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爐烤乳豬

明爐烤乳豬

明爐烤乳豬,又名燒乳豬。此菜式用乳豬烤制而成。成菜色澤大紅,油光明亮,皮脆酥香,肉嫩鮮美,風味獨特。清康熙時,曾為宮廷名菜,成為“滿漢全席”中的一道主要菜餚。後在廣州和上海盛行,成為最著名的廣東名菜。

簡介

明爐烤乳豬明爐烤乳豬

明爐烤乳豬,又名燒乳豬。早在西周時代已列為“八珍”之一,那時稱為“炮豚”,即烤乳豬。在《齊民要術》一書中也記有烤乳豬的製作方法,並說它“色同琥珀,又類真金,入口則消,壯若凌雪,含漿膏潤,特異凡常也”。

清康熙時,曾為宮廷名菜,成為“滿漢全席”中的一道主要菜餚。直到民國初期山東還經營此菜。後在廣州和上海盛行,成為最著名的廣東名菜。現在“燒乳豬”為廣州和港澳地區許多著名菜館的首席名菜,深受中外顧客歡迎。每逢清明時節,必是烤乳豬的暢銷季節。皆因廣州人喜好在清明節時用燒豬來拜祭先人。

特點

乳豬色澤大紅,油光明亮,皮脆酥香、肉嫩鮮美,風味獨特。

原料

淨乳豬1隻(約五千克重),五香鹽(由五香粉1克、八角末1隻、精鹽35克、白糖15克拌勻即成),烤乳豬糖醋150克(用飴糖50克、白醋75克、糯米酒10克調勻、加熱燒濃即成),白糖65克,豆醬100克,紅腐乳25克,千層餅125克,酸甜菜150克,蔥球150克。蒜泥5克,芝麻醬25克,甜醬100克,汾酒7、5克,花生油25克,木炭7、5千克左右。

乳豬醬的做法

先將花雕酒150克調稀芝麻醬50克,再加入磨豉醬250克調勻,再加海鮮醬75克,ok汁50克,紅腐乳汁15克,蚝油25克,以及洋蔥莉25克,陳皮末15克,大蒜泥15克,調勻即成.

製作

(1)將乳豬放在砧板上(胸朝上),從嘴巴開始頸部至脊背骨尾部,沿胸骨中線劈開(表皮勿破),挖出內臟,內外洗淨瀝乾,使豬殼成平板形。挖出豬腦,把兩邊牙關節各劈一刀,使上下分離,取出第三條肋骨,劃開扇骨關節,取出扇骨,並將扇骨部位的厚肉和臀肉輕輕劃上幾刀。
(2)將五香鹽均勻地塗在豬腔內,用鐵鉤掛起,醃約三十分鐘,晾乾水份,然後再把豆醬、腐乳、芝麻醬、汾酒、蒜泥、白糖25克拌勻,塗在豬腔內,二十分鐘後,用特製的燒叉從臀部插入,跨穿一到扇骨關節,最後穿至腮部。上叉後將豬頭向上斜放,用清水沖洗皮上的油污,再沸水淋遍豬皮,最後塗上糖醋。
(3)將木炭放入烤爐點燃,放入乳豬用小火烤約十五分鐘,至五成熟時取出,在腔內用四公分寬的木條從臀部直撐到頸部,在前後腿部位分別用木條擺橫撐開成工字形,使豬身向四邊伸展。將烤屈的前、後蹄用水草綑紮,用鐵絲將前後腿分別對稱勾左右,至色紅時,用花生油均勻地塗扁豬皮。木炭撥成直線形烤豬身,烤約三十分鐘,至豬皮呈大紅色便成。烤制時燒叉轉動要快,有節奏,火候要均勻,如發現豬皮起細泡要用小鐵針插入排氣,但不可插到肉里。
(4)將烤好的乳豬連燒叉一道斜放在砧板旁,去掉前後蹄的綑紮物,在耳朵下邊脊北部和尾部和尾部脊背處各橫切一刀,然後在橫切口兩端從上到下各直切一刀,使成長文形。再沿脊中線直切一刀,分成兩邊。在每邊中線又各直切一刀,成四條豬皮。用刀將皮片去(不要帶肉),將每條皮切成八塊,總計三十二塊,將乳豬放在盆中,把豬皮覆蓋在豬身上,同千層餅、酸甜菜,蔥球、甜麵醬和白糖分盛二碟,一起上桌食用。食完豬皮後,將豬取回再分別改刀裝盆上桌。

營養成分

能量:2700.515kj,水分:112.138g,蛋白質:20.6165g,熱量:0kj,脂肪:60.508g,膳食纖維:1.695g,酒精:0%,碳水化合物:4.7375g,灰分:1.805g,維生素A:0μg,葫籮卜素:0μg,施黃醇:0μg,硫安素:0.0072mg,荷黃素:0.273mg,尼克酸:3.1445mg,維生素C:0.15mg,維生素E:42.943mg,鉀:292.46mg,鈉:466.74mg,鈣:48.2mg,煤:41.405mg,鐵:2.753mg,錳:0.95955mg,鋅:2.74115mg,銅:0.0378mg,磷:214.31mg,錫:76.7482mg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