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詠懷

擬詠懷

《擬詠懷》二十七首是他的詩歌代表作,是感嘆自己的身世,蒼勁沉鬱。

作品原文


步兵未飲酒,中散未彈琴。
索索無真氣,昏昏有俗心。
涸鮒常思水,驚飛每失林。
風雲能變色,松竹且悲吟。
由來不得意,何必往長岑。

赭衣居傅岩,垂綸在渭川。
乘舟能上月,飛幰欲捫天。
誰知志不就,空有直如弦。
洛陽蘇季子,連衡遂不連。
既無六國印,飜思二頃田。

俎豆非所習,帷幄復無謀。
不言班定遠,應為萬里侯。
燕客思遼水,秦人望隴頭。
倡家遭強娉,質子值仍留。
自憐才智盡,空傷年鬢秋。

楚材稱晉用,秦臣即趙冠。
離宮延子產,羈旅接陳完。
寓衛非所寓,安齊獨未安。
雪泣悲去魯,悽然憶相韓。
唯彼窮途慟,知余行路難。

惟忠且惟孝。為子復為臣。
一朝人事盡。身名不足親。
吳起常辭魏。韓非遂入秦。
壯情已消歇。雄圖不復申。
移住華陰下。終為關外人。

疇昔國士遇。生平知己恩。
直言珠可吐。寧知炭可吞。
一顧重尺璧。千金輕一言。
悲傷劉孺子。悽愴史皇孫。
無因同武騎。歸守灞陵園。

榆關斷音信。漢使絕經過。
胡笳落淚曲。笛斷腸歌。
纖腰減束素。別淚損橫波。
恨心終不歇。紅顏無復多。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斷河。

白馬向清波。乘冰始渡河。
置兵須近水。移營喜灶多。
長坂初垂翼。鴻溝遂倒戈。
的顱於此去。虞兮奈若何。
空營衛青冢。徒聽田橫歌。

北臨玄菟郡。南戍朱鳶城。
共此無期別。俱知萬里情。
昔嘗游令尹。今時事客卿。
不特貧謝富。安知死羨生。
懷秋獨悲此。平生何謂平。

悲歌度燕水。弭節出陽關。
李陵從此去。荊卿不復還。
故人形影滅。音書兩俱絕。
遙看塞北雲。懸想關山雪。
遊子河樑上。應將蘇武別。
十一
搖落秋為氣。淒涼多怨情。
啼枯湘水竹。哭壞杞梁城
天亡遭憤戰。日蹙值愁兵。
直虹朝映壘。長星夜落營。
楚歌饒恨曲。南風多死聲。
眼前一杯酒。誰論身後名。
十二
周王逢鄭忿。楚後值秦冤
梯衝已鶴列。冀馬忽雲屯。
武安檐瓦振。昆陽猛獸奔。
流星夕照鏡。烽火夜燒原。
古獄饒冤氣。空亭多枉魂。
天道或可問。微兮不忍言。
十三
橫流遘屯慝。上墋結重氛。
哭市聞妖獸。頹山起怪雲。
綠林多散卒。清波有敗軍。
智士今安用。思臣且未聞。
惜無萬金產。東求滄海君
十四
吉士長為吉。善人終日善。
大道忽雲乖。生民隨事蹇。
有情何可豁。忘懷固難遣。
麟窮季氏罝。虎振周王圈。
平生幾種意。一旦衝風卷。
十五
六國始咆哮。縱橫未定交。
欲競連城玉。翻征縮酒茅。
折骸猶換子。登爨已懸巢
壯冰初開地。盲風正折膠。
輕雲飄馬足。明月動弓弰
楚師正圍鞏。秦兵未下崤。
始知千載內。無復有申包。
十六
橫石三五片。長松一兩株。
對君俗人眼。真興理當無。
野老披荷葉。家童掃栗跗
竹林千戶封。甘橘萬頭奴。
君見愚公谷。真言此谷愚。
十七
日晚荒城上。蒼茫余落暉。
都護樓蘭返。將軍疎勒歸。
馬有風塵氣。人多關塞衣。
陣雲平不動。秋蓬卷欲飛。
聞道樓船戰。今年不解圍。
十八
尋思萬戶侯。中夜忽然愁。
琴聲遍屋裡。書卷滿床頭。
雖言夢蝴蝶。定自非莊周。
殘月如初月。新秋似舊秋。
露泣連珠下。螢飄碎火流。
樂天乃知命。何時能不憂。
十九
憒憒天公曉。精神殊乏少。
一郡催曙雞。數處驚眠鳥。
其覺乃于于。其憂惟悄悄。
張儀稱行薄。管仲稱器小。
天下有情人。居然性靈夭。
二十
在死猶可忍。為辱豈不寬。
古人持此性。遂有不能安。
其面雖可熱。其心長自寒。
匣中取明鏡。披圖自照看。
幸無侵餓理。差有犯兵欄。
擁節時驅傳。乘亭不據鞍。
代郡蓬初轉。遼陽桑欲乾。
秋雲粉絮結。白露水銀團。
一思探禹穴。無用鏖皋蘭。
二一
倐忽市朝變。蒼茫人事非。
避讒應采葛。忘情遂食薇。
懷愁正搖落。中心愴有違。
獨憐生意盡。空驚槐樹衰。
二二
日色臨平樂。風光滿上蘭。
南國美人去。東家棗樹完。
抱松傷別鶴。向鏡絕孤鸞。
不言登隴首。唯得望長安。
二三
鬬麟能食日。戰水定驚龍。
鼓鞞喧七萃。風塵亂九重。
鼎湖去無返。蒼梧悲不從。
徒勞銅雀妓。遙望西陵松。
二四
無悶無不悶。有待何可待。
昏昏如坐霧。漫漫疑行海。
千年水未清。一代人先改。
昔日東陵侯。唯見瓜園在。
二五
懷抱獨惛惛。平生何所論。
由來千種意。並是桃花源。
榖皮兩書帙。壼盧一酒樽。
自知費天下。也復何足言。
二六
蕭條亭障遠。悽慘風塵多。
關門臨白狄。城影入黃河。
秋風別蘇武。寒水送荊軻。
誰言氣蓋世。晨起帳中歌。
二七
被甲陽雲台。重雲久未開。
雞鳴楚地盡。鶴唳秦軍來。
羅梁猶下礌。楊排久飛灰。
出門車軸折。吾王不復回。

作者簡介

庾信(公元五三一年~公元五八一年),字子山,祖籍南陽新野(今河南新野),南北朝文學家。庾信早

庾信雕像庾信雕像
年曾任梁湘東國常侍等職,陪同太子蕭綱梁簡文帝)等寫作一些綺艷的詩歌梁武帝末,侯景叛亂,庾信時為建康令,率兵禦敵,戰敗。建康失陷,他被迫逃亡江陵,投奔梁元帝蕭繹。公元五五四年(元帝承聖三年)他奉命出使西魏,抵達長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殺蕭繹。他被留在長安,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故又稱“庾開府”。庾信被強留於長安,永別江南,內心很是痛苦,再加上流離顛沛的生活,使他在出使西魏以前和以後的思想、創作上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庾信出使西魏以前的作品存者不多,一般沒有擺脫“宮體詩”的影響,迄今被傳誦的詩賦,大抵是到北方後所作,這些作品從思想內容到藝術風格都和早年有所不同。他的詩歌代表作有《擬詠懷》二十七首,雖屬模擬阮籍,實則全是感嘆自己的身世。他的樂府歌行,常常使用比興手法自悲身世,如《怨歌行》、《楊柳歌》等。庾信到北方以後的詩歌蒼勁沉鬱,和他經歷戰亂及對北方景物有較深的感受有關,佳作有《郊行值雪》、《望野》、《燕歌行》、《同盧記室從軍》。他的一些小詩寫得親切動人,很少用典,如《寄王琳》、《寄徐陵》、《和侃法師三絕》、《重別周尚書二首》等,都很著名。庾信在辭賦方面的成就並不亞於詩歌,他的抒情小賦如《枯樹賦》、《竹杖賦》、《小園賦》和《傷心賦》等,都是傳誦的名作,著名的《哀江南賦》是其代表作。庾信又是南北朝駢文大家,他的文風以講究對仗和幾乎處處用典為特徵,其文章多為套用文,但常有抒情性和文學意味。今本《庾子山集》以《四部叢刊》影印明代屠隆本為最早。《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註》講到明有汪刊本,共十二卷;還有朱曰藩刊本,僅六卷,有詩無文。此外還有明代張溥所刻《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本,稱《庾開府集》。庾信集較早的注釋本是清代吳兆宜所注十卷本,稍後有倪璠注本十六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