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壤歌

擊壤歌是一首淳樸的民謠。據《帝王世紀》記載:“帝堯之世,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八九十老人,擊壤而歌。”這位八九十歲的老人所歌的歌詞就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擊壤歌》。

簡介

【年代】:先秦
作者】:無名
內容】: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帝力於我何有哉!

【譯文】:

太陽升起,下田勞作,
太陽落下,歸來歇息。
開鑿井泉,就有水飲,
耕種田地,就有米食。
這種生活是多么安閒自樂,
誰還去嚮往那帝王的權力?

【出處】:
據《帝王世紀》記載,傳說是原始社會帝堯之世,天下大和,百姓無事。過著安定的日子,有一位八九十老人人,一邊悠閒地做著“擊壤”的遊戲,一邊唱著歌

【注釋】:

1、《藝文類聚》作:“帝何力於我哉!”《 樂府》《詩記》 同。《初學記》 作:“帝力何有於我哉!”《太平御覽》或作:“帝何德於我哉!”
2、白話文:白天出門辛勤地工作,太陽落山了便回家去休息, 鑿井取水便可以解渴,在田裡勞作就可以過上自給自足的生活。這樣的生活多么愜意,皇帝老兒的權力我也不希罕嘍!

解析

帝王世紀》中記載:"時有壤父五十人,擊壤於康衢,或有觀者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壤父作色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
皇甫謐《高士傳》卷上:"壤夫者,堯時人也。帝堯之世,天下太和,百姓無事。壤夫年八十餘而擊壤於道中,觀者曰:'大哉!帝之德也。'壤夫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何德與我哉!'"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很簡單的生活狀態,可惜現代人永遠也回不去了。不止現代人,即使是古人,遇到連年天災,又有戰亂,上有官員欺壓百姓,下有盜賊四起,這種生活也就顯的更加難能可貴了。好好生活下去其實並不需要太多,有時候簡單東西得不到,才會退而求其次去追求一些更難追求的東西。這看似矛盾,課對我而言確是事實。普通人能夠輕易獲得的東西婚姻和家庭,對我而言是永遠也不會得到的。現代人為房為車,釀成了一種把人困得透不過氣的氛圍,讓人很難突圍。簡單生活過不了,富裕生活得不到,人就這樣生活在夾縫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的生活狀態也就成了一個永遠的理想。
度娘說:擊壤是“一種投射遊戲。這種遊戲要講究一定的技巧性,只有瞄得準,力量用得得當,才能擊中目標。據晉周處《風土記》和魏邯鄲淳《藝經》等書介紹,"壤"是用木頭做的,前面寬後面尖,闊約三寸,形狀就像一隻鞋子一樣。玩的時候,先把一隻壤插在地上,人走到三四十步開外,用手中的壤向地上的壤擊去,投中的就算贏。擊壤對後世遊戲的影響非常之大,如宋代的"飛?",清代的"打瓦"等等遊戲形式,都是由擊壤演變而來的。”
這不禁讓我想起小時候玩過的一種叫做“金跪銀跪”的遊戲。這種遊戲是將磚頭豎著直立在地上,遊戲者站在遠處有一石塊去擊打磚頭,擊打時口裡還不停念道“金跪銀跪,打倒就給我跪”,擊中為贏,輸的一方就得跪在地上。即使是“男兒膝下有黃金”,遊戲起來的時候也就顧不上了。當以一種遊戲的心態來對待萬事時,內心不至於痛苦萬分。這倒使我能夠原諒一些人了。
朱天心有本書也叫《擊壤歌》,寫了一個高中女生的日常瑣事,悲悲喜喜,讀來就像讀著八零後的一些作品,難免矯情。後來寫出《古都》《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終於不枉早時的出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