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壤歌》[小說]

《擊壤歌》[小說]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擊壤歌》是台灣女作家朱天心在17歲時寫一部小說.2010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是一本曾在台灣再版十餘次的暢銷作品.

基本信息

簡介

《擊壤歌》(台灣 朱天心)《擊壤歌》(台灣 朱天心)

這是一本曾經暢銷二十萬冊,十六歲少女在城市尚未出現邊界,時光猶如液泡膜膠中,對一切世情皆鮮烈愛憎的憂國潮騷之歌,這個五歲想當農夫,八歲想當炮兵,之後想到威廉波特打少棒,想當記者想當上帝想當拿破崙的情婦想當伊莉莎白一世的少女,闔上書頁時所有時間猶如凋像靜止,尚未啟動,這是一切漫遊的起點,這是老靈魂,後來頻頻回眺,為之傷逝,為之悼亡的黃金時光。

作者

朱天心朱天心

作者:朱天心 

出生年月:1958年3月12日
出生地:台灣省高雄縣鳳山市
籍貫:山東臨朐人
畢業院校: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
家庭:父親朱西寧是隨國民黨軍隊來台的軍中作家
姐姐朱天文是著名作家、編劇
朱天心寫作起步極早,在北一女就讀時就因《擊壤歌》成名,大學畢業後專職寫作。曾任三三集刊主編,其作品多次榮獲時報文學獎及聯合報小說獎等多項文學獎,現專事寫作,為台灣文壇上重要的作家。
著有《方舟上的日子》、《擊壤歌》、《昨日當我年輕時》、《未了》、《時移事往》、《我記得繕》、《想我眷村的兄弟們》、《小說家的政治周記》、《學飛的盟盟》、《古都》、《漫遊者》、《二十二歲之前》等。

評價

朱天心《擊壤歌》朱天心《擊壤歌》

朱天心寫出了一部《擊壤歌》,在台灣一躍成為薩岡(法國少年成名的女小說家)似的青年偶像。老師胡蘭成在《擊壤歌》代序中稱讚:“自李白以來千有餘年,卻有一位朱天心寫的《擊壤歌》。 ”

《擊壤歌》所煥發的率性浪漫,不啻是《未央歌》的一脈真傳。”沒錯,雖然她筆下記錄的總難逃生活中的瑣碎之事,但她卻並非閨閣作家,在她的文章中,有著男子年少未更事時的英氣與魄力。即使是在其17歲的閨秀成名作《擊壤歌》中,語言的老到和視野的開闊依舊令人驚嘆。

作者談本書

說實話,對於《擊壤歌》這本書,我至今都不敢再看。這個“不敢看”有雙重意思,其一是因為這些文字所記錄下的是一段非常天真幼稚的歲月,如今想來,生命中曾有過那樣一段洋溢著熱情,執著於夢想的年月也算沒有白活。其二就是書中的那種純真、熱情、理想、夢想距我、距今都已經太遠,就算為了校訂工作,我都不願再打開它,因為很怕會被書中竄出來的青春烈焰燒到,我畢竟還沒有到已經可以唏噓感慨過往的年紀,現在,《擊壤歌》對我而言,就像是一張青春時期的照片

您還記得自己當時寫完作品放下筆時的心情嗎?當時在創作中有沒有想到它日後所形成的影響力?
朱天心:我記得非常清晰,當時剛好是高中畢業,我等待進台大歷史系的那年暑假,一起生活了三年的很多好友都要面臨分別。這也是寫這本書的主觀原因,那時自己對於過往的日子非常懷念,對未知的前程又感覺莫名的惆悵。正巧在當時有出版商來約稿,這也就成了促成這本書面市的客觀原因。出版商的目的也許更多只是滿足讀者的獵奇心理,因為不少讀者都希望知道名校里的生活究竟是怎樣的。
但我本人當時拿起筆只是想記錄一段自己的青春歲月,希望能以這種方式多留下一些關於那段美好時光的記憶。從來沒有想過這本書出版後會怎樣,對我而言,它就像是和朋友一起到郊外出遊總要留影紀念一樣順其自然。

作品影響

《擊壤歌》博得文學界的滿堂掌聲,同時也是極其大眾化的。在大部分讀者看來,這是名校北一女的一代才女朱天心“求學時代的閒情與舊夢”,被不少家長與考生誤讀為“如何考上台大的教戰手冊”,更有不少以此勵志要考上北一女,出版第一年便再版十餘次,頭五年在台灣銷售三十萬冊,至今仍年年再版。朱天心對這本書的命運也很是感慨,“直到現在去到一些公開場合,仍然有些年輕人會拿著舊版的《擊壤歌》讓我替他們的父母簽名。我覺得無論是這本書的作者還是讀者,都是好傻的一代人。我不知道現在的年輕人,有那么豐富的資訊與娛樂,他們會怎么看待《擊壤歌》裡面那些單純堅定的心志,和對世界純真浪漫美好的嚮往?”

2010年,朱天心在《擊壤歌》大陸版的後記里寫下了這么一段話,算是她對這本書三十年間遭際的結案陳詞:“無論是台灣或中國大陸的讀者,此中滿溢的激情一定好叫人不安吧,但,有機會能面對聆聽彼此真實的誤解,才是和解的開始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