不必計較國籍的。

朝鮮的法律保護宗教,光復以來普賢寺的修理都由國家投資,信徒們的施捨只做和尚們的生活費用。和尚們在這裡修身養性,研究佛學,還同世界其他國家的佛教界同行進行友好交流和往來。

韓戰時期,美國飛機兩次轟炸了普賢寺,大火燒毀了14棟房屋建築,1萬多件文物被燒毀,大雄殿也遭到嚴重破壞。後來在金日成同志的關懷下,於1976年進行修復,恢復了它原來的風采。

走出大雄殿,沿著用妙香山特有的黑白相間小石子鋪設的甬道,來到寺院裡。院子裡海松蒼綠,檜樹低垂,焚香繚繞,環境典雅。有一棵生長了400多年的老桑樹,枝繁葉茂,是天然文物

石塔

普賢寺普賢寺
大雄殿前有座八角十三層石塔,基本與大雄殿同高,建於1042年,是普賢寺的鎮寺之寶,經歷風雨滄桑,底座部分白石變成了褐色。圍塔觀之,石塔非常具有朝鮮民族特色,底大頂尖,依次漸小,宛如疊羅在一起的八角帽,給人一種玲瓏剔透的感覺。石塔不論哪一層的哪一角,都與上下角連成一線,絕對不差分毫。石塔的每一個角上都有一個小鐵鉤,那是當年掛風鈴之用。

在八角十三層塔對面還有一座四角九層塔,它古樸雄渾,建於1044年,比八角十三層塔晚兩年,應該是弟弟。

在普賢寺後面的鶴起峰和龍珠峰之間,還建有一座觀音殿,其建築風格基本同大雄殿相似。供在殿內的觀音菩薩金身寶蓮座,眼睛半睜半閉,慈眉善目,活靈活現。

藏經

普賢寺普賢寺
普賢寺里藏有朝鮮價值連城的《八萬大藏經》。《八萬大藏經》就是著名的《高麗經》,由於是用八萬多塊木板印刷的經文,所以稱“八萬大藏經”。現在保存在妙香山的經文是從1236年到1251年間刻版印刷的一套佛教經書,共有6780卷,漢字線裝書,原來整齊有序地藏在普賢寺佛影台里,現在藏在新建的藏經閣里──這是至今存世的孤本,是無價之寶。

透過玻璃窗看這套經書的原本,是漢字的,字跡工整,清晰,印刷精美。印刷這套《八萬大藏經》的86600多塊刻印版,至今保存在韓國,這些木版充分體現了古代朝鮮優秀的印刷技術,是具有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的國寶。

妙香山普賢寺里還保存著《李朝實錄》和《高麗史》,這是1592年朝鮮壬辰衛國戰爭爆發後,幾位朝鮮愛國人士冒著危險,克服困難,從全羅道經過水路搬到黃海道海州。1597年,日本侵略者再度入侵朝鮮,幾位愛國人士又把這些歷史文獻轉移到江華島,再轉移到妙香山佛影台里保存起來的。

酬忠祠

普賢寺普賢寺
普賢寺寺中有祠,這就是酬忠祠。壬辰倭亂期間,73歲的和尚西山大師組織5000多名徒弟,起義兵同日本人血戰。大師86歲時在這裡仙逝。後人為了紀念一代忠烈,建此祠。酬忠祠里至今保存著西山大師的畫像,左右還有他的主要徒弟的畫像。金日成主席曾經在視察這裡時誇獎西山大師的愛國精神。

由於地理原因,佛教經朝鮮再傳入日本。據《日本書紀》記載:公元552年(欽明15年),朝鮮百濟王首次給日本朝廷送去金銅釋迦佛像一尊和經論、幡蓋等物,並上表讚頌弘布佛教大法的功德。這是佛教傳入日本的開始。

麗江普賢寺

普賢寺麗江普賢寺
明成化元年河南道監察御史季琮撰《重修普賢寺記》碑文載:“後漢時有不知其名之僧見其山之秀麗,遂始以為居焉。是時兵戈擾攘,居民流離,蓋滅跡矣逮我。聖朝(明)初有僧玉琳者因是跡而依棲之,則屏除茨翳,開廣居址,斫構為堂、刈草為廬,遂以‘普賢寺’名焉。”碑文沒提到東漢僧的國籍和居所情況,因年代久遠又無遺址殘留,已無法考證。任繼愈1981年版《中國佛教史》第97頁論述說:漢明帝以後的東漢時期“佛寺是為西域僧侶居住和過宗教生活使用的。”2004年7月,筆者經過西山腳下龍門村時,在普賢寺南大約2公里的龍雲西園別墅南面發現了新石器時代東漢的人類活動遺蹟遺物(有關研究已寫成文章),為普賢寺淵源於東漢時候僧人居所的說法提供了可用於推論的佐證。
自明初建寺以後,普賢寺就購置了供養田產租給佃農耕種,後世又偶有購買或接受信徒捐贈。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重修普賢寺常住記》碑陰鐫刻回響傅宗龍號召向普賢寺捐助的善士功德,碑文提到:“崇禎八年二月初十日,普賢寺買到李時華……等將祖遺地一塊,地名三十河,記本寺洪武間置買常住水田三十四畝。”清康熙五十四年《置普賢寺常住田碑記》記載了信徒在順治十七年、康熙四十年、康熙五十四年向普賢寺捐田的事跡。
明洪武年間初建的普賢寺只有一間正殿。季琮的碑文講述宣德二年(1427年)時一位姓張的雲南都指揮僉事在寺後坡地更高處建了遂閣,同時淨雲和尚等又募資重修正殿。明天啟年間劉義征著《滇志》記載永宣時期在雲南任都指揮僉事姓張的只有張麟(字仲祥,直隸鳳陽人)一人。
普賢寺麗江普賢寺
景泰七年(1456年)從雲南府城內的圓通寺請了名僧永暹和尚籌資自成化元年(1465年)夏開始大修普賢寺,次年竣工。成化年間的大修新增正殿三楹,殿內塑立普賢菩薩。正殿之後建後閣,供奉觀音,稱大悲閣(現在,因正殿後的建築都已成廢墟且未發掘,成化後閣與宣德遂閣的相對位置不能確定)。正殿兩側建禪房,左名“曙霞”,右名“幽月”。庭院內外建遊廊和多道山門,並砌圍牆。從這時起,普賢寺才成規模。從嘉靖三十一年起常居碧嶢精舍的楊慎在《普賢寺》詩中描述道:“香閣影波心,從雲萬木深。月明清梵夜,遙應海潮音。”並把碧雞山地區寺廟的“九寺鐘聲”(九,言其多)列為“高嶢十二景”之一。
崇禎三年至十年十月,解官在家閒居的傅宗龍(崇禎十四年九月戰死後官復兵部尚書)作《重修普賢寺常住記》,記述住持僧本圓自誇的功勞:“普賢寺當水陸之衛,以眾檀越之力補葺拓充,漸有次第,往來至止者或粥或飯,聊以療飢”。說明傅宗龍閒居期間,普賢寺依然很旺盛。該碑由寺僧於崇禎十二年春鐫立,撰文稱號沿用“郡人括蒼傅宗龍撰”(解官時的稱呼);碑陰鐫刻功德。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希有問公和尚主持院政,募資重建普賢寺,斷斷續續,歷經30餘年才竣工。鹹豐元年監寺僧源輪特地立碑紀念。重建了正殿、後殿、兩廡、上下禪房和靜室。鶴慶信徒張藻捐資新建了羅漢殿。羅漢殿在光緒七年重建以後改稱羅漢堂

參考文獻

1.www.baidu.com

2.http://zzrb.zynews.com/html/2007-02/08/content_9714.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