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四門

扯四門

扯四門是京劇表演專業術語,指表現行路的一種常用的程式。

概述

扯四門扯四門

扯四門是京劇表演中表現行路的一種常用的程式。您看《武家坡》的薛平貴一出場,邊唱邊走,表示他從西涼國走到了武家坡前。這可不能亂走

特點

從台簾里唱第一句,出場後到台中心偏上場門(從觀眾席看即舞台的左邊)的一邊,也就是稱為九龍口的地方唱第二句;到台口中央唱第三句;到上場門一側的台口唱第四句;回到台中央唱第五句;到下場門台口(即舞台的右邊)唱第六句;再回到台中央的台口,從第七句唱到完。所謂扯四門,就是從第三句到第七句要由中到左,由左到中,再由中到右,由右到中變換四個位置。這是一個人扯四門,如《雪杯緣》的付氏有義子莫祿跟隨;《借趙雲》的劉備有兩個旗牌跟隨;《借東風》的諸葛亮有四或八個雲童跟隨(指原富連成演法);《法門寺》趙廉在押解人犯時的唱段有四衙役和眾多犯人跟隨;《戰太平》的花雲和《鎖五龍》的單雄信各有四個刀斧手跟隨;《打龍袍》的李太后回朝有大小太監跟隨。他們在扯四門時,演唱的演員在中間唱,跟隨者要按站門分列兩邊,演唱者往上場門台口走,跟隨者則轉向下場門,但原站門的位置,方向變,隊形不變,這樣跟隨者轉四次正好一周,回歸原位,等於站門換了四個地方,這也就是所以稱為扯四門的原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