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熊貓基地

成都熊貓基地

成都大熊貓基地,是一個專門從事瀕危野生動物研究、繁育、保護教育和教育旅遊的非營利性機構。成都大熊貓基地位於成都北郊斧頭山山側的淺丘上,建成了科研大樓、開放研究實驗室、獸醫院、獸舍和熊貓活動場、天鵝湖、大熊貓博物館、大熊貓醫院、大熊貓廚房等,形成竹木蒼翠,鳥語花香,集自然山野風光和優美人工景觀為一體,適宜大熊貓及多種珍稀野生動物生息繁衍的生態環境。大熊貓基地是以造園手法模擬大熊貓野外生態環境,綠化覆蓋率達96%,建設了適宜大熊貓及多種珍稀野生動物生息繁衍的生態環境。這裡常年養著80餘只大熊貓以及小熊貓、黑頸鶴、白鶴等珍稀動物。

基本信息

科學研究

研究目標

通過動物園、科研中心、繁育中心及仿生野放區的共同努力,維繫某個可自我維持的大熊貓遷地種群。該種群不僅是防止該物種滅絕的屏障,還可用於增進對該物種自然歷史的了解。作為一個科研機構,成都熊貓基地是一個將遷地與就地保護有機結合的典範。成都熊貓基地的目標不僅是為野外大熊貓科研提供技術支持,還希望通過加強管理來增加圈養大熊貓的數量,最終將這些個體放歸到就地熊貓種群數量減少的區域中去。

研究機構

成都熊貓基地成都熊貓基地
成都熊貓基地著重於推進中國野生動物保護的研究。大熊貓是最主要研究的目標物種之一,其它物種還包括華南虎、小熊貓及金絲猴等。研究領域包括繁殖、營養、獸醫及行為學等。在這些領域取得的進展使我們能夠為圈養物種提供最好的保護。此外,相關遷地保護和就地保護研究成果同樣可用於促進野生和圈養大熊貓種群的管理。
1997年,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在國家計委、成都市計委、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金會共同資助1500多萬建立了國內第一家開展中國特有瀕危保護研究的開放實驗室。通過努力,研究設施和人員的配備亦日趨完善,在科研及成果轉化套用上快速發展,成效顯著。2001年,在國家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和四川省科技廳支持下,四川省政府正式命名該室為“瀕危動物繁殖與保護遺傳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任命張安居教授為實驗室主任,中科院向仲懷院士為學術委員會主任。繁殖生物學、保護遺傳學和野外生態學為重點研究方向,成為我國瀕危野生動物保護領域高水平和高層次的學術研究中心之一。熊貓基地的研究能力正進一步增強。位於成都熊貓基地的研究中心大樓是一個四層樓的現代化實驗室,還同時進行公眾教育,向公眾展示我們保護中國瀕危動物方面開展的研究工作。我們擁有高素質研究隊伍,現正與國內及其它8 個國家的科學家開展合作研究。該研究中心和我們的國際合作網路為開展系統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研究領域

本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瀕危野生動物繁殖生物學、保護遺傳學、保護生態學和疫病防控等四個方向。

研究隊伍

固定人員:本實驗室現有科技人員 46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教授和研究員14人,副教授和副研究員22人,博士生導師8人,碩士生導師16人,四川省學術帶頭人5人,具博士學位的研究人員15人,45歲以下的科技人員占總人數的80%。客座人員:來自美國、日本、英國、國內大學和科研院所的博士5人、碩士10人。

研究成果

截止2006年,成都熊貓基地已獲得國家、省、市科技獎勵59項,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了文章300多篇。成都熊貓基地率先在大熊貓圈養繁育上取得了多項突破性進展,如在世界上首次使用冷凍精液人工繁殖成功大熊貓、首次在世界上繁育成活大熊貓雙胞胎。為克服圈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貓養大熊貓配種難的問題,基地在冷凍精液人工繁殖技術方面取得了多項突破。套用該技術,可成功地對雌性大熊貓進行人工授精。此外,通過運用該技術,可以使繁育中心之間更方便地交換大熊貓精液,改善圈養大熊貓種群遺傳多樣性。 精子超低溫保存技術的完善可用於野外保護。基地還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精子庫和世界唯一的大熊貓細胞庫,而為了更好地管理大熊貓圈種群,基地也協助了國際大熊貓譜系的建立。

為加強大熊貓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我們於1989 年在成都成立中國大熊貓繁育技術委員會。該機構得到了包括國家林業局、建設部、中國動物園協會、國內外動物園、自然保護區以及研究機構在內的多個機構的支持。該委員會通過大熊貓技術年會、國際學術研討會、人員培訓、學術交流及國內外大熊貓圈養繁育的協調,極大地促進了大熊貓的保護。通過長期富有成效的協調努力,大熊貓繁育技術委員會在國際大熊貓保護事業上發揮了巨大作用。

由於成都熊貓基地在熊貓保護事業上的傑出成就,在1989年和1994年兩獲得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頒發的“全球500佳”,並得到中國環保領域的最高獎項——中華綠色科技金獎。

代表性獲獎成果

1、大熊貓DNA指紋探針研製及DNA提取方法的建立 (1999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大熊貓雙胞胎育幼研究 (1993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3、大熊貓遺傳多樣性研究 (1998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4、圈養大熊貓人工授精技術的研究 (2003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5、大熊貓超早孕診斷研究 (2004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6、大熊貓細胞庫的建立 (2005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突破性進展

1、世界上首次利用冷凍精液繁殖成功大熊貓。
2、世界上首次將大熊貓雙胞胎繁育成活。
3、首次進行大熊貓親仔鑑定(DNA指紋技術和微衛星技術)
4、圈養大熊貓雙胞胎的自然哺育成功

發表論文及專著

共出版《大熊貓遷地保護理論及實踐》、《大熊貓生殖與疾病研究》、《大熊貓的生殖生理及人工繁殖》、《FORGIANTPANDA》等9本專著,在國際國內各雜誌發表論文282篇。這些成果不但提高了圈養管理水平,同時也為野外保護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持。

科研成果套用於實踐

由於成都熊貓基地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關注動物健康與福利的研究,基地以80年代搶救留下的6隻病、餓大熊貓為基礎,截止2007年,基地已成功繁殖大熊貓。109胎161仔,建立了現存108隻的世界上最大的大熊貓人工種群。

科研專家

張志和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主任,中國大熊貓繁育技術委員會主任、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動物園協會常務理事、國家林業總局大熊貓保
護管理諮詢專家組成員、四川動物學會副理事長、四川省及全國青聯委員、四川省第九次黨代會代表。獲“成都市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成都市十大傑出青年”
榮譽稱號,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和“ 2005年中國十大傑出青年提名獎”獲得者。長期從事大熊貓、小熊貓和金錢豹等瀕危野生動物保護研究及管理工作。先後主持完成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前期研究專項項目—“大熊貓繁殖生物學與保護遺傳學研究”、國家“863”項目—“大熊貓基因資源庫的建立”、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項目—“中國特有極危野生動物基因資源庫的建立”以及四川省科技條件基礎平台建設項目、省傑出青年科技基金和國際合作科研項目30餘項,獲國家級科技成果獎1項、省部級科研成果獎5項、市級科技成果獎10項,主編專著兩部,發表論文42篇。

張安居

62歲,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動物園協會副會長、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已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獨立或與人合作撰寫和主編《大熊貓生殖生理及
人工繁殖》和《大熊貓繁育及疾病研究》等專著5部,取得16項突破性研究成果。其中,使用冷凍精液人工繁育大熊貓獲得成功、大熊貓雙胞胎人工育幼成功、大
熊貓出血性腸炎防治方法的建立、大熊貓DNA指紋探針研製和糞便與固定組織全基因組DNA提取方法的建立等成果,均處於國內外同類研究領先水平;共獲得國
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次、三等獎1次;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次;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3次;二等獎1次;三等獎5次。1995年被國家授予“國家級有突
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

李光漢

61歲,四川省獸醫學學術和技術帶頭人。長期從事大熊貓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科研、獸醫和飼養管理。曾任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主任,現任中國動物園協會
常務理事與四川動物學會常務理事。在野生動物的科研、疾病防治和飼養管理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績。在國內外發表“大熊貓出血性腸炎的防治”、“大熊貓雙胞胎人
工育幼的研究”及“小熊貓人工種群遺傳多樣性研究”等高水平學術論文30餘篇, 多次參與國際學術會議交流並獲優秀論文獎。在大熊貓疾病防治、繁育及遺傳等方面主持及主研10餘項,多項成果居國內外領先水平,其中9項獲國家和部省級科技獎勵,曾獲成都市95—99年度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994年度四川省優秀專家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侯蓉
現擔任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研究中心主任,瀕危動物繁殖與保護遺傳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主持(主研)國
家、省、市、大熊貓繁育研究基金會科研項目
22項,其中分獲四川省科技進步獎3項、成都市科技進步獎5項;指導培養了12名碩士研究生;共發表論文36篇,其中5篇獲優秀論文獎,參與編著專著兩
部。2004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005年遴選為四川省傑出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並獲省青年科技基金資助。2005年獲“四川省勞動模範”和“成
都市勞動模範”稱號;“成都市青年科技之星標兵”之一。
王成東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主任助理。長期從事大熊貓、小熊貓及臨床與預防獸醫學研究工作。先後參與繁育大熊貓數量達50隻。以第1作者先後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8篇。獲四川省科技成果獎2項,成都市科技成果獎5項。
費立松
費立松,男,現任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副主任。中國動物園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動物學會會員;中國大熊貓繁育技術委
員會委員;中國華南虎保護協調委員會委員;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金會理事;《四川動物》編委;成都市科學技術協會高級會員;成都市工程技術野生動物保護專
業技術職稱資格專家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協審專家。
他從事野生動物移地保護工作以來,在大熊貓等珍稀野生動物繁育技術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主持、主研的科研課題達20餘項,獲獎13次。撰寫及翻譯發表論文70餘篇,撰寫課題技術報告、技術規程和規劃等技術資料8篇,達40餘萬字。
1995年7月被共青團成都市委授予“成都市青年科技之星標兵”稱號;1996年12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
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稱號;2001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3年月被推選為“四川省學術帶頭人後備人選”
。多次被評為成都市建設委員會、成都市林業和園林管理局的科技先進工作者和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塞娜·貝可索
塞娜·貝可索(SarahM.Bexell)博士(美國),
2005年受聘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科普教育部主管。畢業於喬治亞州大學,獲兒童早期教育博士,自然人類學碩士,科學教育碩士。擔任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
保護聯合會教育與交流委員會成員;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城市和保護區特別任務小組成員;GLOBIO理事會成員;玩耍研究協會理事會成員;大熊貓
物種生存計畫教育顧問;龜分類諮詢組教育顧問。美國動物園與水族館協會會員;比較國際教育學會成員;兒童成長研究學會成員;人類生態學學會成員;國家自然
科學教師協會成員;保護生物學學會成員;美國心理學學會成員;喬治亞州環境教育聯盟成員;國際人類學學會成員;國際動物園教育者協會成員;北美環境教育協
會成員;玩耍研究協會成員;龜類倖存聯盟成員。
塞娜·貝可索博士長期從事動物保護和環境教育研究。自1999來到中國,就開始參與並推動中國保護教育的發展。在她
的推動和幫助下,建立了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和成都動物園自己專門的保護教育部門,並協助保護教育項目的開展,同時培養了一批專職的保護教育人才,設計
了一本適合中國學生5日野營教材,並參與開發一系列的保護教育活動:親子游、校外一日游、年輕的動物學家、志願者項目、國際實習生項目等。

合作交流

日本和歌山白浜野生動物園
1994年,與日本和歌山白浜野生動物園開始進行為期10年的大熊貓國際合作繁殖計畫。現已延長3年,日方申請繼續延長合作。通過在大熊貓采精、凍精製作、幼仔的育幼等方面的合作。大熊貓“梅梅”2000、2001、2003年連續在日本產仔4隻全部成活,其創造的首例圈養大熊貓秋季發情冬季產仔成活和連產四隻大熊貓的佳績,取得了我國目前國際大熊貓合作繁殖的最好成績。
美國亞特蘭大動物園
1999年,與美國亞特蘭大動物園(ZooAtlanta,USA)(及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開始進行為期10年的大熊貓國際合作繁殖計畫。
合作項目包括:
1、大熊貓繁殖生物學研究
2、野外大熊貓數量、種群結構和遺傳多樣性研究
3、大熊貓基因資源庫的建立
4、圈養大熊貓的自然繁殖
5、大熊貓生物醫學評估。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基因組多樣性實驗室
與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基因組多樣性實驗室全面合作
合作項目包括:
1、圈養大熊貓親仔鑑定研究”等多方面的研究
2、中國貓科物種樣品庫建立(國際貓科動物樣品庫)
3、華南虎基因資源庫和保護學研究
4、野生大熊貓遺傳多樣性研究
美國施米桑林國家動物園保護研究中心
與美國施米桑林國家動物園保護研究中心開展合作研究。
合作項目包括:
1、大熊貓繁殖障礙病因
2、大熊貓、小熊貓傳染病的血清研究
3、大熊貓犬瘟熱基因工程苗研製
美國奧克蘭市東灣動物園協會
2002年,與美國奧克蘭市東灣動物園協會簽訂開展大熊貓保護研究的合作計畫。
10年大熊貓國際合作繁殖正在準備階段。省重點實驗室(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美國奧克蘭動物園協會、達維斯大學(UCDAVIS)共同就該項目開展合作研究。
美國加州奧克蘭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基金會
2002年,與美國加州奧克蘭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基金會開展籌集大熊貓保護研究資金的合作計畫。
美國奧克蘭市野生動物保護基金會與基地在美國共同籌集大熊貓保護經費。
首期資助項目款30萬美圓。
國際自然聯盟保護繁殖專家組
1996年起,與國際自然聯盟保護繁殖專家組(IUCN/SSC/CBSG)開展大熊貓生物醫學和繁殖生物學研究。
研究的項目包括:
1、大熊貓配子生物學
2、大熊貓生殖內分泌學
3、大熊貓生物醫學檢查
4、大熊貓精子庫的建立
英國曼徹斯特動物園協會
1999年,與英國曼徹斯特動物園協會開展大熊貓研究合作。
合作研究領域包括:
1、繁殖生物學
2、遺傳學研究
3、營養學研究
英國利物浦大學
合作項目包括:大熊貓微衛星引物篩選
日方慶應義塾大學
2001-2007年,與日方慶應義塾大學開展“大熊貓可食竹研究”。
在基地內、外3hm2的土地上栽植了苦竹、觀音竹、箬竹和方竹屬的兩個種竹類,總計五種約5000餘叢。現所有引種竹類均健康生長,使引種試驗獲得了初步成功。
該計畫合作總經費為3500萬日元
美國華盛頓國家動物園 
進行了大熊貓精子生理學與雄性基因資源庫的最佳化利用及大熊貓血清學研究。
其他
美國聖地亞哥動物協會、日本九州大學、日本大學、美中環境保護基金會等。

公眾教育

簡介

為提升公眾保護野生動物和環境的意識和行為,我們鼓勵採取各種方法來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動物保護機構認為野生動物的保護是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成功的保護項目需要將科學和人們應有保護行為的有效溝通結合起來。保護科學家不能僅靠自身來拯救生物多樣性,他們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來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生物多樣性。在成都熊貓基地,我們相信保護科學家和社會學家必須共同努力來促進保護工作的開展。成都熊貓基地最重要的教育功能是:讓公眾了解瀕危物種的狀況、自然棲息地保護的必要性、人類的保護行為、圈養種群的基本需求以及人類與非人類動物互動交流的樂趣等。成都熊貓基地是國家授予的“國家科普教育基地”。我們是中國第一個擁有專門保護教育部門和專業、專職教育工作者的瀕危動物保護機構,定期開展保護項目。我們是中國首家與外國就地保護教育專家合作,並在城市和邊遠農村開展保護教育的機構。我們已經設計了針對大學、中學和國小的保護教育教程,設立了年輕動物學家、志願者、教師研討班和季節性露營等保護教育項目,以幫助更多人了解並保護大熊貓及其它野生動物。

項目

夏令營
孩子的假期到了,每天上班的家長是否擔心沒有時間管教孩子?擔心孩子假期會在玩電子遊戲、睡懶覺中度過?讓您的孩子走出家門,走進大自然,學習一些關於大自然,關於動物的科學知識,並培養孩子的探索研究興趣,在這裡學會交流、學會和諧相處、學會尊重、學會奉獻愛心。
針對對象:8—12歲小孩
時間:3天—5天
國際實習生
為了滿足各國學生的研修和大熊貓喜愛者的需求,我們專門設計了國際實習生項目。如果您喜歡大熊貓,想近距離了解它們,照料它們,我們非常樂意為您提供此機會。實習期間,您將學到與大熊貓及其保護的相關知識,掌握大熊貓、小熊貓行為觀察研究方法,體驗熊貓基地員工的工作,如作大熊貓飼養員,作實驗室研究員,作大熊貓醫生等,還可以到野外大熊貓保護區遊覽大熊貓原生地的奇麗風光,探尋大熊貓生活蹤跡。
針對對象:18歲以上的中外有志人士
時間:1天—3個月
家庭游
誰不嚮往課堂外的大自然!為了讓學生校外活動更豐富多彩,更有意義,我們專為學生設計了增強綜合素質的第二課堂!
該項目為家庭提供了一個共同學習的機會。項目主題多樣,如:關愛動物、走進大自然等。活動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設計不同的活動內容,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遊戲。參與者通過不同主題可以學習到:大熊貓知識,大熊貓故事,瀕危動物的保護,寵物照顧,生物多樣性等知識。我們傳播的理念是:動物是有感情的,動物和大自然應受到尊重,家庭日常行為對大自然和動物保護起的作用。
參加“校外一日游”吧!讓學生觸摸大地,親近動物,尋找學習的靈感。學生將在熊貓基地度過很有意思的一天,同時參加此項目的教師可以根據我們提供的教具包,回到學校以後開展一系列的後續活動,讓課堂不再枯燥。
針對對象:幼稚園、國小團體
時間:1天 
年輕動物學家
大熊貓是如何彼此交流的?它們喜歡玩耍嗎?為什麼它們花如此多的時間睡覺?您是否正在尋找一個新途徑,讓學生帶著這些簡單而無定論的問題,參與研究並對研究感興趣?您是否需要一個科學項目來幫助您學校聲譽得到提升?我們可以提供幫助。參與年輕的動物學家項目。我們將到您們學校開展培訓,隨後您和您的學生將在這裡——世界級的野生動物保護研究中心進行相關課題實習研究。這裡有國際一流的技術設備,還有高水準的國內國外專家作導師。
針對對象:初、高中學生、大學生
時間:在您校兩次2小時的培訓講座
熊貓基地內實地培訓
學生根據自己興趣愛好擬定研究課題,到熊貓基地作不定時的研究
保護講座
為讓更多的人認識大熊貓,傳達動物保護理念,我們為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設計了關愛寵物、野生動物保護等不同主題的講座。我們也可以根據您的需要和年齡段專門設計講座,並帶到您的機構。我們希望讓公眾了解野生動物面臨的困境,學習愛護自然,保護動物的行為,最為重要的是培養公眾對動物及環境的認知和愛心。
針對對象:所有感興趣的機構
時間:1—2小時

旅遊信息

交通指南

自駕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北郊斧頭山,距市區10公里,有一條成都熊貓基地交通圖寬闊的熊貓大道與市區相連。
公交
乘坐1、49、53、63、64、69、71、83路公交到青龍場汽車中心站,再轉公交198路或87路即到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計程車
市中心選擇打的士前往熊貓基地遊覽,車費大概在30元左右。
捷運
成都捷運3號線熊貓大道站

票務信息

開園時間:早上8:00-下午18:00,全年開放。
門票價格:每人次58元
1、6周歲(不含6周歲)~18周歲(含18周歲)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下學歷學生購半票:29元/人(請出示戶口簿、居民身份證或學生證;香港、澳門、台灣等入境游青少年憑《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或學生證件等有效身份證明);
2、60周歲(含60周歲)至70周歲(不含70周歲)老年人購半票:29元/人(請出示老年優待證);
3、中小學生團體票:29元/人(請出示學校介紹信);
4、成人團體票:53元/人(請出示單位介紹信)。
免票政策
1、6周歲(含6周歲)以下或身高不足1.3M的兒童免票入園;
2、70周歲(含70周歲)以上老年人、離休人員、老紅軍、殘疾人、現役軍人憑有效證件和本人身份證免票入園(一級殘疾可免陪護一名)。

遊客服務

遊客中心
遊客中心坐落於景區大門進門左側40米(大熊貓博物館一樓),遊客中心建築面積為400餘平方米。
●諮詢服務:現場和藹可親、耐心細緻的工作人員可為遊客提供更多諮詢服務。
●休息設施:可容納30餘位遊客休息座位,遊客在休息之餘,還能欣賞電視節目,翻閱報紙以及基地相關的景觀宣傳資料。
●遊客中心提供了景區活動節目預告單(包括當日景區節目及階段性活動預告等),方便遊客安排行程。遊客中心
●便民服務設施:為了方便廣大遊客,工作人員還專門提供了免費飲水機、微波爐、針線包等便民服務設施。
●出租攜帶型可選擇的語音導遊設備和提供講解服務。
●郵政服務:如果遊客在遊覽完景區之後還意猶未盡,可挑選基地特有的紀念明信片郵寄給親朋好友為整個行程留下溫馨的回憶,讓生命和自然之美永遠相伴左右。
講解服務站
基地在大門入口處設定有講解服務中心,中心配置有為特殊人群服務的殘疾人輪椅、童車、老年人拐杖和語音導遊服務等,
基地正式講解人員人數為
9人,國語達標率100%,大專學歷以上9人,比例為100%,其數量與遊客接待規模相適應;基地內高級研究員18人可為遊客服務;現有中、英、日、粵
語四種。遊客可選擇中、英、日、粵語導遊以及還可以選擇高級導遊為遊客進行更專業的講解服務。遊客還可以選擇基地特別為普通遊客提供的
攜帶型可選擇播放語音導遊服務,既便捷又實惠。
停車場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擁有自配停車場,位於熊貓大道北側,基地右側。占地面積達
16000平方米;停車場地面為硬化地面,按照標準停車場用不同色彩地磚和劃線設定了停車線、停車分區,設立了回車線、分設出入口、設立停車管理亭並由專
人值管;停車場管理制度完善;停車場內覆蓋有良好的綠色植被,與周圍景觀協調;設大車停車位30餘個,小車位70餘個。停車場內部有規範的車輛停放指示,
停車位置充足。配有基地保衛人員和嚴格、規範的管理制度,為遊客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觀光車 
遊客若步行遊覽基地,整個行程需要3個小時;乘坐觀光環保電瓶車遊覽基地則需要1-1.5個小時。
注意事項:票價10元,當日有效
站點:大門口-大熊貓劇場-芭蕉林-大熊貓幼稚園-天鵝湖
醫療服務
熊貓基地專為遊客設立了醫務室(急救站),位置明顯,有專職醫護務人員,備有日常藥品、急救箱、救護擔架等,基礎設施設備齊全,處理能力強。
在景區各類指示牌、遊客中心、門票以及向遊客免費發放的遊覽圖上都明示了救援電話;與附近“核工業部成都416醫院”簽訂了運送協定。

商店和餐廳

“熊貓之家”禮品店
買一份禮品獻一份愛心
熊貓之家位於基地門區入口處右側,其位置合理,與門區建築巧妙連線,為遊客保留了寬敞的出入通道和門區觀景的空間。
熊貓之家建築外牆均採用棕褐色木質材料進行裝飾,其風格與基地門區景觀和諧搭配,與基地建築物自然相融,充分突顯了基地的生態特色;店內布局合理,貨櫃、商品擺放整齊、規範。營業人員熱情禮貌,提供中、英文雙務,為國內外遊客購物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遊客服務中心購物點
遊客服務中心購物點位於遊客服務中心內左側,為開放式購物點,面積大小適宜,功能性較強,木質貨架擺放緊湊、合理,各種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旅遊紀念品陳設規範,能一目了然地映入遊客眼帘,營造了小巧、溫馨的購物空間。
熊貓書屋
熊貓書屋購物點位於熊貓魅力劇場旁,書屋造型小巧簡潔,與熊貓魅力劇場緊湊相連,其布局明朗、書本擺放整齊有序,木質的建築外觀與基地內景觀和諧相融,呈現出了古樸生態的風格。
熊貓餐廳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內設有中餐廳、休閒露天茶座、小賣部等。中餐廳可同時容納200人就餐,廚師具有其獨特的烹飪技術,主要以傳統的川菜為主,同時具有各種旅遊套餐、會議用餐及各種檔次的筵席用餐。露天茶座可同時接待100人休閒品茶。

取得成績

獲得榮譽先後榮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頒發的"全球500佳",以及"中華綠色科技金獎","全國環境綜合治理優秀工程","四川省百佳綠化先進單位","四川省科普教育示範基地"等殊榮。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仿野生環境。人工繁育在人工繁育大熊貓方面,基地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自1980年成都動物園在世界上首次採用冷凍精液繁殖成活大熊貓以來,在僅有的原6隻大熊貓基礎上,在24年沒有新增一隻野外大熊貓種源的情況下,共繁育大熊貓109胎161仔,建立了現存108隻的全球最大圈養大熊貓人工繁殖種群。特別是從2006年至2011年度,基地創下了自建立以來歷史最好繁殖成績。其中,上世紀80年代的“美美”以繁殖7胎11仔成活8隻成為超級“英雄母親”; 90年代後的大熊貓“慶慶”和如今的“婭婭”均以繁殖9胎13仔全部成活的佳績再創新的繁育記錄。更可喜的是,人工飼養條件下的第三代大熊貓也已在基地繁育成活。科普教育為進一步開展科普教育,提高公眾保護環境、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基地於1993年建立了大熊貓博物館,它是世界上唯一的為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建立的專題博物館,已建成了大熊貓館、蝴蝶館及脊椎動物館三大相對獨立又有聯繫的展館外,先後建設了熊貓魅力劇場、互動性極強的大熊貓科學探秘館、熊貓醫院、熊貓廚房等衛星教育場館,建立的官方網站和《大熊貓》雜誌成為了開展保護教育的新型平台。形成了以人類對大熊貓的認識研究、保護拯救和飼養繁育為主題,展示、宣傳和保護大自然生物多樣性的綜合性博物館。基地開發了一系列高端旅遊項目,寓環保、科普於旅遊中,希望達到使遊客通過體驗式旅遊項目來獲得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和理念的良好效果。如,由基地專家接待遊客,對大熊貓保護知識進行全面、深入的講解;參與“當一天飼養員”項目,在基地工作人員的指導下給熊貓餵食,照顧幼年大熊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