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仁寺大殿

昭仁寺大殿

在陝西省長武縣東銜,唐貞觀年間(627-649年)唐太宗為紀念在當地作戰陣亡的將士而建。大雄寶殿面闊三間,內無柱,由四根角梁挑起梁架疊拱結構,是我國古代木結構建築僅見的一例。現已建博物館,展出本縣出土的北魏、隋、唐石刻造像和歷代文物。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昭仁寺大殿III-109

概述

中國古代佛教建築。俗名鐵佛寺。在陝西省長武縣城關鎮。寺建於唐貞觀十三年(639),歷代多次重修。原寺已毀,現存大殿為宋代重建。該殿梁架結構頗為特殊,是中國古代建築中罕見的一例。

..

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中國古代佛教建築。俗名鐵佛寺。在陝西省長武縣城關鎮。寺建於唐貞觀十三年(639),歷代多次重修。原寺已毀,

昭仁寺大殿昭仁寺大殿

現存大殿為宋代重建。該殿梁架結構頗為特殊,是中國古代建築中罕見的一例。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昭仁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627~649年),是玄宗李世民稱帝後,為紀念在高墌(今長武縣)與薛仁杲作戰陣亡的將士而建立的寺院。寺院內現存的大雄寶殿,面闊三間,內無柱,為四根角梁挑起的梁架疊栱結構,是中國古代木構建築中僅見的一例。山門、碑亭、東西廂房均是後來所建。寺內尚存唐碑一通,名“豳州昭仁寺碑”,由朱子奢撰文,傳為虞世南書丹,筆力剛勁,流暢有力。全碑共有3000餘字,保存基本完好。

結構

大殿面闊三間,10.6米,進深三間六架椽,10.5米,殿高約8.5米,單檐歇山頂。基座高1米,前有月台。大殿平面用檐柱12根,柱頭用闌額、普柏枋聯接,闌額至角柱不出頭。轉角、柱頭、補間各施斗栱一朵,斗栱結構簡單。

..

殿內無柱,也不用七架梁,梁架由4根角梁和4根轉角梁架疊的八卦懸頂方式起拱,承托檁條和椽子。其結構方法是4根轉角梁各置放在前後檐和兩山的柱頭斗栱上,在轉角梁的中點置立柱承托前後檐下平榑和兩山的承椽枋,承椽枋上置平梁,平樑上置蜀柱組成山面梁架。明間兩縫平梁則由四根角梁後尾挑托。平樑上置蜀柱和叉手承托上平榑和脊榑,結構精巧,深符力學原理。寺內現存唐貞觀四年(630)石碑1通,高3.6米,寬1.5米,碑額鐫“大唐豳州昭仁寺之碑”9個篆字。碑文為唐諫議大夫朱子奢所撰,共40行,每行44字,皆為寸楷,記述了李世民在武德元年(618)戰敗薛仁杲的情況,其書法與其他唐碑有所不同,氣清而遒麗,勢爽而不滑,骨力勁健,體妍韻清,刻工精美傳神,是中國古代書法藝術的珍品,相傳為虞世南或歐陽詢所書。碑原立大殿西北,後遷殿前。1975年對大殿進行了維修保護,建立碑亭。1982年成立文物管理所。1984年改為長武縣博物館。

文物

昭仁寺,在長武縣城東街,系唐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年)唐太宗李世民為紀念與軍閥薛舉、

..

薛仁杲作戰陣亡的將士而建立的寺院。昭仁寺大殿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昭仁寺坐北向南,由相連的小型四合院建造而成,占地面積4869平方米。現有山門、碑亭、大殿、東西配廡各3間。寺中門額題有“昭仁寺”三字。寺內現存主要建築物是一座九梁十八擔的三間挑角大雄寶殿,內部不見立柱,全由四周大梁架疊而起,即俗傳八卦懸頂方式。結構頗為特殊,為我國古建築中所罕見。寺內現有唐碑一通“幽州昭仁寺碑”,朱子奢撰文,傳為虞世南毛筆,書法秀麗而剛勁,整碑三千餘字,基本完好。1984年,在昭仁寺建立長武縣博物館,作為地方性歷史陳列。現有3個陳列室,陳列面積300多平方米,館藏文物2600餘件,分歷史陳列、石刻藝術、建築藝術三部人。

評價

一擔挑八角
昭仁寺:沿著312國道,驅車行駛在初夏的風裡,路邊輕揚的柳枝如少女秀髮般輕柔,讓人心裡頓感無限的愜意。進入長武縣城東街,一座規模宏大、肅穆壯觀的佛教寺院便赫然入目。昭仁寺前身為"慈福寺",唐武德年間,李世民與薛舉、薛仁杲父子大戰淺水源,太宗為紀念陣亡將士而在“慈福寺”的基礎上建成“大唐昭仁寺”。

..

東與彬縣大佛寺相接,西與平涼崆峒山、北與慶陽石窟相連。寺內大雄殿階石層壘,月台寬敞,面寬進深各三間,跨度數十米,占地百餘平方米。採取單檐歇山式結構,木樑摺疊式拱架。飛檐梁角,舉折平緩。殿無金柱,工藝精巧,寬敞方正,合於力學,造型雄偉,莊重恢宏,俗稱“一擔挑八角”。

涉外定點旅遊單位

殿內粉牆潔淨雅素,檁梁朱紅古樸。顯示了唐代以來工匠高超的修造技藝和創造才能。凡慕名瞻仰者,無不嘆為觀止,留連忘返。長武縣博物館地處長武縣城東街,設在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所建古剎昭仁寺內,312國道沿線,陝甘交界處,交通十分便利,東與彬縣大佛寺相接,西與平涼崆峒山、北與慶陽石窟相連,1994年被鹹陽市旅遊局確定為“涉外定點旅遊單位”。

全國書法藝術名碑

1998年被市政府頌為首批市級旅遊景點,同年被市政府確定為近期內開發的四條旅遊精品線路中

..

“西北線”上的重點旅遊景點之一。館內保存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雄殿,為唐初建築藝術的代表作。“大唐豳州昭仁寺之碑”為國務院命名的“全國書法藝術名碑”屬“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館內陳列、收藏有新石器時期人類的遺物,夏、商、周時期的文化遺產,秦漢時期的青銅器物,南北朝時期的石刻造像及唐、元、明、清時期的大量珍貴文物精品三千餘件。大雄殿階石層壘,月台寬敞,面寬進深各三間,跨度數十米,占地百餘平方米。採取單檐歇山式結構,木樑摺疊式拱架。飛檐梁角,舉折平緩。殿無金柱,工藝精巧,寬敞方正,合於力學,造型雄偉,莊重恢宏。殿內粉牆潔淨雅素,檁梁朱紅古樸。顯示了唐代以來工匠高超的修造技藝和創造才能。“大唐豳州昭仁寺之碑”奉旨樹於建寺之初。碑文由諫議大夫騎都尉臣朱子奢撰文,世傳為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虞世南書丹。唐碑為優質青石雕刻,螭首龜座,雄姿挺拔,碑陽陰刻,丹書寸楷,全文共3155字,為研究隋唐史和佛教史,保存了珍貴的資料,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近年來,按照總體規劃,先後建造了碑亭、搬遷了山門、維修了兩廡廂房、大殿,新建了庫房、碑石長廊,裝修了展室,改造、鋪設了院內道路,新修了花園等。基本達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綠”,是我縣重要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