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層活動性

斷層活動性,能量不可能丟失,只要構造活動還在繼續,能量就會增加。但是地質構造運動是非常複雜的,斷層也會不斷地變化,這種變化就叫斷層活動性。

舉例

以龍門山斷裂帶為例,我們知道它有3個主要的斷層:後山斷裂、主中央斷裂和前山斷裂。在龍門山斷裂帶的東面不遠處,還有幾條平行的潛伏斷裂,包括龍泉山斷裂和成都平原上的兩條斷裂。

實際上這6條斷層是同源的,它們在上部比較陡,往下就變平緩了,互相趨斤,在龍門山以西某處最後都融合在一起。其中最先形成的是後山斷裂,而後形成前面幾條,形成典型的疊瓦狀推覆構造。

既然青藏高原一直向東運動,那么為什麼斷裂不在最先形成的後山斷層上不斷地錯動,還要不厭其煩地向東形成新的斷層呢?這是因為斷層破裂之後雖然成為地層的薄弱環節,但是它在錯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可能因為種種原因出現障礙體,也就是卡住了。小的障礙體可能會被很快剪斷髮生新的地震,中等程度的障礙體則可能需要積蓄很長時間的能量才可能破壞從而發生大地震。

但是有的時候,障礙體太強大了,以至於能量還沒有積蓄到足以破壞它的時候,在另外某處就挺不住了,於是出現了一條新的斷層。

在龍門山這種推覆構造中,當一個斷層破裂後,會有一段時間在那裡反覆錯動,但推覆構造是上盤上升,這就導致隨著上盤上升而使得斷層兩邊壓力增加,摩擦增加,有可能形成很大的障礙體。於是這個原有的斷層被卡住,只能選擇在沒有上升的下盤某處製造新的斷層。所以推覆構造總是會從上盤方向往下盤方向增生新的斷層的。

隨著新的斷層不斷增生,老的斷層就會逐漸趨於沉寂,當增生到相當遠的地方後,老斷層可能就成為死斷層了,在沒有意外發生的情況下,很難再有大型破裂和強震發生。

這種情況下,構造運動能量並沒有消失,只是轉移到更新的地方去釋放罷了。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