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莊鎮

時莊鎮

時莊鎮是曲阜市的“西大門”,西靠兗州,東聯曲阜,地處城市結合部,是濟寧組群結構大城市建設的重要橋樑和紐帶。轄區總面積75平方公里,現有人口5.1萬人,轄51個行政村。

基本信息

資源優勢

時莊鎮時莊鎮
交通便利,東靠京福高速公路,西連京滬鐵路大動脈,南依日東高速公路,境內“327”國道橫穿東西,曲阜城區北外環線縱貫南北,水、電、通訊等各種設施配套齊全。

時莊鎮先後被授予山東省“畜牧生產強鄉鎮”、濟寧市“小康鄉鎮”、“先進基層黨組織”、曲阜市“發展經濟模範單位”、“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五好鄉鎮黨委”、“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招商引資工作先進單位”、計畫生育工作一等獎、“安全生產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經濟狀況

時莊鎮時莊鎮
1996年以來,時莊鎮黨委、政府以大力發展兩高一優農業和鄉鎮企業為突破口,緊緊把握“抓住機遇建強鎮,齊心協力奔小康”的發展思路,按照農業固本、工業強鎮、高效農業富民的戰略思想,帶領全鎮人民奮力拚搏,全鎮經濟迅速發展,精神文明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1996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33279萬元,工農業總產值3.1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4.6%和37%;1997年,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38708萬元,工農業總產值3.47億元,分別增長16%和12%;199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41445萬元,工農業總產值3.8億元,分別增長10%和12%。三年財政收入分別為442萬元、601萬元、608萬元。

農業發展

時莊鎮時莊鎮
農業生產穩步發展。1996年糧食單產達到1041公斤,總產46881噸;1997年單產1030公斤,總產44596噸;1998年單產1024公斤,總產44042噸。種植業結構調整加快,區域特色農業開始形成。蔬菜、水果、桑蠶、中藥材等經濟作物面積逐年加大。其中,蔬菜總面積達到1000公頃,保護地栽培333公頃,冬、春暖式大棚38.6公頃。果園面積,1996年120公頃,水果產量1500噸;1997年113公頃,年產水果2800噸;1998年果園面積120公頃,年產水果2924噸,其中葡萄2710噸。桑園面積1996年達到67公頃,產繭80噸;1997年80公頃,產繭140噸;1998年133公頃,產繭210噸。畜牧業生產三年三大步,年產值占農業產值的60%左右,生豬屠宰稅1996年19萬元,1997年23萬元,1998年20.1萬元。1996年全鎮存欄大牲畜3200頭,出欄生豬7.2萬頭,家禽存養60萬隻。1997年存欄牲畜2700頭,出欄生豬7.8萬頭,家禽存養74萬隻,建成10萬隻以上肉雞、蛋雞飼養小區12處,百頭豬飼養小區7處;1998年存欄大牲畜2700頭,出欄生豬7.5萬頭,肉、蛋產量分別為9900噸和5600噸;建成東顏肉犬養殖廠1處,全鎮小尾寒羊飼養總量達到1000隻。林業生產,三年累計植樹50萬棵,綠化柏油路33公里。1997年利用世行貸款建成速生豐產林193公頃。農業機械化程度進一步提高。1996年,農業機械總動力37344千瓦,擁有收割機25台,還田機35台,大型聯合收穫機81台,農用拖拉機646台;1997年全鎮農業機械總動力38594千瓦,農用拖拉機680台,農用汽車80輛,聯合收穫機138台,秸桿還田機35台;1998年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39984千瓦,農用拖拉機714台,農用汽車89輛,聯合收穫機178台,秸桿還田機47台。水利設施日趨完善,1996年有機井1150眼,低壓管道灌溉面積2.1公頃,有效灌溉面積2447公頃。1997年機井1164眼,疏通排水溝129公里,改善灌溉面積333公頃。1998年全鎮機井1182眼,建成單村13公頃移動噴灌工程。

工業發展

時莊鎮時莊鎮
鄉鎮企業快速健康發展。全鎮形成食品釀造、建築建材、裝飾裝璜、電子儀器、機械加工、紡織輕工、機車配件、礦山機械配件等八大主導產業,產品200多種。1996年共有企業631個,從業人員7338人。完成鄉鎮工業產值3998萬元,完成銷售收入4605萬元,實現工業利稅595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0%、21%和70%。完成技改投入3480萬元,新上技改項目10個。孔府香油被國內貿易部、國家工商局和中國消費者協會授予1996年質量信譽商品。依法對葡萄酒廠、孔源酒廠實施了破產。1997年完成工業產值5230萬元,同比增長32.3%,完成工業利稅788萬元,增長75%,稅金入庫440萬元,增長46%。組建了中興摩配、聖時建安、孔府香油三家濟寧市級企業集團。技改投入3675萬元。主要有:中興摩配公司投資800萬元,新建生產車間1600平方米,新上太子“125”機車箱體生產線和鋁合金車圈生產線;繅絲廠投資400萬元,新建生產車間1800平方米,新上兩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D301B型自動繅絲機生產線,年新增產值1200萬元,利稅120萬元,當年入庫稅金達到105萬元,成為全鎮第一個向財政貢獻過百萬的企業。孔府香油坊投資700多萬元,新建包裝車間1700平方米,新上達到出口商檢標準的自動灌裝線和不鏽鋼儲油罐。個體私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中興摩配公司、杏壇花炮公司、電子醫療器械廠、礦山機械配件廠等骨幹企業群星燦爛,競相發展,中興摩配公司躋身全省百強私營企業行列。投資4800萬元的聖心養生製品有限公司於1997年6月份動工興建,主體車間及廠區、辦公設施基本竣工。1998年全鎮完成工業總產值7590萬元,增長33%,實現利稅707萬元,增長36%,稅金入庫422萬元。新上技改投資1960萬元,開發市級以上空白新產品3個,繅絲廠入庫稅金130萬元。中興摩配公司投資300萬元,新上一台800噸壓鑄機,擴建車間1600平方米,“100”、“125”機車箱體替代進口產品項目被省“星火計畫”立項。總經理趙秉忠被聘為鎮長助理。孔府香油集團開發出孔府色拉油、孔府調味油等“孔”字牌系列產品。聖心養生製品有限公司的“養生膠囊”項目被確立為國家“火炬”項目。以葡萄酒廠區為依託,建成個體私營經濟工業園,1998年全鎮新上投資30萬元以上的個體私營企業5家,10萬元以上的7家,新發展個體企業50家。全年個體私營經濟實現銷售收入5000多萬元,利稅520萬元,稅金入庫230萬元。

路帶經濟

時莊鎮時莊鎮
時莊鎮堅持以327國道為依託,大力發展以“兩高一優”農業、鄉鎮企業和個體私營企業為主要內容的路帶經濟,取得了顯著成績。1998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實現3.8億元,財政收入實現60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97元,比上年增加245元。

327國道時莊段總長7公里,有兩處客運停車點,沿線農業資源豐富,屬黃淮海平原農業開發區。這個鎮充分發揮國道橫穿東西這一優勢,發展路帶經濟。

大力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走高效農業的路子。1994年,以開發建設327國道白色長廊為契機,發展冬暖式大棚蔬菜,三年共發放扶持資金200多萬元,在沿線17個村建成蔬菜大棚680個,年產值600萬元,純收入401萬元。

發揮優勢開發建設工業小區。依託東靠曲阜、西靠兗州、327國道穿腹而過的優勢,積極開發建設工業小區,走以小區促發展的路子。目前,時莊、犁華、馬村三個工業小區內各自經濟成份迅速膨脹,為搞活經濟做出了貢獻,增強了後勁。

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經過兩年的努力,鋪設全長53.5公里的硬質路面,實現了村村通柏油路,使路帶經濟繼續向外延伸發展;以鎮駐地為中心的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時莊、代莊兩大農貿市場拓寬改造後成交額比過去有了明顯增加;鎮駐地改水工程已開始啟用;通訊事業發展迅速,實現了村村通電話,為經濟信息的快速傳遞提供了保障;沿327國道向兩側延伸了工業用電專線,全鎮工業用電安全可靠。

內引外聯,加快招商引資步伐,發展外向型經濟。大力宣傳時莊獨特的地理、資源優勢,積極開展與大中型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的聯合與合作,實施“借腦”工程,引進項目、技術、資金和人才,犁華小區先後引進了曲阜市農機公司、曲阜供水設備廠、曲阜市古式家具公司、佳友公司及投資五千多萬元的孔府養生寶有限公司,鎮駐地時莊小區新上了興華熱補器廠、農產品加工廠等企業,馬村小區引進了農機配件銷售中心等,這些企業在1998年都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基礎設施建設

時莊鎮時莊鎮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1996年,投資560萬元,投入工日8萬個,鋪設53公里硬質路面。1997年,投資500萬元,投入工日7萬個,鋪設20公里柏油路面,實現村村校校通柏油路這一目標。對時莊、代莊兩個集貿市場進行拓寬改造,動用土石3萬餘方,拆遷房屋600餘間,建成較高標準的營業樓20棟近120間。通訊設施進一步完善,新增程控電話機300部,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50萬元。出現單家村、劉家村兩個電話村。1998年,投資10萬元,改造了“三八路”、“向陽路”兩處過路橋涵,組織實施了以修復加固河堤、河道清障、疏通排水溝為主要內容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程。在全鎮範圍開展了農村電信發展年活動,全鎮程控電話機超過2000部。

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鎮政府連續三年獲曲阜市“文明鄉鎮”稱號,三年中共有9個單位和12位同志分別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和文明市民。獸醫站孔祥材同志被評為曲阜市首屆十大先模人物。1998年5月份與江蘇崑山市陸家鎮締結友好鎮,對外交往工作邁出新步伐。

特色產業

時莊鎮時莊鎮
時莊鎮東靠曲阜、西鄰兗州,水土資源豐富,“327”國道橫貫東西,交通十分便利。對於發展蔬菜生產,滿足兩市城鄉的“菜籃子”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從1996年開始,以開發建設“327”國道白色長廊為契機,加大力度,強化措施,把發展蔬菜生產作為富民強鎮的主導產業。三年來,全鎮發展冬暖式大棚蔬菜39公頃,小拱棚6.6公頃,露地菜333公頃,季節蔬菜366公頃,形成了“三大片一條線”的種植格局。“三大片”即:單村、前代韭菜20公頃,薛村大蒜100公頃,李官莊、後時土豆大蔥67公頃;“一條線”就是“327”國道冬暖式大棚33公頃。糧菜面積之比達到3:1。全年可產蔬菜45萬噸,產值可達2700萬元,僅此一項全鎮人均收入600元。

鎮黨委、政府把發展大棚蔬菜生產作為富民強鎮的主導產業來抓,成立了蔬菜生產辦公室,鎮長親自抓,分管鎮長靠上抓,副局以上幹部包管區,一般脫產幹部包村,給國道沿線的村分任務,壓擔子,層層簽訂責任狀。每建一個標準大棚扶持3000元,一年的貼息周轉金,大部分村兩年不收承包費,並且還補助800~1000元的建棚費用。健全服務體系,搞好產前、產中、產後的系列化服務。鎮成立了蔬菜生產服務站,不惜重金,從壽光聘請技術員,市農業局每年下派2~3名技術員,建成了一支技術性較強的服務隊伍。堅持推廣套用新技術,不斷提高蔬菜的生產水平。先後推廣了黑籽南瓜嫁接黃瓜,二氧化碳氣體施肥,大棚微灌,矮豐靈化控,漠州液肥,配方施肥,高溫悶棚、煙燻、粉劑施藥等多項蔬菜生產新技術。

在發展蔬菜生產上出現了一些高產高效的先進典型,老田村的顧守華種0.7畝大棚黃瓜連續三年收入超萬元,被譽為大棚“狀元”。東坊的孔德振4口人,種4畝菜還有兩個大棚,年純收入2萬元,紅樓的孔憲芹小孔村的王俊都是種菜發了家,蓋起高標準2層小康樓。單家村1996年跨村承包土地發展蔬菜生產,又建起了10個冬暖式大棚,當年收入超萬元。1998年這個村已發展蔬菜86公頃,成為時莊鎮名副其實的蔬菜生產專業村。李官莊33公頃土豆、大蔥比種糧食增加收入50萬元,人均增收500元。1997~1998年時莊鎮連續兩年被曲阜市命名為“蔬菜生產先進鄉鎮”。

民營經濟

時莊鎮時莊鎮
時莊鎮堅持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努力打造強鄉鎮的指導思想,按照保穩定、創環境,抓招商、促發展的工作思路,進一步解放思想,不斷強化工作措施,全鎮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

一是著力抓好招商引資。完善優惠政策,發揮“熱土效應”,形成發展一家、帶動一片的聯動效果。利用民營企業家信息廣、渠道活的特點,抓好企業招商。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為投資者提供便利條件,搞好環境招商。實行一個項目一套班子,跟蹤服務、一抓到底,堅決打擊“三亂”行為,做好服務招商。

二是努力培植立鎮企業。對招商引資項目實行領導成員包保責任制,搞好項目的協調和服務,確保項目儘快投產、早見效益。積極引導企業開展制度、技術和管理方面的創新,推動企業健康快速發展。進一步完善獎勵政策,對有突出貢獻的企業、村隊實行政治上表彰、經濟上重獎。

三是不斷完善服務機制。進一步提高政府工作人員尤其是部門負責人專業知識水平,提升服務檔次。有效整合力量,提高工作能力,充實加強重點工程協調指揮部。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建立市工業園、鎮、村三級聯動協調機制。

社會事業發展

時莊鎮時莊鎮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全鎮共有17處中國小,其中,中學3處,國小14處。1996年有197個教學班,在校學生9840人,教師462人,總投資434萬元的3處中學和成教中心全部交付使用,全年向上級學校輸送各類人才417名,升學率達53.4%。1997年共有189個教學班,在校學生8770人,幼稚園26處,28個學前班,在園幼兒347人。又有3處國小和1處中學成為“曲阜市規範化學校”。積極開展素質教育,鎮成教中心配備儀器標本廚3套,衛星接收天線3套,錄像帶20盤,專兼職教師13人,全年辦班11期,受訓人數1500人次。社會文化體育活動豐富多彩。從1996年起,連續舉辦三屆“豐收杯”農民籃球賽。“五一”、“七一”、1997香港回歸之際,都舉辦歌詠、書畫、象棋和桌球比賽。1998年被授予全國和全省“民眾文體活動先進集體”和“民眾體育活動先進鄉鎮”稱號。全面推行農村合作醫療和鎮村衛生所一體化管理,1996年鎮衛生院有醫務人員39人,12個科室,村級衛生室51處。投資30萬元配置了新型救護車、B超、腦電地形儀等設備。1998年鎮衛生院有醫務人員56人,成立村級一體化管理衛生所16處。計畫生育工作連續三年獲全市一等獎,1996年全鎮計畫生育專職人員70人,服務站1處,村級服務室51處,計畫生育率、晚婚率和統計合格率均達到100%。1997年累計投入140萬元,改造了鎮計生服務站和大部分村計生服務室。深入開展了“三結合”,全面推行“三為主”,“計畫生育三率”均為100%,人口自然增長率4.13‰。1998年進一步整頓充實計生隊伍,提高業務素質,全鎮計生專職人員79人。投資6萬餘元,更新微機設備,提高工作效率。全年人口自然增長率2.14‰。民政工作成績突出,1996年籌資30萬元新建老年人公寓樓1座,1997年濟寧市人民政府授予“孔孟之鄉鄉鎮之星”和“規範化建設先進鄉鎮”榮譽稱號。1998年鎮敬老院晉升省二級敬老院。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199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420元,比上年增長460元,居民存款6908萬元,人均1400元,新增住房面積1200平方米。1997年跨入濟寧市小康鄉鎮行列,農民人均純收入2752元,農民各項存款達到7700萬元,電視機普及率90%以上;80%左右的農戶購置了洗衣機、電風扇、電冰櫃等;40%左右農戶購買了農用三輪車、汽車;1998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2997元,各項儲蓄額8500萬元,人均1700元。擁有彩色電視機2000餘台,私人小轎車發展到10部。農民住房面積比1990年增加1倍以上。

時莊鎮充分發揮地理、交通、資源三大優勢,努力加快經濟及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農業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企業項目總量不斷增加,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品種門類日趨齊全;基礎設施及小城鎮建設逐步完善,精神文明和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經濟寧、省有關部門考核、驗收,認定各項指標均達到小城鎮標準。撤鄉建鎮翻開了時莊歷史嶄新的一頁,標誌著時莊經濟和各項事業都進入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