昇平鎮

昇平鎮

昇平鎮始建於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7年),為祈求社會平安,經濟繁榮,而取名“昇平”。昇平鎮地處彭州市區東北部,距城區9公里,幅員面積30.87平方公里,人口3.2萬人。是四川都督尹昌衡的故鄉。昇平鎮自然條件優越,農業資源豐富,清羅公路穿境而過,全鎮在成都市率先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交通十分便利。境內水利設施完善,是彭州市旱澇保收的農業大鎮之一。

基本信息

鄉鎮概述

昇平鎮位於川西平原腹心地帶,距成都市34公里,到國家級旅遊開發區----龍門山大峽谷路經本鎮。昇平鎮轄17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32000餘人,其中城鎮居民人口400餘人,幅員面積30.8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000餘畝,是四川都督----尹昌衡的故鄉。鎮內氣候宜人,溝河縱橫,田地全部自流灌溉,是糧、經主產區。有漢彭公路支線橫穿鎮境,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完備。

昇平鎮昇平鎮
改革開放以來,昇平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堅持以經濟建設為心,按照“工業富鎮、城建活鎮、農業穩鎮、開放強鎮”的發展戰略,以“建設生態文化經濟強鎮”為總體目標,以實現“農民增收、職工增資、財政增長”為工作重點,進一步深化改革,推進兩個文明建設,全鎮經濟建設得到了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達16518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200餘元。 昇平鎮以“三高”農業為主,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形成了經蔬菜生產和小家禽畜養殖為主的產業帶,使農村經濟發展訊猛。昇平是彭州市級無公害蔬菜生產和成都市無公害小家禽畜養殖基地。 世界名牌“潔柔”餐巾紙產於昇平鎮的成都天天紙業有限責任公司。省二級建築企業成都恆升建築有限公司和彭州市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為成都市和彭州市的城市建設作出重大貢獻。
昇平鎮貫徹“穩糧調結構,增收奔寬裕”的指導思想,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加大對農業的投入,推進科技興農和農業產業化進程,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率每年以10%遞增,在土地流轉上取得新的突破。農業先進實用技術推廣套用覆蓋面達95%以上,新科技、新品種示驗示範基地發揮作用良好,組織引進蔬菜新品種12個,發展了以雙豐村、統聖村、墓山村為基地的無公害蔬菜4000畝,重點培育和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光達養殖場”、“石橋養殖場”、“彭州市龍騰綠色食品加工廠”,帶動農戶占總戶數的36%,鞏固綠化成果,年四旁植樹58萬株,年育苗面積達60畝,整治了旱片死角和防洪渠道,加強了對基本農田的保護和開發復墾工作。成立了花木研究中心,全鎮花卉發展取得長足進步。

歷史悠久

昇平鎮昇平鎮
昇平鎮始建於清乾隆年間,歷史文化悠久,教、、文、衛設施齊全,郵電、通訊、金融網點齊備,鎮內建有愛國名將、四川都督----尹昌衡故居,基礎條件優越,是發展工業、興辦第三產業旅遊的好地方。 昇平鎮招商引資政策優惠,主要招商引資項目有:昇平鎮頤養中心、昇平鎮歷史文化公園及蔬菜、小家禽畜等深、精加工和農業產業化項目。 昇平鎮人民熱忱歡迎社會各界人士來昇平投資,興辦企業。
昇平鎮加強對鄉鎮企業的規劃指導協調監督服務,推進鄉鎮企業健康發展,進一步做好企業的改制工作和集體企業的清產核資工作,改制面達到100%。發展個體私營企業,為全鎮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盤活紙業企業一家,興建了四川省勵自生態與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改善了企業的生產經營條件,增添了發展後勁。
昇平鎮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投資環境大大改善,小城鎮建設總規評審已經完成,並通過評審鑑定,投資開闢了益民路,昇平場興農街詳規編制結束,正按照規划進行建設,為經商辦企業提供了很大的商機,天然氣管網建設可望年底完成,社會事業健康發展,鞏固發展“普九”成果,且教育設施如語音室微機室、實驗室和多媒體教室等齊備,教育教學質量大大提高。

文化衛生

昇平鎮推進“科教興鎮”戰略。加強科普知識宣傳教育,增強公民的科普意識,增長公民科技知識。發揮鎮農技站、名茶等專業協會作用,以實施中青年農民科技知識培訓工程為抓手,廣泛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科技興農水平。各企業強化科技創新意識,樹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觀念,加強科技投入,積極引進科技專業人才,開展職工崗位練兵,開發研製新產品,提高產品科技含量,企業科技素質普遍提高。

昇平鎮昇平鎮
昇平鎮教育事業成效顯著。合理布局,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全鎮有鎮中2所,國小11所,在校學生6000多人。實行素質教育,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學條件,提高教育質量,先後建造了鎮中教學樓實驗樓、學生公寓和蔣鎮中心校綜合樓、友誼中心國小教學樓,通過了省教育強市的驗收,2004年,有160人考上了市重點線,位居全市各中學前茅。

昇平鎮文廣事業日益繁榮。健全文化陣地,把握正確輿論導向,發揮鎮文化站職能作用,寓教於樂,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喜聞樂見的文藝活動。民間劇團——杜蔣紹劇團,利用傳統節日,深入農村,把紹劇精粹獻藝於民,活躍了農村文化生活。加強文化市場管理,規範經營行為,淨化文化市場。加強投入,安裝有線電線,實現了有線電視村村通。開展調頻廣播擴面,進一步提高了調頻廣播入村入戶率。

昇平鎮衛生事業穩步發展。健全衛生服務網路,設有昇平鎮中心衛生院和蔣鎮、友誼、長橋、臨江衛生分院及鎮中心防疫站,重點村設有衛生室;完善醫療設施,投資新建或改造門診、住院樓,添置先進醫療設備,改善了醫療條件;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不斷改進服務質量;強化衛生防疫工作,確保人民民眾的身體健康;重視“精防工作”,落實措施,對精神病患者的監護率達90%以上,被嵊州市人民政府評為“精神先進單位”。積極開展社區衛生服務,初步達到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畫生育技術指導“六位一體”的服務要求。

農村建設

昇平鎮按照“城鄉統籌、規劃先行、整合資源、突出重點、強力推進”的新農村建設思路,堅持“準確定位,規劃先行”的原則,試點示範取得成效。

昇平鎮昇平鎮
一抓產業調整,促生產發展。重點抓產業支撐,通過開門納諫,廣泛徵集發展良策,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招商引資辦法,成功創建一個以“公司+協會+合作社+農戶”運作模式的蔬菜產銷產業合作社,目前,已有30戶農戶65畝土地入股,推動了土地集中規模經營。

二抓多元增收,促生活寬裕。重點抓好傳統主業和特色產業的並重發展,充分挖掘農業自身的增收潛力。同時加強內引外聯,擬通過合作、獨辦的方式創建生養殖小區,旭平家兔養殖場,促進農民增收。

三抓風貌改造,促村容整潔。重點加強以節點景觀、村道綠化、溝渠整治、庭院美化為主要內容主要內容的基礎設施建設,實行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定期清運,並積極推行垃圾袋裝化,努力改善了農民出行環境和農村生活環境。

四抓素質提升,促鄉風文明。重點抓好農村新型適用技術的培訓的同時,切實加強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努力打造“勞動力品牌”;強化農民文明、衛生、環保等意識的培養,不斷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樹立“團結守法,明理誠信,互助友愛,鄰里和睦”的新風尚。

五抓基層建設,促管理民主。重點抓好黨務、村務、財務“三公開”,建立“三聯”制度,搭建吸納民眾意見和呼聲的平台;凡村內的大事,都要經村民代表大會議決、村民代表大會評議成果,提出意見和建議等步驟,提高全體村民的民主參與意識。

社會活動

昇平鎮在學習借鑑先進地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大膽探索,努力實踐。就侶俸而言,凸顯“休閒垂釣”特色,著重三大產業,首先打造蔬菜瓜果產業。根據縣統籌城鄉發展的總體規劃,把昇平鎮列入了銅梁縣10萬畝蔬菜基地的範圍,昇平鎮擬將侶新路沿線的永樂、天星、鳳飛等村作為蔬菜瓜果基地進行打造。昇平鎮擬在2008年試點100—200畝,在種子肥料基礎設施等方面政府給予一定的補貼。同時開展對外宣傳和招商引資,引進業主,從2009年到2010年開展大規模種植,力爭種植面積達到5000—8000畝。

昇平鎮昇平鎮
在打造生態旅遊業方面,昇平鎮主要依託侶斑路沿線的青雲水庫和雙寨水庫,其中青雲水庫屬中型水庫,在去年拆除網箱養魚後,水質越來越好;雙寨水庫也是昇平鎮保護最好的小一型水庫,這兩處都是休閒垂釣的好去處。同時,侶俸歷來是我縣的魚米之鄉,有水產養殖經驗和技術,也有較大的養殖規模,而且全縣的特種養殖示範基地也在侶俸,在節假日中有相當多市民紛紛到侶俸休閒垂釣。昇平鎮將對侶斑路沿線進行規劃包裝,計畫在青雲、雙寨水庫周圍建設農家樂、度假村水上樂園等項目,並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加大對外招商力度,力爭引進本地或外地有實力的投資者參與開發建設,積極主動爭取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扶植,用好用活政策,力爭2010年初見成效。2008年,當地部分民眾已在青雲、雙寨水庫周邊興建農家樂,並進行環境整治;到青雲、雙寨水庫的水泥路已納入縣村道暢通工程,現正抓緊實施

昇平鎮有勇於承擔責任的魄力。昇平鎮清醒地認識到,前進的道路上還將面臨很多矛盾和困難,在解放思想中發現問題,在解放思想中解決問題,為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創造寬鬆和諧的優良環境和發展氛圍。堅決克服等靠要思想,主動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勇於實踐。帶領班子成員學習外地成功的先進經驗,在學習借鑑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大膽創新,甩開束縛思想和手腳的繩索,在建設和諧侶俸和建設小康侶俸中不懈努力,為縣域經濟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