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稼樓

召稼樓

召稼樓是上海最早墾荒種地的地區,召稼樓文化是上海農耕文化的起源。元代初期形成村落,興於明朝嘉靖、萬曆年間,明朝工部右侍郞談倫子田曾在此建樓鳴鐘以召農耕,因此名曰“召稼樓”。目前規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有“禮耕堂”、“梅園”等。“召樓三寶”有召樓大曲、召樓羊肉、召樓拆蹄(手撕走油紅燒蹄膀)。

基本信息

簡史

像召稼樓古鎮這樣大規模的文化歷史遺產,在上海已很少見了,有關部門準備採取措施加強保護老建築。“禮耕堂”灰瓦牆門裡庭院深深,12道牆門一道疊著一道,確有幾分深宅大院的氣派。堂內有五進大院,廳堂樓宇總計138間。騎馬牆、荷花牆、白牆黑瓦……古代上海郊區主要的房屋形態在此一覽無餘。“梅園”占地3000多平方米,有房間99間,由於居住人群相對較少,整體建築格局相對完整,但隨著年代久遠,不少房屋已不適於居住。

召稼樓召稼樓

召稼樓古鎮不僅有一批較大規模的古建築,還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大力保護刻不容緩。
2005年,召稼樓被列入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之一。2008年,召樓古鎮正式啟動修復改造,它的改造秉承了“修舊如舊”的原則,原汁原味地重現昔日光彩。古鎮的修復改造。重建和傳承浦江鎮歷史文化的需要,也是拓展旅遊產業、推進新農村建設、統籌城鄉發展、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需要,它不僅會給旅遊產業的發展提供深厚的文化元素更有利於打造浦江鎮完整的、極具特色的旅遊產業鏈。“十里曉煙破,數聲召稼鍾”,古詩句中的“召稼”,就是古代墾荒中心召稼樓,正是召稼樓的鐘聲喚醒了浦東大地。召樓古鎮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在浦江鎮乃至上海歷史上具有三大文化亮點:即“上海城隍秦裕伯”、“江浦合流葉宗行”、“教民農耕墾荒樓”。古鎮以東街、南街、西街及姚家浜為架構,散落了不少如“禮耕堂”、“五進大院”、“梅園”等清代建築,還有“報恩橋”、“復興橋”等遺址。
現今閔行區文廣局已協調規劃、水務、環保、建管等部門,共同確定了召稼樓古鎮的修復改造項目。其中,古鎮的規劃已由同濟規劃設計院接手,已在2010年6月全面完成。此外,有關部門還將對該地進行文物普查,待修復改造總體規劃出台後,建管、農綠、環保等部門還將做好相關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1]令人高興的是,閔行區文廣局已協調規劃、水務、環保、建管等部門.

名稱來源

召稼樓是上海最早墾荒種地的地區,召稼樓文化是上海農耕文化的起源。元代初期形成村落,興於明朝嘉靖、萬曆年間,明朝工部右侍郞談倫子田曾在此建樓鳴鐘以召農耕,因此名曰“召稼樓”。召稼樓也是匯流黃浦江、吳淞江的明代水利家葉宗行的故里。生為海濱之智士,死作滬瀆之邑神。上海城隍廟供奉的城隍老爺秦裕伯就是召稼樓人。
召稼樓坐落在上海浦東閔行區浦江鎮,“召稼樓”三字是當代書畫家范曾書寫。
召稼樓賦
湖湄高閣,天際洪鐘。動遊人之逸興,希古獻之高蹤。召鐵耕而成聚,撞金聲以勸農。稼穡之難兮徧歷,水旱之沴兮迭逢。終以綠疇碧野之袤,盡改黃茅白葦尨茸。拾級登高,望八隅以聘目,倚欄凝想,交萬感之縈胸。
懷鄉邦之前烈,仰國士之無倫。才如裕伯,名動楓宸。生為海濱之智士,死作滬瀆之邑神。偉宗行之奇策,信李冰之後身。覩瀦淤於笠澤,開浩蕩之春申。峙大都於近世,導先路以斯人極蒼生之護庇,耀青史於良循。瞻衣冠之二像,宜俎豆於千春。
循巷陌,欄樓塵,穿光陰,於隧底,現往世於眼前。街依流而曲折,肆陳貨之駢闐。招萬邦之游觀,利百物之貿遷。其大明之洪永,其盛清之康乾。瞥電光之焜耀,回古夢之聯翩。非曩時之穰市,固熙代之新篇。升茶樓以品茗,入酒舍以嘗鮮。問魚錢於堤上,訪土產於河沿。俟吾民之擊壤,卜國祚其無邊。
川任溯沿,舟騰欣樂,長幼兮同游,士女兮相約,避人海之喧囂,耽水鄉之寥廓。銀鱗唼喋而升沉,白鳥翻飛以起落。船頭借問,意存擲果;橋上相依,時窺增芍。橋陰神定,靜垂釣叟之綸,湖面歌颺,好振行人之鐸。
念夫滄桑迭變,歲月侵尋。巷坊冷落,人物淹沉。歸客低徊負手,居人嘆息彌襟。偉績既輝煌於往日,遺蹤忍傾圮乎而今。有司慮遠,大匠籌深。為名都而造景,期土德之生金。志復舊觀,擘畫異樓台之彈指;力翻新意,發揮盡境界之由心。園修梅禮,湖鑿榃涔。補天功之偶闕,護古邑之奇琛,昔也沃野仗前賢之辟墾,今乎高標邀吾輩之登臨。我欲謳歌,祈司馬凌雲之筆,誰能摹寫,奏伯牙流水之琴麗以則兮詩人之賦;安以樂兮治世之音。盈耳鐘鳴,莫掩微言之旨,倚空樓影,佇來大雅之吟。

召稼樓元代初期大德年間形成村落,興於明朝嘉靖、萬曆年間,明朝工部右侍郞談倫子田曾在此建樓鳴鐘以召農耕,因此名曰“召稼樓”。稼,春耕;穡,秋收。此間,水旱之沴迭逢,有葉宗行奇策,修築水道,百姓們信其為古代水利專家李凍的後代。召稼樓也是匯流黃浦江、吳淞江的明代水利家葉宗行的故里。 秦裕伯,上海城隍。生為海濱之智士,死作滬瀆之邑神。上海城隍廟供奉的城隍老爺秦裕伯就是召稼樓人。

近年來閔行區以古鎮殘跡為基礎和背景,加以規劃修葺恢復古鎮水鄉風貌,將往世呈現於今,遊客綿綿不斷。

旅遊

綜述

召稼樓古鎮(4張)擁有八百年的歷史古鎮——召稼樓,因為這裡不僅有荷花牆、騎馬牆、青磚黛瓦等充滿明清文化韻味的建築,也不僅有著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所共有的風貌特徵,更打動我的是這裡承載著厚重的海派文化和上海之根,這皆是我尋尋覓覓、嚮往以久的期待。

召稼樓召稼樓

走進古鎮核心區內,那丁字形的平西街、興東街、保南街與純佑街相向展開;那波光粼粼的姚家濱、復興港水道呈十字形逶迤伸展;那新栽的綠楊與參差錯落的街舍相偎河岸,給遊人賜予的是一種寧靜與從容。
召稼樓風光
2011年9月5日,依照國家標準《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和《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管理辦法》,經你區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初評和推薦,由上海市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定,上海召稼樓景區已達到國家3A級旅遊景區標準的要求,批准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位於閔行區浦江鎮的召稼樓獲得3A級景區,當地的閔行旅遊諮詢分中心也啟用迎客。該分中心在日前召稼樓舉辦的“金球放燈,城隍故里”活動上掛牌啟用。
這處旅遊諮詢分中心擔負著召稼樓古鎮遊客中心的職責,位於沈杜公路旁的召稼樓牌樓處。

禮園

在這秀美的仿古園林里,鄉人們特意為兩位改寫上海歷史進程的先賢建造了紀念館。秦裕伯紀念館的中央,安置著著名雕像家創作的高2.6米的館主銅像。明初,秦裕伯被朱元璋封為城隍,成了上海的保護神,又被人們譽為“奮身一出、為民請命”的人傑……

召稼樓召稼樓

葉館

迎面也是一座銅像。據記載,葉宗行的最大功績在於疏浚范家浜、匯並吳淞江、接通上海浦、使江浦得以合流,為數百年後的上海成為東方大港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有專家說:有黃浦江才有今天的大上海,葉宗行功莫大焉。紀念館門口掛有高式熊先生書寫的對聯:“論議開江功百世、廉勤敬德品千秋”。此時此刻,我們為先賢的開拓精神和歷史功績肅然起敬。
在這裡,我們踏著先人的足跡,既放鬆地閱讀那農耕時代的文化歷史,品味海派文化的包融、欣賞眾多的楹聯妙語,從中獲得智慧的啟迪、感悟人生的哲理。
中外遊人看上海,一定會去上海之根——城隍廟。君不見,城隍老爺秦裕伯的故里就是召稼樓。採風活動不少,然而召稼樓給我帶來心靈上的震撼難以言表。

三寶

大曲

已失傳

羊肉

特點:鮮美爽口,不膻不膩,是佐酒佳肴。(談家港、召樓集貿市場有售)來碗羊肉麵一級棒。
召樓的名特產除了召樓大曲外,還有召樓羊肉,它的特點是,鮮美爽口,不膻不膩,是佐酒佳肴,小店裡常常把它作為羊肉麵的澆頭,花點小錢一樣吃上美食解饞。另外一樣是召樓拆蹄,這是一般召樓人都會做的美味,它的特點是,色澤紅亮,甜而不膩,肉質細嫩,酥爛濃香,鮮美可口。這三樣當時被譽為召樓三寶。召樓酒廠早已成了三得利啤酒廠,不知道另兩樣是不是還能在召樓找到。我奇怪的是,上海及周邊並不是養羊的大省,而上海及周邊地區幾大古鎮都有以當地地名命名的羊肉美味。如七寶有七寶羊肉、真如有真如羊肉,在嘉定也還有嘉定羊肉、泗涇有泗涇羊肉等等,這些地方的羊肉同樣聞名遐邇。

拆蹄

特點:色澤紅亮,甜而不膩,肉質細嫩,酥爛濃香,鮮美可口。(召樓人都會做)
至於蹄髈更是一些古鎮的招牌特產,不說周莊的萬山蹄,其他如同里、西塘、朱家角、楓涇等等古鎮,都有“色澤紅亮,甜而不膩,肉質細嫩,酥爛濃香,鮮美可口”的紅燒豬蹄,召樓古鎮雖不如那些古鎮名氣響,但也曾經有“召樓拆蹄”這一款美味豬蹄膀。

景觀劇

園林景觀劇《夢回召稼樓》將於2013年9月27日在上海市浦江鎮召稼樓禮園進行首演。《夢回召稼樓》由上海戲劇學院和浦江鎮政府共同出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