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嫁樓

召嫁樓

召稼樓,簡稱召樓,是古代浦江的墾荒中心,距離上海世博園區僅為八公里,交通方便。現在召稼樓的一期工程已經基本完工,2008年8月10號浦江政府將召樓古鎮修復重光 “十里曉煙破,數聲召稼鍾”這一聲聲召樓鐘聲,喚醒了沉睡的浦東大地。南宋紹興年間,有位叫談德中的參軍在北街口建立了一個平台式的小樓,鳴鐘召集稼耕農夫下田勞作,“召稼樓”因此得名,就此成了開發浦東的象徵,召稼樓也成為了古代浦東的墾荒中心。

歷史

召稼樓鎮現位於在上海市閔行區浦江鎮革新村內。明朝工部右侍郞談倫子田,曾在此建樓鳴鐘以召農耕,因此名曰“召稼樓”。召樓鎮興起於明朝嘉靖、萬曆年間,到清朝中葉時開始衰落。到光緒初有尚有商店60餘家,居民百餘戶,當時還稱召稼樓鎮。鎮內水道四通,航行方便。老姚嫁浜貫穿鎮中,保全橋聯南、北街為一體。上世紀20~30年代仍有商店60餘家,居民百餘戶。1949年有商店78家,有南北什貨、茶館、豆腐店、棉布百貨、藥店、鮮鹹魚店、米店等店鋪,手工業作坊好幾家,經營碾米、飴糖、軋花和榨油,從業人員數十人。50年代僅剩小店數家。1984年有商店25家,居民3100餘人。上世紀60年代於鎮側建召樓酒廠,80年代擴為江南啤酒廠,所產召樓大曲曾為上海名酒。鎮南有批把園,鎮西有談家牌樓,即談氏故居朋壽園故址,今已湮沒無尋。奚、談、沈三姓望族世居於此,而奚氏列第相望。民國名人曹汝霖、黃炎培幼年時均就讀於召樓奚氏家塾。

召嫁樓 召嫁樓

簡介

浦江鎮召稼樓,又稱召樓,是元末明初號召農耕墾荒機構所在地,屬於古代上海農業文明開發區,堪稱上海農耕文化發祥地。歷經明、清、民國時代的發展衍變,逐漸形成江南水鄉集鎮,至今保存著大量明清時期古建築,以及相互關聯的街巷、橋樑和水系,是上海32個重點歷史文化保護區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