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祭

時代祭

時代祭是在1895年(明治28年),為了紀念桓武天皇平安遷都1100年,而模仿延曆到明治這1千餘年的風俗,開始舉行的行列儀式。此祭祀以鼓笛伴奏的維新勤王的隊伍為先頭,約2000人行程達2公里的隊伍,依次展現溯源至延曆時代的時代風采。時代祭為京都三大祭之一。

基本信息

祭祀由來

時代祭時代祭
時代祭是日本京都三大祭(葵祭、祇園祭、時代祭)之一,每年10月22日在京都的平安神宮舉行。時代祭與葵祭和祇園祭相比,歷史較短。

平安神宮是為了紀念平安京建都1100周年,在1895年被修建而成的,其內部供奉著桓武天皇的塑像。時代祭是當時舉行的紀念活動之一,並從此幾乎每年都會舉行一次。

這一活動是由一個稱為平安講社的居民協會發起的,該協會成立的目的是為了維持和保護平安神宮。在江戶時代(1603—1868),京都大約有35萬人口。但是當都城遷到東京後,京都的人口銳減,到1873年只有22萬人左右。當地的居民害怕如果不作任何努力的話,他們的城市會逐漸衰落下去。復興該城市的一個想法是組織一次遊行,再現京都從平安時代初期到江戶末期的風俗習慣。

最初,該節日共有六支遊行隊伍參加,總人數大約有500人。演變至今,共有18支再現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隊伍參與遊行,總人數已達2000人左右。

活動內容

儀式

時代祭時代祭
第一次的時代祭,在明治28年(1895年)10月25日舉行,當時只有單純地向平安神宮參拜的儀式。到第二次舉辦時,就有了平安神宮中的祭神桓武天皇”和“孝明天皇”與其隨從繞京都的儀式。兩大祭神繞京都寓意為讓兩祭神觀看其所住的御所附近,以佑其繁榮街景。時代祭當天(10月22日),也是“桓武天皇”從長岡京遷都到京都的日子,可說是京都的生日。

節日當天早晨9點,兩輛載著平安神宮主要神象的皇家牛車離開神宮。節日的高潮是在中午時分出現的遊行隊伍,遊行者們都打扮成了京都歷史上的重要人物。遊行隊伍由維新勤王隊伍——江戶時代晚期的一群武士帶領,他們協助明治天皇推翻了幕府將軍的統治。緊跟著的是坂本龍馬(明治維新時的一位領袖)、織田信長紫式部(《源氏物語》的作者),清少納言(《枕草子》的作者),以及其他的人物。

遊行

時代祭時代祭
整個遊行隊伍大約有2公里長。從京都御所到平安神宮,遊行者們大約要走4.5公里的路程。遊行隊伍中的最後一個人要在下午4點多一點才能到達神宮。

整個遊行要用到12000多件古代的人工製品,其中包括服裝、鞔具、裝飾物和鞋等等。這些物品根據詳盡的歷史研究加以仿造,運用相同材料加以製作或著色,以重現其本來的面目。他們的總價值可達25-30億日圓(2100-2500萬美元)。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人們有時候將遊行稱作“行走的博物館”。觀眾看到的不僅是一次服裝遊行展示,他們同時還可以真實領略到京都豐富的歷史和民間傳統。

旅遊指南

時代祭時代祭
儀式舉行日:

10月22日

儀式舉行地點:

巡行路線:上京區御所~中京區市役所前~左京區平安神宮

交通嚮導:

御所在市營捷運「丸太町」站附早上,神興列隊從平安神宮出發,抵達京都御所(古代皇宮)。正午時刻,代表日本各時代的隊伍從京都御所出發,循繞市中心之後,抵達平安神宮。在短短的一個小時當中,能夠體會到古今一千多年歷史文化的變遷和日本各時代服裝的沿革。特別是在江戶時代的隊伍中,從代表各個階級的武士,商人,書生,農民。他們的服裝和動作別具風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