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家務回族鄉

於家務回族鄉

於家務回族鄉位於通州區南部,東鄰永樂店鎮,西、南與大興區采育鎮接壤,緊臨京津塘高速公路采育出口,距通州新城19公里,是通州區唯一的少數民族鄉,北京市五個少數民族鄉之一。全鄉鄉域面積65.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近7萬畝,轄23個行政村,人口2.3萬。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於家務回族鄉位於通州區南部,東鄰永樂店鎮,西、南與大興區采育鎮接壤,緊臨京津塘高速公路采育出口,距通州新城19公里,是通州區唯一的少數民族鄉,北京市五個少數民族鄉之一。全鄉鄉域面積65.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近7萬畝,轄23個行政村,人口2.3萬。

交通地圖交通地圖

總體發展規劃

聚富苑民族產業基地A區、B區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已獲得了北京市規劃委員會的批覆,為全鄉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鄉內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建有11萬伏的變電站,可為全鄉的經濟建設和社會活動提供充足的電力保障。通訊設施完善便捷,程控和傳真電話可與國內外直接聯繫,各村均實現了有線電視、網際網路“村村通”。在政府路建有2千米長的商業街和占地3.5萬平方米的2個集貿交易市場,有力地促進了全鄉經濟的發展。

勞動力資源

全鄉勞動力資源豐富,並且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土地資源豐富,7萬畝耕地在保證年產糧食4000萬斤的前提下,另有3200畝蔬菜保護地供應首都市民的菜籃子。同時有5000多畝土地用於花卉、林果、苗圃、飼料和藥材的區域化種植和肉牛、肉狗、生豬及淡水魚的特種養殖。引進了東升方圓農業有限公司德農種業發展有限公司加增食品有限公司果村花卉種植基地等農業龍頭企業,建成了果村蔬菜專業村和東升方圓蔬菜種植加工配送基地等一批帶動型較強的農業項目。

經濟建設

為加快本地區的經濟發展,經通州區政府、北京市規劃和土地部門批准,在距京津塘高速公路采育出口1.8公里處規劃建設了占地9.58公里的“北京聚富苑民族產業發展基地”,基地內現有註冊企業939家,已有46企業家在基地內落戶投產,包括永恩國際(達芙妮鞋業)投資有限公司、首航科學技術開發公司北京東易日盛裝飾集團、北京環球管業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希望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廣州日立電梯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初步形成了以建材家裝、印刷包裝、輕工機電、化工製藥等為主導的都市型產業集群。同時在各村也分別建立了具有一定規模的工業、種植和養殖園區,並成立了招商和服務兩套機構,以良好的投資環境、優惠的招商政策,迎接各位客商的到來。

產業結構

在經濟發展工作中,按照“一產做優,以農業龍頭企業帶動結構調整;二產做強、做大,同時拉動三產發展”的思路,不斷最佳化產業結構,全鄉經濟總量得到迅速提升。截止2008年底,全鄉稅收總額實現1. 63億元,是2003年的2. 2倍,年均增長17. 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2273萬元,是2003年的2倍,年均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032元,是2003年的1. 7倍,年均增長11%。

農業農業

三次產業比例由2003年的45: 24: 31,到2004年轉為36: 35: 29,到2005年轉為29: 43: 28,到2006年轉為21: 53: 26,一產比重逐年下降,二三產業比重明顯上升,實現了“十五”計畫工業占主導產業的預期目標,三次產業結構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經過集體民主決策,舉全鄉之力建設了聚富苑民族產業發展基地,目前共引進投資億元以上企業5家,投資5000萬元以上企業18家,投資千萬元以上企業30餘家,東升方圓、德農種業、加增工貿食品、新希望農牧科技等一批帶動型的農業項目相繼落戶,已經成為能夠承載北京市大工業項目和規模農業項目的重點發展基地。
同時,聚富苑產業基地吸納本地勞動力就業2300人,被市農委確定為“北京市農民就業產業基地”之一。規劃建設了25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作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基地,由鄉財政出資統一給23個行政村配股,使各村享有股份收益權和標準廠房運營期間的長期收益,增加了村集體收入。已建成的標準廠房出租率達到100%,入駐企業全部投產後預計年產值可達8億元,實現利潤3200萬元,上繳稅金2600萬元,增強了全鄉經濟發展的潛力。2006年,全鄉稅收總額首次突破億元大關,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環境建設

在環境建設工作中,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本著規劃先行的原則,組織編制完成了鄉域發展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並已分別獲得市規委批覆,為全鄉的科學有序建設提供了依據。投資2000萬元新建了鄉衛生院,為當地民眾提供了基本的醫療服務。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歷經兩年時間建成了投資近億元的於家務中學,整合了全鄉的教育資源。

行政地圖行政地圖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鄉郵政所建設,改變了於家務多年無“郵”的局面。完成了11萬伏變電站建設,解決了轄區企業、居民的用電問題。
加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污水處理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堅持把環境建設提到也是生產力的高度來認識,大力開展環境綜合治理活動。幾年來,鄉村路面硬化工程、改廁工程、垃圾密閉化處理以及綠化、美化、亮化工程一直沒有停步,民族村的文化廣場、集貿市場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民眾的滿意度不斷提高,營造了民族團結、繁榮並進的大好局面,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外部條件。
同時,加快推進政府機關職能轉變,建立完善崗位責任、目標管理考核等制度,推行政務公開和“一站式”服務,並將部分職能部門的“視窗”前移,使部門之間能夠團結協作、各負其責、各顯其能,又將其置於社會的監督之下,從而營造了一個優質、高效、便捷的行政環境,提升了政府的整體形象。
聚富苑民族產業基地管委會通過了IS09001服務質量體系認證,以完善的管理和優質服務保障投資者的利益,做到了既招商、留商又安商、富商。

民生工作

堅持統籌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讓發展惠及人民。

蔬菜蔬菜

注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教育教學水平逐步提升。堅持對優秀教師、教育先進集體進行表彰,營造了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在全鄉23個村設立了科普宣傳欄和遠程教育示範基地,科普教育網路覆蓋全鄉。
設立了全區首家“鄉級流動送書車”,加強農村數字影廳、鄉圖書室等基層文化設施建設,舉辦了健身秧歌大賽、桌球比賽等民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積極引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定期舉辦常見病預防講座、義診、諮詢等活動,廣泛普及衛生健康知識。
認真落實計畫生育獎勵政策,扶持計畫生育家庭發展生產。全鄉人口計畫生育率達到98%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5%。以內,始終保持低生育水平。發揮政府促進就業職能,不斷拓寬勞動力轉移輸出渠道,採取了“政府墊資先培訓,上崗就業後付費”的培訓方式,有針對性的開展了勞動力技能培訓。五年來,共舉辦農村勞動力培訓班123期,培訓人員7194人,實現就業6111人,培訓就業率達到85%, 2005年,被市農委評為“京郊農村勞動力就業先進單位”。籌備建立了京郊鄉鎮第一家“博愛超市”,加大了對全鄉弱勢群體的救助力度。
大力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自2007年開始參合率一直保持90%以上。先後兩次對全鄉老人生活補助金政策進行調整,社會救助範圍得到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

新農村建設

從2006年開始,按照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的總體要求和區委、區政府確定的“三個圈層、四種類型”,“十二項全覆蓋工程”的工作思路,結合鄉域實際明確了階段性工作目標和任務,紮實穩步的進行推進。加大農業內部結構調整力度。

蔬菜蔬菜

目前,全鄉發展蔬菜種植面積1. 2萬畝,其中發展設施農業4500畝;發展林果面積5000畝。著手編制全鄉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充分利用民間資本和企業資金,合作建設了南瓜園、台灣園等集觀光、採摘、餐飲、科普為一體,獨具特色的農業主題公園,加快了鄉內鳳港河、張鳳路沿線都市農業產業帶建設。
2008年,獲得了市農工委、市農委頒發的“京郊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先進鄉鎮”稱號。按照“五個一”工程的要求,完成了4個市級重點村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新農村電氣化鄉建設工程,全鄉供電可靠率達到”. 8%。在全鄉範圍內實施了農村安全飲用水改造和節能吊炕項目,完成了太陽能路燈、太陽能浴室、沼氣集中、秸稈氣化等新能源的推廣及安裝工程。實現了有線電視、網際網路的“村村通”,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顯著改善。
大力加強農民專業組織建設,並在全市率先試行了合作社內部資金互助,農村經濟活力不斷增強。逐年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覆蓋面,農業生產的抗風險能力不斷提高。依託都市型現代農業項目,紮實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為農民較快增收創造了條件。按照培養新型農民三年規劃,以鄉級新型農民培訓學校、農民田間學校等為載體,廣泛開展蔬菜種植、病蟲害防治等培訓,積極培育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大力開展“優秀新農民”評選活動,評選出先進典型100名,有效促進了培養工作的開展。

通州區行政區劃

通州區轄4個街道、2個地區、8個鎮、1個鄉,區政府駐新華街道。
街道中倉街道 | 新華街道|北苑街道| 玉橋街道
地區永順地區| 梨園地區
宋莊鎮| 張家灣鎮| 漷縣鎮| 馬駒橋鎮| 西集鎮| 台湖鎮| 永樂店鎮| 潞城鎮
於家務回族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