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機魚

扳機魚

扳機魚(Balistidae種)是鱗魨科約四十種淺水海產魚類之統稱,大多分布在在熱帶海域。它們身材扁平,好像在海里游來游去的薄煎餅。體長不超過60厘米,長著鋒利的大背鰭。吃扳機魚時要注意區分,因為有許多種類的肉是有毒的。扳機魚又是一種領地觀非常強的魚類,特別在繁殖季節,為了保護巢區的安全,他們會襲擊任何接近的生物,包括潛水員,而且攻擊速度很快。魨形目,一目特殊的真骨型魚,包括扳機魚(trigger fishes)、河魨(puffers)、箱魨(trunkfishes)及遠洋的翻車魚等。

基本信息

簡介

扳機魚,也叫扳機魨、炮彈魚。是一種魨類,是鱗魨科約40種淺水海產魚類的統稱,廣布於熱帶海洋。

種類

小丑扳機魚

小丑扳機魚或稱大點扳機魚,俗稱”小丑炮彈“,學名叫做”花斑擬鱗魨“,是非常吸引人的魚類。這種魚身長50厘米,通常在太平洋印度洋和紅海的溫暖地帶出現。

灰色扳機魚

灰色扳機魚(Balistes capriscus)是魨形目的一個代表型。

畢卡索扳機魚

扳機魚扳機魚

畢卡索扳機魚長約20-30厘米,之所以名為畢卡索,可能源於身上大塊的現代畫圖案畢卡索扳機魚的背鰭具有硬棘,能樹立起來頂在珊瑚礁壁上。當大魚想吃它時,它就躲入礁穴中,用硬棘將自己牢牢的頂在礁壁上,以防止大魚吞噬。

泰坦扳機魚

中文學名叫做”褐擬鱗魨“,拉丁學名為”Balistoides viridescens“,英文名是”Titan Triggerfish“,俗稱”泰坦炮彈/黃褐炮彈“。身體和頭部有很厚的鱗,在眼睛前面有很深的凹槽。顏色比較鮮明,鱗片有深色中心點。鰓部及身體靠近尾部為白色帶一些黃色。背鰭和臀鰭有黑色外邊。 應該說是最大的炮彈類魚,體長可達75厘米。當保護自己巢穴時異常兇猛,1997年Randall報導,有三個划船的人被這種魚襲擊過。不要放在珊瑚缸里,會把無脊椎動物珊瑚全部消滅。可以飼餵各種動物性餌料,提供貝殼類、帶殼蝦供其磨牙。

特徵

體較高,一般體色艷麗,鱗大,口小,眼位高。共同特徵是背鰭棘3個,前兩個被認為有如槍之扳機結構,故魚得名扳機魚,即第一棘豎起後,第二棘作為“扳機”從後嵌入卡住;第二棘必須先撤回原位,第一棘才能放平。第一棘粗大而強,當被卡於直立位時,可使魚牢牢固定在保護性的岩礁縫隙。 扳機魚及其近親都具有不同尋常的各種形狀。有的看起來像是盒子,而另一些則像是足球或餐盤。有時,它們都共有一些人們很難看到的特徵:例如小小的嘴巴,與眾不同的牙齒,還有脊突上相對較少的椎骨。這類魚大約有350個屬種,並且在全世界都能見到它們,多數扳機魚生活在近海的淺水區。

習性

泰坦扳機魚泰坦扳機魚

有很多種。它門小小的口中有上下8顆像鑿刀一般尖銳有力的牙齒咬力甚強,連海膽等硬殼也能嚼碎。扳機魚又是一種領地觀非常強的魚類,特別在繁殖季節,為了保護巢區的安全,他們會襲擊任何接近的生物,包括潛水員,而且攻擊速度很快。扳機魚是和人一樣,晚上睡覺,白天活動的。扳機魚雖然會咬人,但其實了解下它的習性也就不覺得危險了。

近親

魨,魚名,河魨,河豚[globefish;tetraodont]。體圓,頭部扁,至尾漸細,背面蒼黑,有濃黑斑紋,腹面白,無鱗,體大者長二尺許,四五月間產卵,此時卵巢及肝皆含劇毒,棲近海亦作swellfish、blArothron stellatus,魨的一種。owfish,亦稱河豚。魨科(Tetraodontidae)是約90種魚的統稱。以在受到干擾後能充氣或充水而鼓脹如球而聞名。主要分布於世界暖水及溫帶海區,但有些也見於半鹹水或淡水。皮膚堅韌,常有小刺;牙癒合呈喙狀,上下齶各在中間有一縫。最大的魨體長可達90公分(3英尺),但多數較小。許多種類有毒,河魨毒鹼是劇毒物質,特別集中在臟器中。雖然這種有毒物質可以致死,但河魨有時供食用。在日本,河魨必須經過細心清洗,由經過特殊訓練的廚師烹作。與其近緣的扁背魨科(Canthigasteridae)扁背魨屬(Canthigaster)約有12種,身體也能鼓脹,分布於全世界。體型小,吻較長而尖、鼻孔不像其他魨類那樣明顯。體色鮮艷,體長不超過20公分。同某些魨一樣,有時飼養于海水水族箱

魨科[Tetraodontidae] 熱帶海魚的一個科,包括各種魨(puffers,俗名河豚),它們同海洋中的太陽魚及其他幾種有關魚類一起構成一個愈頜類(固頜類)的明確的亞目

魨形目[Tetraodontiformes],一目特殊的真骨型魚,包括扳機魚(trigger fishes)、河魨(puffers)、箱魨(trunkfishes)及遠洋的翻車魚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