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監獄舊址

日俄監獄舊址

日俄監獄舊址,位於大連市旅順口區向陽街139號,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課堂和基地。監獄建於1902~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曾做過沙俄馬隊兵營和野戰醫院。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人於1907年在原沙俄監獄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牢房由85間增加到253間,牆外增設窯場和菜地,同時在院內修建了15座工場,強迫犯人為其生產軍需品和日用品,監獄四周建起周長725米,高4米的紅磚圍牆,架設電網和樓,占地面積2.6萬平方米。

簡介

日俄監獄舊址日俄監獄舊址

旅順日俄監獄舊址位於中國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向陽街139號。這座監獄是1902年由沙皇俄國始建,1907年日本擴建而成。監獄圍牆內,占地面積2.6萬平方米,有各種牢房275間,可同時關押2000多人。還有檢身室、刑訊室、絞刑室和15座工場。監獄圍牆外,有強迫被關押者服苦役的窯場、林場、果園、菜地等。總占地面積22.6萬平方米。許多中國和朝鮮、日本、俄羅斯、埃及等國家的人民曾被囚禁和屠殺於此。

這座由兩個帝國主義國家在第三國先後建造的監獄,是帝國 主義列強侵華和反人類的鐵證,其野蠻和殘忍程度在世界上是罕見的。

1945年8月,蘇聯紅軍進駐旅順,監獄解體。1971年7月,監獄舊址經過修復後,作為陳列館向社會開放;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旅順監獄舊址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這座牢房建築呈“大”字形放射狀,灰磚部分系沙俄早期修建, 紅磚部分則是日本後期擴建253間。每層牢房都是並列兩排,在走廊地面中間安裝鐵箅子,除供看守監視外,還可以透光和上下空氣流通。三 面牢房的連線處設有看守台,看守可同時監視左中右三面牢房。

監獄規模

日俄監獄舊址日俄監獄舊址

這座牢房建築呈“大”字形放射狀,灰磚部分系沙俄早期修建, 紅磚部分則是日本後期擴建253間。每層牢房都是並列兩排,在走廊地面中間安裝鐵箅子,除供看守監視外,還可以透光和上下空氣流通。三面牢房的連線處設有看守台,看守可同時監視左中右三面牢房。

一進門向右拐是探監室,門很矮,是為了讓進出的人都低頭哈腰。接著是儲藏室,在冬天儲藏可憐的蔬菜。再向左拐進大樓,先觀看監獄地圖。還有檢身室,是監獄方防止犯人越獄而做的房間。然後進牢房區,每個牢房住8個人,裡面只有一個飯桶和馬桶。走到頭,向右拐,是一名朝鮮愛國志士的個人牢房,由於他殺了一位日本中心人物,被日方視為“國事犯”。所以把他關在看守室的旁邊。再向右拐進暗牢,暗牢的牆上有一個探視口,裡面的面積很小,是關重犯的。上樓是醫務室,是關押生病的犯人。這一層還有懺悔室(教導犯人),審訊室(有老虎凳)。 每層牢房都是並列兩排,在走廊地面中間安裝鐵箅子,除供看守監視外,還可以透光和上下空氣流通。三面牢房的連線處設有看守台,看守可同時監視左中右三面牢房。 

絞刑室裡面有一具裝在木桶里的真實白骨。右面是復原墓地,也有幾具白骨。革命烈士被絞死後就被降到木桶里,再由醫生拿手巾下去驗屍,如果發現還有氣,就立刻捂死。然後裝進木桶里,由犯人抬到山外墓地埋了。但後期殺人太多,就直接扔到山外(不用木桶)。再往前走是一個紀念館,有日俄侵略的罪證。向右拐一直走就可以出去了。

歷史沿革

日俄監獄舊址日俄監獄舊址

沙俄統治時期:

1902年-----始建旅順監獄——建辦公樓和85間青磚牢房。

1904-1905年-----戰時的野戰醫院和騎兵營。

日本統治時期:

1907年11月-----關東都督府監獄本屬——屬駐滿特命全權大使管理。開始使用監獄,並逐步擴建牢房,病房,驗身室,暗牢,工場等。

1920年-----關東廳監獄——監外擴占用地,開窯場,菜地,林場,建看守訓練所等。

1934年-----關東刑務所——1939年起,除治安法之外,又制定了思想犯罪法,“聖戰”等法規,強化法西斯獄政。

1945年8月15日----- 旅順監獄解體。

獄中抗爭

日俄監獄舊址日俄監獄舊址

魏長魁(1906——1938),共青團大連地方組織早期負責人。1927年任中共大連市委青運部長兼共青團大連市委代理書記,同年7月被捕入獄。 在獄中,領導難友們堅持鬥爭。1933年出獄,先後任中共北滿臨時省委常委兼組織部長和抗日聯軍第九軍政治部主任。1938年在通河縣葦子溝遭敵襲擊,為掩護戰友突圍而壯烈犧牲。

鄧鶴皋(1902——1979),又名鄧和高、鄧潔,中共大連地方組織早期負責人。1926年6月任中共大連地委書記;1927年任中共滿洲省委籌委會書記兼中共大連市委書記。由於叛徒出賣,於1927年7月被捕,在旅順監獄歷經酷刑折磨,1934年9月出獄後繼續從事革命活動。

劉逢川 ,山東人。又名劉祥。1940年入黨。1942年從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畢業後,與何漢清一起來大連從事情報工作。1944年12月被捕1945年8月16日,日本殖民統治者將劉逢川,何漢清等秘密殺害於監獄。

紀守先(1910——1942),原名姬興周。國際情報組(抗日放火團)中國總負責人。1933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和國際情報組織,後被派往蘇軍參謀部軍校學習。回國後,領導在上海、大連、奉天(今瀋陽)、安東(今丹東)等地爆破、放火78次;其中,在大連地區領導放火57次。1940年8月在上海被捕,1942年6月被投入旅順監獄,同年12月9日英勇就義,年僅32歲。

《滿江紅》二首,系紀守先在獄中用“滿江紅”填詞,並教難友們傳唱:氣憤填胸,按不住、滿腔仇燃。可恨那,叛徒走狗、國賊漢奸,出賣民族謀己利,陷害同志討敵歡。喪天良、不顧廉和恥,兒孫患。 絕同類,背祖先;販人命,花血錢。甘當狗奴才,破壞抗戰。群憤生啖賊子肉,眾怒活剝狗心肝。誓殺盡、帝國主義者,償大願! 國破家亡,民族恨,不共戴天。起來了,反抗巨浪、革命狂瀾。武裝工農幾百萬,抵住強敵五六年。要生存、不怕鬥爭久,決死戰。 身入獄,志愈堅;頭可斷,志不轉。看敵人氣餒,進退兩難。鐵血沖開自由路,奮勇打破勝利關。建立起、中華蘇維埃,死無憾!

朝鮮愛國志士安重根和申采浩是為了爭取民族解放和反法西斯鬥爭的傑出代表。

安重根(1879——1910),朝鮮愛國志士。 1909年10月26日,在中國哈爾濱火車站擊斃了日本樞密院議長、首任駐朝鮮統監伊藤博文。同年11月3日,被關進旅順監獄。在旅順監獄中,寫下了《安應七歷史》、《東洋和平論》和許多條幅。1910年3月26日,安重根身著民族服裝,英勇就義。年僅31歲。

申采浩(1880——1936),1907年加入“新民會”,1910年流亡中國東北。1923年執筆《朝鮮革命宣言》。1928年被捕,1930年在大連被判刑10年,關押在旅順監獄,1936年病逝。

服務指南

日俄監獄舊址日俄監獄舊址

交通路線

由各種(航空、鐵路、海上)交通到達大連後,乘大連至旅順(南路)或大連至旅順(北路)長途(約1小時)客車,進入旅順口區後,再乘列寧街至元寶坊(3路)區內公車,於終點站元寶坊下車,即到旅順日俄監獄舊址博物館。

票價與免費辦法

普通票價25元

18周歲以上高中生、中專以上大學生憑學生證;軍人憑軍官證、士兵證;新聞工作者憑記者證可享受半價。

離休老幹部、傷殘軍人、殘疾人、70周歲以上老年人憑有效證件可享受免票參觀。

未成年團體免費參觀,必須提前預約,並限定時間(每周二、三、四下午13點以後),額滿為止。

未成年團體每40位學生,可由1位教師免費陪同,其餘教師須另行購票。

家長攜帶未成年人參觀,未成年人可免費。

開放時間

全年開放:夏季每天8:00—17:00(16:30停止售票)

冬季每天8:30—16:30(16:00停止售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