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狐尾黃耆

擬狐尾黃耆

擬狐尾黃耆(學名:Astragalus vulpinus)是豆科黃芪屬的植物。分布於俄羅斯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生長於海拔600米至1,200米的地區,一般生長在戈壁、沙丘濕地或石塊與土壤混合的陽坡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概況

多年生草本。根圓錐形,直徑7-8毫米,少分枝。莖直立,單生,高25-50厘米,直徑4-5毫米,有細棱,不分枝,疏被開展、白色柔毛。羽狀複葉有25-31片小葉,長10-25厘米,葉柄長2-3厘米,連同葉軸散生白色長柔毛或近無毛;托葉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10-20毫米,寬4-7毫米,先端長漸尖,基部與葉柄合生,疏被白色長柔毛;小葉近對生,寬卵形至狹卵形,長10-25毫米,寬5-15毫米,先端鈍尖,基部寬楔形或鈍形,兩面無毛或下面主脈上和葉緣疏被白色毛,小葉柄長1.5-2毫米。總狀花序生多數花,密集呈頭狀或卵狀,長4-6厘米,直徑3.5-5.5厘米;總花梗長4-6厘米,疏被白色長柔毛;苞片線狀披針形,長10-20毫米,疏被白色長緣毛;花梗長1-2毫米;花萼鍾狀,長23-26毫米,密被淡褐色長柔毛,微膨脹,萼筒長11-12毫米,萼齒線形,與筒部近等長;花冠黃色,旗瓣長24-30毫米,瓣片長圓形,長17-18毫米,寬10-11毫米,先端微缺,基部漸狹,瓣柄長8-10毫米,翼瓣長26-28毫米,瓣片狹長圓形,長15-17毫米,寬4-4.5毫米,先端鈍,基部耳向內彎,瓣柄長13-14毫米,龍骨瓣長24-28毫米,瓣片近半圓形,長15-16毫米,寬7-8毫米,先端鈍,瓣柄長14-15毫米;子房無柄,被淡褐色長柔毛,花柱絲形,長22-24毫米。莢果卵形,長約12毫米,密被白色長柔毛,假2室,無果頸。花期5-6月,果期6-7月。

新疆北部(布爾津、哈巴河、阿勒泰、富蘊)。生於海拔600-1200米的沙丘濕地、戈壁或石塊與土壤混合的陽坡上。原蘇聯也有分布。

科學分類

種中文名:擬狐尾黃耆

種拉丁名:AstragalusvulpinusWilld.

科中文名:豆科

科拉丁名:Leguminosae

屬中文名:黃耆屬

屬拉丁名:Astragalus

國內分布:產新疆北部(布爾津,哈巴河,阿勒泰,富蘊)。

國外分布:原蘇聯也有分布。

海拔:600-1200

中國植物志:42(1):24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