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樂遺址

新樂遺址

新樂遺址,新石器時代古文化遺址,1973年首次發掘,位於瀋陽市皇姑區黃河大街新開河北岸黃土高台之上,是一處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的村落遺址,占地面積17.8萬平方米,集居地約2.5萬平方米,研究測定有7200多年的歷史。

基本信息

景點介紹

新樂遺址新樂遺址

其布局與半坡文化很相似,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測定新樂遺址距今有7200多年的歷史。

其出土文物相當豐富。出土文物中還有極為珍貴的煤精製品和木雕藝術品。新樂遺址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建新樂遺址博物館。

景點遺蹟

新樂遺址博物館分為兩個展區,即南部出土文物展區和北部遺址展區。南部出土文物展區占地面積9,700平方米,對外展出面積860平方米,展出了館藏的出土文物。北部遺址展區占地面積2.25萬平方米,主要展示7200年前原始建築遺蹟和復原的十處半地穴式建築。

瀋陽出土的骨製品種類繁多,時代較全。其中主要是1978年新樂遺址下層房址出土的骨柄、骨錐為新石器時代骨製品。骨柄長11.2厘米。從側面觀察,很象兩片骨板粘合在一起,有一道較明顯的合縫,用以鑲嵌細石片,作複合工具之用。骨錐長10厘米,頂端寬1.4厘米。體扁平,尖部彎曲且鋒利,是鑽孔工具。

其中於1978年在二號房址出土的鳥形炭化木雕藝術品,距今有7200多年的歷史,被認為是氏族崇拜的圖騰信物。它是在瀋陽地區發現的年代最久遠的文物,也是世界上年代最久遠的木雕工藝品。瀋陽市中心廣場名為《太陽鳥》的雕塑即按照它的形象塑造,現已成為瀋陽城市精神的標誌和象徵。

出土文物

新樂遺址位於皇姑區黃河北大街龍山路一號(原新樂電工廠宿舍院內)。發現於1973年。此後經過考古工作者們近十年的清理髮掘,終於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十年之間考古工作者清理出四十餘處古人類居住址,從中發現各種石器、骨器、陶器等極其重要的歷史文物乾余件,其中石器有石斧、石刀、石鏃、石磨棒、石杵、石錘、磨石;陶器有壓印工字紋筒形罐、刻劃紋高足缽、斜口器等;骨器主要有骨梗、骨雉、骨簪、骨鏃等等。

特別是發現了一件獨特的木雕製品和若干煤精雕刻藝術品。其中木雕製品,有的學者認為是鳥的形象,因此稱其為“木雕鳥”,此雕刻品長38.5厘米,寬4.8厘米,厚1厘米,造型講究,線條流暢,刀法簡煉:煤精雕刻藝術品有球形、耳當形,晶瑩烏亮,雕工細緻,在當時條件下能製成如此精細的藝術品,確實使人難以置信。

景點背景

新樂遺址2001年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參觀指南

地址:龍山路1號

開放時間:

夏8:30---17:30

冬9:00---17:00

乘車方式:

瀋陽站乘232路,瀋陽北站乘136路,馬路灣(機場大巴停靠站)乘138路至“新樂遺址”下車西走300米

217路,236路,252路,260路,290路、294路,326路也可到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