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神樓

撞神樓

“撞神樓”是流行於陝西韓城一帶的社火舞種之一。又稱“抬神樓”,是一種獨具一格的古老的民間祭祀舞蹈。大神樓16人抬,小神樓四人抬。一般是兩個神樓(黑虎,靈官)對耍。多在春節或7月乞雨時耍。

撞神樓撞神樓
“撞神樓”是流行於陝西韓城一帶的社火舞種之一。又稱“抬神樓”,是一種獨具一格的古老的民間祭祀舞蹈。大神樓16人抬,小神樓四人抬。一般是兩個神樓(黑虎,靈官)對耍。多在春節或7月乞雨時耍。

由來

撞神樓神樓
為何“神樓”之間要發生衝撞?這是出於在過去,各大村鎮都有自己的廟宇,供奉著當地人們認為最重要的神靈。而每當廟會、年節或旱落災害時,鄰近村鎮的人們都將抬著自己供奉神靈的“神樓”或“龍王”走街串巷進行遊行祭祀。不同村鎮的人們窄路相逢時有發生,那么哪村的神靈應該讓路於對方?如果抬著的是“龍王”,那更是糟糕,“龍王爺”只有一個,哪村的是“真龍”?誰也不會謙讓,矛盾越發激烈下的唯一辦法就是“奪路”而去。因此就出現了“撞神樓”的舉動。“撞神樓”的一旦發生,便會造成兩敗俱傷甚至物毀人亡的後果。後來,人們為避免狹路相逢,都事先約定好“游神”路線。解放後,人們把“撞神樓”作為一種喜慶、節日時的娛樂活動,而在飛跑時的“奪路”,走“之字形”的技巧表演,以致佯裝的“相撞”,都不過是男性抬“神樓”者在炫耀自己的力量與槓技的方式,以此換來四方的聲聲讚美罷了。

過程

撞神樓撞神樓
“鐺,鐺,鐺!”一陣急鑼壓倒了所有的喧鬧聲,人們的視線被推向了遠處的街筒子——被暫時劃出的空場,只見分別為不同村鎮,供有神像的兩乘小轎—“神樓”,已各自東、西相對地飛奔起來。除抬“神樓”飛跑的幾名壯漢外,每座“神樓”兩邊前槓上,各站立一名戲曲武生打扮的青年男子,一手攀“神樓”,另一手高舉彩色小旗在疾馳的“神樓”上表演武術動作。隨著伴奏鑼鼓的急、緩,相對往於街筒的兩座“神樓”,在各自選擇的“直線”或“之字形”路線下,抬轎人或以左右搖擺的“晃轎”,或以前四後三的“顛轎”等舞步,或以迅疾地奔跑,以炫耀各隊的技藝。

“撞神樓”顧名思義使人想像到十分激烈和競爭性活動,而且可能帶有一定的驚險性。剛開始,兩座“神樓”爭先恐後的奔跑速度難分高低,但不久一乘“神樓”一改剛才的奔跑路線,突然拐彎採取以阻擋對方前進的戰術,企圖奪得勝利。此刻,被阻“神樓”豈能容忍,便怒不可遏地撞了過來。幸而在總指揮尖銳的哨音下避免了衝撞事故的發生。

含義

這種中國北方常見的民俗活動,在徐村卻被賦予另外的概念,人們認為徐村的“撞神樓”活動隱含著祭祀司馬遷的儀式。

在徐村的“撞神樓”最是熱鬧,不僅是一年中最為隆重的活動,而又用嚴格儀式提醒後人:“同”“馮”本一家,也就是在這樣的活動中,“同”“馮”兩家人會同進一個祠堂,共同祭祀司馬遷。

然而專家認為,這種“撞神樓”是中國民間常見的一種習俗,不能以此來證明,徐村就是司馬遷的故鄉。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