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

“媽”,即媽媽。是對母親的口語稱呼。“媽”從造字上看,媽是形聲字,從女,馬聲。本義是稱呼母親,重讀仍為原義。母親,簡稱母,是一種親屬關係的稱謂,是子女對雙親中女性一方的稱呼。《廣雅·釋親》:媽,母也。《康熙字典》“俗讀若馬,平聲。稱母曰媽。”在歷史長河中,“媽媽”這個詞的含義經過變化,但是必須強調的是:“媽媽”不是外來詞,人類的各種語言中,MAMA的發音總是用來稱呼母親的,因為這是人學會的第一個音節。在上古漢語中“母”發ma音。請不要相信某些無知之輩的話,他們說“媽媽”是從英文翻譯過來的。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正體字】:媽
媽

【拼音】:mā
【注音】:ㄇㄚ
田字格中的“媽”字
田字格中的“媽”字
【部首】:女
【英文】:(書面語)mother;
口語)mom
部外筆畫:3
總筆畫:6
結構:左右
五筆86:VCG
五筆98:VCGG
倉頡:VNVM
筆順編號:531551
四角號碼:47427Unicode:CJK統一漢字U+5988

基本解釋

是子女對雙親中女性一方的稱呼,即對母親的稱呼。也是媽媽的簡稱。
對女性長輩的稱呼:大媽。姑媽。
舊時連著姓稱中、老年僕婦:劉媽。魯媽。
媽媽定義在生物學上,子女體細胞中成對的染色體,有一半是由母親的卵子的提供,因此可藉由DNA分析來辨別親屬關係,且父親精子與卵子結合時,只有提供細胞核的遺傳物質,因此子女細胞中粒線體的DNA皆來自母親,可由此來判別母系祖譜。在社會學上,母親可能代表了養育與教養子女成長的女性,在法律上,女性也可以經由合法的途徑,領養子女,或與有子女的男性結婚,進而成為該子女的法定母親。經領養而成為母親的稱為養母,與有子女男性結婚而成為母親的則稱為繼母、後母、後媽或晚娘。
著名媽媽
中國古代孟母三遷的故事,是描述儒家學者孟子幼時,母親為了讓他習得良好的品行,將住家搬到學堂旁,並激勵他努力向學,終於成為一位著名的學者。但是,孟母三遷的故事最早見於西漢《列女傳》,我們與孟母生活的年代相差至少二千年,所以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已無可考。聖母瑪利亞。
詳細解釋
【名】
(形聲。字從女,從馬,馬亦聲。“馬”指人所騎乘的馬。“女”和“馬”聯合起來表示“讓孩子騎背的成年女性”。本義:背負孩子的母親。說明:農村的母親們常把孩子固定在背後,這樣既方便自己做家務,也方便照顧孩子。而對母親背上的孩子來說,母親就好像是自己騎乘的馬兒。馬兒的主要外形特徵就是頭、項上有長毛,而母親的腦後也是長頭髮。這種外形特徵的相似性和騎乘關係的相似性就促成了“媽”字的誕生。“媽”這個漢字一定出現在“六畜”齊備之後,更可能出現在鞍轡被發明之後。倉頡時代已經有了馬。黃帝臣屬當中已經有了獸醫,叫“馬師皇”,手裡拿著針灸用針為馬兒刺穴治病)
同本義〖mother;ma;mamma〗
媽,母也。——《廣雅·釋親》
朱宣鹹作品《夜》
朱宣鹹作品《夜》
又如: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沒媽的孩子像根草;孩子的媽;謝謝媽
尊稱長一輩或年長的婦女〖aunt〗。如:姑媽;姨媽
稱中老年女僕〖maidservant〗。如:張媽;李媽;老媽子
妻子,老伴〖wife〗。如:媽媽子(妻子,老婆);美媽(嬌妻)
鴇母〖madam〗。如:媽兒(妓院的老妓或妓女的養母)
媽拉巴子
mālābāzi
〖indecentcurseword〗——粗魯的罵人語
媽媽
māma
〖ma,mum,mamma〗〖口〗∶母親
媽媽好
媽媽回來了,媽媽來餵奶
〖(ofanoldmarriedcouple)husbandorwife〗:老妻;老伴
兩個孩兒和媽媽
〖oldwoman〗:對年長婦人的稱呼
既是如此,媽媽引路。——清·俞樾《七俠五義》
〖oldwhore〗:鴇母
相煩姐姐請出媽媽來,小閒自有話說。——《水滸傳》
媽咪
māmi
〖mummy〗:媽媽
方言集匯
◎粵語:maa1
◎潮州話:ma1(ma?)ma2(má?)

拼音是ma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