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勃羅·魯伊斯·畢卡索

巴勃羅·魯伊斯·畢卡索

畢卡索(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畫家、雕塑家。法國共產黨黨員。是現代藝術(立體派)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他是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藝術才能,他的父親是個美術教師,又曾在美術學院接受過比較嚴格的繪畫訓練,具有堅實的造型能力。

基本信息

簡介

畢卡索畢卡索

巴勃羅·畢卡索,1881年10月25日生於西班牙馬拉加,1973年4月8日卒於法國木甘。畢卡索之父是一位相當學院派的素描教師。畢卡索自小便顯露繪畫天分,父親任其自由發展。主要在巴塞隆納受教育。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立體畫派創始人,他和他的畫在世界藝術史上占據了不朽的地位。畢卡索也是位多產畫家,據統計,他的作品總計近37000件,包括:油畫1885幅,素描7089幅,版畫20000幅,平版畫6121幅。

藝術生涯

1900年至1903年藍色時期

1900年起畢卡索一直往來於西班牙巴黎之間。1904年在巴黎定居,住在著名的“洗衣坊”。在巴黎,他結交了馬克斯·雅各布、范唐吉、隆爾蒙、阿波里耐和拉平·阿吉爾的房東的女兒馬德萊娜,他為馬德萊娜繪了幾幅肖像。其時他的作品仍受到在巴塞隆納大行其道的象徵主義影響。

畢卡索作品畢卡索作品

畢卡索當時的生活條件很差,又受到德加、雅西爾土魯斯·勞特累克畫風的影響,加上在西班牙受教育時染上的西班牙式的憂傷主義,這時期的作品瀰漫著一片陰沉的藍郁。

1904年至1906年粉紅時期

1906年畢卡索結識了馬蒂斯。其後又認識了德蘭布拉克,與費爾南德·奧利維耶在蒙馬特同住。其時他的經濟已好轉,生活比前愉快,畫作用色變為輕快的粉紅;繪畫對象亦由藍色時期的乞丐、瘦弱小孩和悲戚婦女轉向街頭藝人、雜耍藝人及風華正茂的女孩。

1906年至1910年非洲時期

1906年畢卡索從德蘭的非洲面具中得到啟發,直至年底,其作品一直受非洲面具影響,此即為畢卡索的非洲時期。他筆下的人體健碩而深沉,這種特徵,在1907年的《阿威農的姑娘》中顯露無遺,由不同組件組成的人體可從幾個角度來觀看,揭示畢卡索的立體主義時期的來臨。然而,整個時期仍有受塞尚影響的痕跡。

1910年至1914年分析立體主義

畢卡索大部分的藝術家朋友都由蒙馬特遷到蒙帕納塞,他亦隨他們遷居。其時的立體主義體驗達到巔峰。雅克·比斯這樣評論他:“作品由素描建構,色與調弱化到最起碼的灰色與淺暗橘黃色;形體是幾何圖形化與綜合而成的,造成跡近壓抑其可辨認身份的效果,闖出桎梏,最終與形體剝離。”仿如從一面稜鏡的焦點去看一個單一影象的多元角度。生活本來就是如此,然而畢卡索把它延伸到肖像上。他與布拉克製作出第一批拼貼畫。

1914年綜合立體主義

1914年,戰爭使立體主義畫家分道揚鑣,各奔前程。畢卡索重拾自由與個人在色彩上的品味,還有那旺盛的精力。無論從風格與繪畫的對象上,他的“立體印象派”創作變得更加自由。縱觀他的所有作品,他並未把自己局限於立體主義,而是繼續從各方面探索。例如,1915至1916年的作品是自然主義的;1917年的卻是現實主義。

1917年至20年代新古典時期

畢卡索居於義大利,剛為迪亞希列夫執導的俄羅斯芭蕾舞劇《遊行》設計背景與服裝,其時邂逅了芭蕾舞演員奧爾加·科赫洛娃。1918年他與科赫洛娃結婚,婚後誕下一子。這段較安逸生活正值畢卡索創作生涯的新古典時期,1921年與1926年他繼續製作立體主義作品,1923年的作品卻走現實主義路線。

超現實主義時期

畢卡索畢卡索

1925年至1932年,畢卡索進入超現實主義時期。1933年至1934年逗留西班牙期間,牛首人身怪作品出現。1927年他邂逅了極年輕的瑪麗·泰蕾茲·瓦爾特,她成為他的模特兒,且為他誕下女兒馬姬。此時,畢卡索並沒有與妻子離婚,卻又與一名熱情女畫家兼攝影師多娜·馬爾同居,他為馬爾繪過幾張畫。他們的關係維持了差不多十年。在大奧古斯丁路的新工作坊內,畢卡索創作了大型製作《格爾尼卡》,其間做了許多籌備製作工作。

1943年,他結識了法蘭絲娃·季洛,與她在昂蒂布的米迪同居。1945年他在瓦洛里斯繪畫了一系列的靜物畫,並創作陶瓷。他的兒子克洛德於1947年出生,1949年再誕下女兒帕洛瑪。他的作品中除了顯示這種簡單家庭生活的快樂之外,還表達了他對政治的承擔:1944年繪製《骸骨的藏室》,1947年有《為了法國而死的西班牙人》。他繼續繪畫靜物、風景、肖像……1950年,庫爾貝的《塞納河邊的女人》啟動了他的圍繞名家大師作品的變奏創作。

1954年,法蘭絲娃·季洛離開畢卡索。畢卡索在瓦洛里斯結識了賈桂琳·羅克,之後便與這女人共度餘年。1959年之前他們居於康城,他在康城為德拉克魯的《阿爾及爾的女人》與貝拉斯克斯的《宮女》埋頭作畫,同時繼續《畫室》的後續工作。他先搬到沃韋納蓋斯,然後在木甘附近的娜特丹·德·米城堡定居,繼續他的變奏系列創作。由1960年到1972年,他孜孜不倦地工作。僅在這13年內,在目錄中記載的作品已超過千件,種類分別有版畫、素描和油畫等。畢卡索於1973年逝世,終年92歲。

作品風格

畢卡索作品畢卡索作品

畢卡索繪畫的主要趨勢是豐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間、色彩與線的運用。

30歲以後畢卡索進入一個又一個不安分的探索時期,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一樣沒有絲毫的統一,連續和穩定。他沒有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樣繁多,或激昂或狂躁,或可親或可憎,或誠摯或裝假,變化無常不可捉摸,但他永遠忠於的是——自由。世界上從來沒有一位畫家像畢卡索那樣以驚人的坦誠之心和天真無邪的創造力,以完全徹底的自由任意重造世界,隨心所欲地行使他的威力。他不要規定,不要偏見,什麼都不要,又什麼都想要去創造。他在藝術歷程上沒有規律可循,從自然主義到表現主義,從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然後又回到現實主義。從具象到抽象,來來去去,他反對一切束縛和宇宙間所有神聖的看法,只有絕對自由才適合他。

情人畫冊

畢卡索作品
畢卡索作品

據畢卡索的遺孀雅克琳娜回憶,畢卡索13歲時,他7歲的小妹孔瑟達死於白喉。畢卡索曾發誓,如小妹痊癒,他將放棄繪畫。小妹死了,畢卡索本就不想放棄繪畫,因此他覺得對妹妹的死負有責任,這種原罪感伴隨他一生,決定了他同女人們的關係。女人是他藝術祭台上的犧牲品,也是他藝術創造的源泉。

【玫瑰紅初戀】

1904年,23歲的畢卡索愛上蒙馬特爾的年輕模特費爾南德·奧立維。他們在一起縱酒狂歡、惡作劇、吸食鴉片……雖然生活貧困,但畢卡索的畫風卻變得日益明快。柔和的粉紅色調開始滲透到他的畫布上,成為主要的顏色。

【古典主義婚姻】

歐嘉·科克洛瓦,畢卡索第一任妻子。畢卡索為一個俄羅斯芭蕾舞團設計布景時,愛上了這位俄羅斯芭蕾舞女演員。1918年他們正式結婚。那時家庭生活的幸福和天倫之樂對畢卡索很重要。他影響了一個世紀的所有現代派藝術,在那時期卻避開了達達主義的糾纏,獨立發展他的新古典主義。1923年的《裸女》是畢卡索最美的作品。

【超現實主義邂逅】

艾娃於1911年和畢卡索相愛,當時艾娃已是有夫之婦。《坐在扶手椅里的女人》作於1913年,深受超現實主義者的喜愛。畫中艾娃的臉變成了一條垂直的裂縫,人物形象充滿淡褐、粉紅、胭脂紅等色彩,引人暇想。

瑪麗·德雷莎·華特與畢卡索1927年初在火車站相遇。包括《夢》大部分對德雷莎的肖像畫和線描都充滿性感。超現實主義、弗洛伊德學說是這些作品的軸心。

【立體主義接觸】

1943年,年已62歲的畢卡索認識了21歲的年輕女畫家方斯華姿·吉洛。1946年畢卡索為她畫了油畫《女人——花》。據方斯華姿回憶,“他根據他對我腦袋的概念剪成各種程度的橢圓,分別畫上了眼睛鼻子。然後他把這些橢圓在畫布上上下左右地移動,看看是不是合意。”

【抽象主義迷情】

年輕迷人的多拉·瑪爾多才多藝,既是畫家、攝影家又是模特。1936年與他相識,此後開始了長達8年的戀情。後來兩人關係緊張。1940年6月,畢卡索創作了一幅最凶暴的婦女形象——以多拉為原型的《裸體梳妝女》。他開始毆打多拉,多次打得她躺在地板上不省人事。1939年到1940年,他有三分之二還多的作品畫著畸形的女人,面部和身體像被怒鞭抽打似的。

【最後的現實主義】

克琳娜·洛克是畢卡索的第二任妻子,兩人1961年結婚。這位西班牙女子為晚年的畢卡索營造了一個溫馨寧靜的世界。畢卡索常從她的體形中回想起卡塔盧尼亞的農婦,他為她畫了大量的肖像畫。畢卡索去世13年後,雅克琳娜自殺身亡。

個人影響

畢卡索畢生致力於繪畫革新,利用西方現代哲學、心理學、自然科學的成果,並吸收民族民間藝術的營養,創造出了很有表現感的藝術語言;他的極端變形和誇張的藝術手法,在表現畸形的資本主義社會和扭曲了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方面,有獨特的力量。他的私人收藏,包括他自己及朋友的作品,都已捐贈給法國政府。巴黎建有畢卡索博物館

畢卡索是20世紀現代藝術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遺世的作品達二萬多件,包括油畫、素描、雕塑、拼貼、陶瓷等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