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第18師團

日軍第18師團

1914年(大正3年)11月26日 中將:1914年(大正3年)11月26日 中將:1919年(大正8年)7月25日

第十八師團照片第十八師團照片
第十八師團通稱:菊。編成時期:1907年11月13日,1925年5月1日取消番號廢止,1937年9月9日重建。編成地:久留米。補給軍區:久留米。二戰投降時所在地:緬甸南部。投降時所屬部隊:第33軍。所屬步兵聯隊(投降時):第55(大村)、第56(久留米)、第114(福岡)。
歷史
第18師團是日俄戰爭結束後的1907年的11月,和第17師團一起被新設立的。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作為獨立第18師團(師團長:神尾光臣中將。另外還被配屬原隸屬於第3師團的第29旅團和重炮部隊)參加了對德軍的中國青島要塞的攻堅戰。1914年8月23日,日本宣布對德宣戰。第18師團於9月2日在山東半島北岸的龍口一舉登入。而在大正天皇生日(天長節)的那一天(10月31日)開始了總攻,戰鬥大約進行了一個星期。11月7日,在青島的德軍投降。戰後因日本參加西伯利亞出兵導致軍費超過預算負荷,在大正11年(1922年)時決定納入三階段裁軍的裁撤行列,大正14年(1925年)在陸軍大臣山梨半造主持的裁軍行動中5月與第13師團、第15師團、第17師團一起裁撤。
然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的不久,就在1937年9月師團被重建。所屬步兵聯隊是:第55(大村)、第56(久留米)、第114(福岡)和第124(福岡)。抗日戰爭爆發後,為了應付中國大陸的戰局日本決定進行擴軍計畫,第18師於1937年9月9日重建,第18師團被配屬給了第10軍,在柳川平助中將的指揮下於11月4日在杭州登入。國軍的防線全面崩潰,敗走向了南京。第18師團隨後緊追不捨,直到打下南京,是參與南京大屠殺的七個師團之一。南京陷落之後,第18師團歸入華中支那派遣軍的指揮,擔任各地的警備和治安。
1938年9月,改隸屬第21軍古莊乾郎部執行廣東進攻作戰,10月21日與104師團同時登入大亞灣成功占領廣州,攻下廣東後,擔任華南方面的警備工作和切斷國軍的補給線的任務,在日美開戰之前的1941年11月,改編為三單位師團,其中第124(福岡)聯隊於1941年11月被編入了步兵第35旅團(旅團長:川口清健少將)之後,前往瓜島。第18師團剩下的三個聯隊被編入山下奉文中將的第25軍。日軍偷襲珍珠港之前的一小時五十分鐘之前,也就是1941年12月7日晚上11時55分(當地時間),由步兵第56聯隊為基幹的佗美支隊(佗美浩少將)在馬來半島登入,開始日軍對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戰鬥。第18師團的主力於1942年1月23日登入,替換下因為急速進攻而疲勞的第5師團,沿著馬來半島西岸迅速南下直撲新加坡。第25軍的進軍出乎意料的順利,到1月31日為止控制了馬來半島的全部。2月9日在新加坡登入,15日英軍投降。新加坡陷落之後,為了進攻緬甸,第18師團被編入了第15軍(飯田祥二郎中將),4月在仰光登入成功。5月占領曼德勒。之後,在緬甸各地展開討伐作戰,並擔任了北緬甸的防衛任務。
1943年3月,為了打亂日軍的戰略部署,在奧特/溫蓋特少將的指揮下,英軍的傘兵部隊在緬甸北部胡康河谷附近的伊洛瓦迪河兩岸空降成功。對於這支英軍傘兵部隊,日軍非但沒有及時搜尋、殲滅,而10月份史迪威中將又趁機率著裝備精良的中美聯軍(新一軍,軍長鄭洞國,轄下孫立人新38師和廖耀湘新22師)向第18師團發起了牽制攻擊。中美聯軍訓練有素,很快從牽制攻擊(為保全英軍傘兵而吸引日軍兵力)轉為正式的攻堅戰。新38師於10月29日占領新平洋,12月29日攻下於邦胡康河谷戰役持續了將近半年,在中美聯軍的包圍下,第18師團的補給被切斷。在營養失調和瘧疾等各種傳染病的困擾下,面對著全軍覆滅的危機,中美聯軍占領胡康河谷之後,直撲孟共河谷。第18師團拼盡全力於1944年7月開始撤退,此戰鬥期間第18師團失去了約3200名官兵。
同時,在密支那方向擔任防衛和警戒的第18師團步兵第114聯隊被以那支倖存下來的英軍傘兵部隊為首的盟軍所包圍。在水上源藏少將的指揮下,第114聯隊試圖向孟共方向突圍。非但沒有成功,相反損失了2000名左右的有生力量。8月,水上源藏少將命令其部下突圍出密支那,而自己在密支那切腹自殺。(密支那戰役)步兵第114聯隊在拉孟(松山雖然還約有400名左右在留守,但在1944年9月7日被全部吃掉。日軍在1945年2月試圖重新奪回龍陵,但是失敗了。第18師團向緬甸的西南面突圍時,遇到了第28軍(櫻井省三中將)才避免了滅頂之災。不久,日本無條件投降了。根據戰後統計,18師團4年之中投入緬甸的31444名士兵中有超過2萬人以上戰死。歷代師團長

木村有恆 中將:1907年(明治40年)11月13日 - 1910年(明治43年)11月30日
大迫尚道 中將:1910年(明治43年)11月30日 - 1912年(大正元年)12月26日
神尾光臣 中將:1912年(大正元年)12月26日 - 1914年(大正3年)11月26日
齋藤力三郎 中將:1914年(大正3年)11月26日 - 1915年(大正4年)5月26日
柴勝三郎 中將:1915年(大正4年)6月4日 - 1919年(大正8年)7月25日
高山公通 中將:1919年(大正8年)7月25日 - 1922年(大正11年)8月15日
金谷范三 中將:1922年(大正11年)8月15日 - 1925年(大正14年)5月1日(廢止)
第二次編成
師團長
牛島貞雄 中將:1937年(昭和12年)9月11日-1938年(昭和13年)7月15日
久納誠一 中將:1938年(昭和13年)7月15日-1940年(昭和15年)2月10日
百武晴吉 中將:1940年(昭和15年)2月10日-1941年(昭和16年)4月10日
牟田口廉也 中將:1941年(昭和16年)4月10日-1943年(昭和18年)3月18日
田中新一 中將:1943年(昭和18年)3月18日-1944年(昭和19年)9月22日
中永太郎 中將:1944年(昭和19年)9月22日-戰敗

最終隸下部隊

步兵第55聯隊(大村):山崎四郎 大佐(陸士28期、1943年(昭和18年)9月28日 - 終戰)
步兵第56聯隊(久留米):佐藤又三郎 大佐(陸士28期、1945年(昭和20年)5月31日 - 終戰)
歩兵第114聯隊(福岡):大冢宏 大佐(陸士28期、1945年(昭和20年)3月1日 - 終戰)
山炮兵第18聯隊:江口太郎 大佐(陸士28期、1945年(昭和20年)5月3日 - 1945年(昭和20年)7月26日)
後任聯隊長:松川信正 大佐(陸士30期、1945年(昭和20年)7月26日 - 終戰)
工兵第12聯隊:井上義一郎 中佐(陸士39期、1944年(昭和19年)9月1日 - 終戰)
輜重兵第12聯隊:水谷虎吉 中佐(陸士32期、1944年(昭和19年)3月17日 - 終戰)
第18師團第1通信隊:山崎達男 大尉
第18師團第2通信隊:土生洋平 少佐(陸士53期)
第18師團衛生隊:小倉弘成 中佐(陸士38期)
第18師團第1野戰病院:鈴木行雄 少佐
第18師團第2野戰病院:荻生謙修 少佐
第18師團第3野戰病院:佐藤進 少佐
第18師團第4野戰病院:原田大六 少佐
第18師團防疫給水部:尾能吉一 少佐
第18師團病馬廠:安梅壽永 少佐
第18師團編合
獨立速射炮第13大隊
野戰重炮兵第21大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