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拳禮

抱拳禮

抱拳禮,與其類似的禮節稱“拱”、“揖禮”,漢族傳統禮儀(多見於習武之人)中一種相見禮,源於周代以前,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是漢族特有的傳統禮儀。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鬆緊適度,拱手,自然於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用左手抱右手,這稱作“吉拜”,相反則是不尊重對方的“凶拜”。另外武術界中的抱拳禮是由“作揖禮”和少林拳的抱拳禮(四指禮),加以提煉、規範、統一得來的,並賦予了新的涵義,這是在國內外一直被採用的具有代表性的禮法。

基本信息

簡介

抱拳禮抱拳禮
抱拳是右手握實拳,左手抱住或住右拳,(左手大拇指不要指向自己,而應曲起貼緊虎口處,以免有狂妄之嫌)置於胸前或偏上,離開胸部20厘米左右,兩肘稍抬,現在一般用於武術界。梁實秋先生在一篇散文里就提過,西方的握手好象起源是騎士比劍,原本決鬥時候騎士要戴手套的,握手表示我沒有帶決鬥的裝備來,表示友好。可是一見面即伸手來握手,感覺真不好。

行禮方法

並步站立,左手四指併攏伸直成掌,拇指屈攏;右手成拳,左掌心掩貼右拳面,左指尖與下頦平齊。右拳眼斜對胸窩,置於胸前屈臂成圓,肘尖略下垂,拳掌與胸相距20--30厘米。頭正,身直,目視受禮者,面容舉止自然大方。武術散手在戴拳套練習和比賽時,可模擬似地行抱拳禮,兩拳套合抱於胸前即可。

具體涵義

抱拳禮抱拳禮
①左掌表示“四育”齊備,象徵高尚情操。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驕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猛習武。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亂”,“武不犯禁”“止戈為武”,以此來約束、節制勇武的意思。
②左掌右拳攏屈,兩臂屈圓,表示五湖四海(泛指五洲四洋),天下武林是一家,謙虛團結,以武會友。
③左掌為文,右拳為武,文武兼學,虛心、渴望求知,恭候師友、前輩指教。
④立掌如月,握拳如日,日月並出,意思為大明,反手推出,意思為反清。

主要優點

從衛生角度,握手最不衛生。抱拳又親切又衛生;
抱拳禮抱拳禮

從文化角度,握手不是中國的東西,而抱拳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從舒服的角度,抱拳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尷尬,比如男女之間,關係較疏離的人之間。

拱手

拱手拱手
拱手是兩手稍彎相疊於胸前或偏上,形成一個“拱形”(“拱形”這個詞就是根據拱手這個形狀這么來的),也可一手虛握,用另一隻手抱住。拱手是我國的傳統禮節,古今均常用(古代只用於男性,現在女性也可用),多用於祝賀,恭喜,拜年等喜慶場合。

其他內容

道教叩拜禮的一種,用於道士、信徒之間見面表示禮貌的一種禮儀。左手抱住右手呈自然抱拳狀,左手抱右手意為懲惡揚善、負陰抱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