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城古城

興城古城

興城古城,位於遼寧省興城市。歸屬於葫蘆島市管轄,於葫蘆島市西南部,在遼東灣西岸,居遼西走廊中段。東南瀕臨渤海,西南依六股河與綏中縣相鄰,西北與建昌縣接壤。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是唯一一座方形衛城,城牆設有東南西北四門,城中心設有鐘鼓樓,城門外築有半圓形瓮城,城牆四角仍築有炮台,用來架設紅夷大炮。興城具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在42平方公里的區域內,集城、泉、山、海、島五大景觀於一體,珠聯璧合,形成了北方沿海風景旅遊區獨特的風姿,每年前來觀光的中外遊客達百萬人次。

基本信息

簡介

興城古城興城古城

興城古城,位於遼寧省興城市。興城古城地處東經120°06′至120°50′,北緯40°16′至40°50′之間。興城古城背倚遼西丘陵,南臨渤海,雄踞遼西走廊中部咽喉之地。是遼東地區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遼聖統和八年(八元990年)始稱興城。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明政府在此設衛建城,賜名“寧遠”,明代興城古城稱寧遠衛城,清代稱寧遠州城,民國三年(1914年)重新啟用興城之名,延用至今。興城古城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明天啟六年(1626年)和明天啟七年(1627年),明守將袁崇煥以不足兩萬人兵力擊敗努爾哈赤皇太極的兩次進攻,史稱“寧遠大捷”。

建築風格

興城古城興城古城

興城古城始建於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為寧遠衛城,清代重修,改稱寧遠州城。寧遠古城與西安古城,荊州古城(今江陵縣城)和山西平遙古城同被列為我國迄今保留完整的四座古代城池。寧遠城呈正方形,城牆高8.8米,周長3200米,四城設門,城內正中有鐘鼓樓一座。寧遠古城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內有明代祖氏石坊和文廟等古蹟。明代,寧遠古城為邊防重地,明將袁崇煥駐兵於此,屢敗清兵。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1月,清太祖努爾哈赤率兵13萬圍攻寧遠城,身負重傷而敗退。天啟七年5月清太祖統軍再攻寧遠城,再敗城下。是五百年前留下來的一份珍貴的歷史遺產,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它經歷了570多年的風雨浸蝕和戰爭摧殘,外城現已無存,內城經歷代維修,基本保持原貌。

興城古城略呈正方形,城的四面正中皆有城門,門外有半圓形瓮城。城牆基砌青色條石,外砌大塊青磚,內壘巨型塊石,中間夾夯黃土。城上各有兩層樓閣、圍廊式箭樓,分別各有坡形砌登道。四角高築炮台,突出於城角,用以架設紅夷大炮。當年明清寧遠之役,清太祖努爾哈赤就是被紅夷大炮擊中,身負重傷,回盛京之後不久身亡。東南角建魁星樓一座。城內東、西、南、北大街呈十字形相交,古城的正中心,有一座雄偉壯觀的鐘鼓樓,它凌空飛架,與四座城門箭樓遙相對應,顯得威嚴壯觀,氣勢巍峨。

古城城門有四:東曰春和;南曰延輝;西曰永寧;北曰威遠。鐘鼓樓在中街。鼓樓為戰時擊鼓進軍、平時報曉更辰所用。鼓樓樓高17.2米,分為三層。基座平面為正方形,高如城牆,下砌通向四條大街的十字券洞,全部大青磚砌成,,分東、西、南、北各築拱形通道。上為兩層樓閣,第二層外部遊廊懸掛歷年來興城視察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及重要外賓的圖片。內部闢為興城出土文物陳列館。展出"紅山文化"時期(約五六千年前)及春秋戰國時期的骨針、陶器、刀幣等珍貴出土文物。還架設一面巨型牛皮大鼓。大鼓直徑2.25米(整張牛皮繃制),實為全國罕見。1995年李鵬總理第二次視察興城時曾來此參觀。三層為民族英雄袁崇煥將軍蠟像館。此蠟像經能工巧匠的精雕細刻,人物表情豐富細膩、栩栩如生,似乎正在向人們宣布"我與此城(寧遠城)共存亡"的決心。周圍廊式,歇山卷鵬、飛檐凌空、朱廊畫棟,西北開函洞小門,有石階可上下。當登上鼓樓,古城風光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今天的遼寧省興城市,即明清兩代的寧遠州城,是我國現存古城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其內城呈正方形,南北長825.5米,東西長803.7米,全高10.1米。四門,門上有城樓。門外有瓮城。城內有十字大街,正中有一座鼓樓,南大街有一石牌坊。

重要歷史戰役

明末在這裡經歷過寧遠大捷,寧錦之戰。明朝時寧遠為邊關重鎮,著名大將袁崇煥曾駐守城中,後率軍入衛京師。崇禎帝十二月初被逮捕入獄,半年後以“袁崇煥咐托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疑則斬帥”的罪名於三年八月碟(zhe)刑(分裂肢體)處死於西市,棄屍於市。錯殺袁崇煥使崇禎帝自毀長城,標誌著大明王朝亡國不久矣。

交通線路

興城古城永寧門(西門)距興城火車站只二三百米,步行即可到達;也可乘1路車到南關站點下車步行到南關商業街,從延輝門(南門)進入興城古城觀光。

旅遊特色

興城古城興城古城

興城具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在42平方公里的區域內,集“城、泉、山、海、島”五大景觀於一體,珠聯璧合,每年前來觀光的中外遊客達百萬人次。古韻十足的明代古城,瑞氣升騰的溫泉,還有挺拔秀美的首山,碧波蕩漾的大海,桃源仙境的菊花島,每一處景點都有會令人流連忘返。五大景觀交相輝映,給這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平添了幾許神韻。

古城景區內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興城文廟,它是東北三省保存最古老的一座文廟,戰地16800平方米,內有狀元門、狀元橋、大成殿、論語牆、聖跡圖等,還有植物奇觀古柏育桐、臥桐成林。城內還有祖氏石坊兩座、城隍廟、將軍府、周家住宅,古城景區內的每一個景點。都有訴說著古城500餘年淪桑歷史、風土人情和燦爛文化。

興城海濱風景名勝區,位於遼寧省興城市,依山面海,面積42平方公里。分為5個景區,有50多個景點。5個景區的主景人稱"興城五寶"。興城古城始建於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為寧遠衛城,清代重修,改稱寧遠州城。寧遠古城與西安古城,荊州古城(今江陵縣城)和山四平遙古城同被列為我國迄今保留完整的四座古代城池。寧遠城呈正方形,城牆高8.8米,周長3200米,四城設門,城內正中有鐘鼓樓一座。寧遠古城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內有明代祖氏石坊和文廟等古蹟。明代,寧遠古城為邊防重地,明將袁崇煥駐兵於此,屢敗清兵。天啟六年(公元1626)1月,清太祖努爾哈赤率兵13萬圍攻寧遠城,身負重傷而敗退。天啟七年5月清太祖統軍再攻寧遠城,再敗城下。

現在,興城城內許多商店仍保持著幅式雕嵌的金字匾額,市容典雅,古色古香。位置:位於遼寧省興城市氣候:屬北溫帶亞濕潤河北氣候區,年平均氣溫8.7℃,年降雨量600毫米。日照充足,面積:42平方公里概貌:興城海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我國唯一一個集山、海、島、泉、城為一體的遊覽療養勝地。這裡有被譽為“第二北戴河”之稱的美麗海濱,有巍峨壯美的首山,有海景壯闊的菊花島,有頗具休閒度假氣氛的溫泉群,還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城。首山-位於城東南2.5公里處,以外形像人頭得名。平地突起,海拔300多米,秀水環繞;還有古烽火台建置其上,寺廟亭閣分布其間。放眼觀景亭,山海關內外景色盡收眼底。

海濱浴場-城東南8公里為海濱。海濱浴場綿延14公里,沙細灘緩,潮穩波清,建有4個海濱浴場。岸邊礁石突兀,綠蔭蔽日,亭、台、樓、閣隱沒其間,妙趣天然,有"三礁攬勝"等景觀。溫泉-在城東南2.5公里一帶有處溫泉,明代詩人唐皋賦詩云:"泉如爛乎羹初覆,地不燃薪氣自騰"。遼、金時期已負盛名,迄今水溫仍為70攝氏度,含有多種化學元素,可治療幾十種疾病,建有50多家療養院。菊花島-又名覺華島,在城東15公里的海中,山勢秀美,古樹參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