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羽葉欒樹

復羽葉欒樹

中文名:復羽葉欒樹,別名燈籠樹、搖錢樹。復羽狀複葉者,圓錐形花序頂生,黃花,花瓣基部有紅色斑,雜性;蒴果卵形,腫囊狀3棱。蒴果橢圓形,頂端鈍頭而有短尖。花期8—9月,果期10—11月。樹冠傘形,花黃色,蒴果秋天變紅色,艷麗。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深根性,適應性強,耐乾旱,抗風,抗大氣污染,速生。主要分布在中南及西南等地,是觀賞樹種。

基本信息

植物信息

屬中文名 欒樹屬
屬拉丁名 Koelreuteria
種中文名 復羽葉欒樹
種拉丁名 Koelreuteria bipinnata Franch.
種下等級 Koelreuteria bipinnata Franch. var. puberula Chen; 種下等級:b.Koelreuteria bipinnata Franch. var. integrifoliola (Merr.) T. Chen
生境 生境: 村邊, 乾旱山谷, 乾熱河谷, 溝邊, 林緣, 丘陵, 山坡, 山坡疏林中, 山坡雜木林中, 石灰岩山林中, 石灰岩山坡 , 石灰岩山坡向陽地, 疏林中
海拔下限 100
海拔上限 2500
是否中國特有
是否引種栽培 非人工引種栽培
國內分布 江蘇省, 安徽省, 上海市, 浙江省, 江西省, 福建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廣東省, 廣西自治區, 重慶市, 四川省, 貴州省, 雲南省, 中國

形態特徵

復羽葉欒樹復羽葉欒樹

喬木,高可達20餘米;皮孔圓形至橢圓形;枝具小疣點。葉平展,二回羽狀複葉,長45-70厘米;葉軸和葉柄向軸面常有一縱行皺曲的短柔毛;小葉9-17片,互生,很少對生,紙質或近革質,斜卵形,長3.5-7厘米,寬2-3.5厘米,頂端短尖至短漸尖,基部闊楔形或圓形,略偏斜,邊緣有內彎的小鋸齒,兩面無毛或上面中脈上被微柔毛,下面密被短柔毛,有時雜以皺曲的毛;小葉柄長約3毫米或近無柄。圓錐花序大型,長35-70厘米,分枝廣展,與花梗同被短柔毛;萼5裂達中部,裂片闊卵狀三角形或長圓形,有短而硬的緣毛及流蘇狀腺體,邊緣呈齧蝕狀;花瓣4,長圓狀披針形,瓣片長6-9毫米,寬1.5-3毫米,頂端鈍或短尖,瓣爪長1.5-3毫米,被長柔毛,鱗片深2裂;雄蕊8枚,長4-7毫米,花絲被白色、開展的長柔毛,下半部毛較多,花葯有短疏毛;子房三棱狀長圓形,被柔毛。蒴果橢圓形或近球形,具3棱,淡紫紅色,老熟時褐色,長4-7厘米,寬3.5-5厘米,頂端鈍或圓;有小凸尖,果瓣橢圓形至近圓形,外面具網狀脈紋,內面有光澤;種子近球形,直徑5-6毫米。花期7-9月,果期8-10月。

使用價值

速生樹種,常栽培於庭園供觀賞。木材可制家具;種子 油工業用。

復羽葉欒樹復羽葉欒樹

根入藥,有消腫、止痛、活血、驅蛔之功,亦治風熱咳嗽,花能清肝明目,清熱止咳,又為黃色染料。

作用

1、木料較為脆,比較易加工,能拿來做板料另有效具等等2、全冠欒樹花是蜜源,與樹皮可作為黃色燃料,同時嫩葉可以醃製食用,老葉還能提制栲膠。

3、其種子不但可以供制胰子、潤滑油等,還可榨油。欒樹還可以作為水土連結、荒山綠化樹種、防護林等用處。

4、美化環境,園林綠化是美化都會的一個緊張本領。一個都會的優美,除了在都會計畫計畫、施工上善於使用都會的地形、門路、河濱、修建共同環境,機動奇妙地表現都會的優美外,淨化氛圍,園林植物對淨化氛圍有奇特的作用,它能吸滯菸灰和粉塵,能吸取有害氣體,吸取二氧化碳並放出氧氣,這些都對淨化氛圍起了很好的作用。

5、調治天氣,樹木具有吸熱、遮蔭和增長氛圍濕度的作用。

6、削弱噪聲 ,都會中工場林立,生齒會合,車輛運輸頻仍,種種呆板馬達的聲響喧華,汽車、火車、船舶、飛機、修建工地的轟鳴尖叫,常使人們處於噪聲的環境裡,不但影響人們的正常生存,妨礙就寢和發言,欒樹可以幫我們辦理。

7、殺去世細菌,氛圍中散布著種種細菌,又以都會大眾場合含菌量為最高。植物可以淘汰氛圍中的細菌數目,一方面是由於綠化地域氛圍中的塵土淘汰,從而淘汰了細菌,另一方面植物自己有殺菌作用。

8、監測環境 ,植物是有生命的工具,它和四周的環境有著親昵的接洽,環境條件起變革,在植物體上就會產生反響。在環境污染的環境下,污染物質對植物的迫害也同樣會在植物體上以種種情勢表現出來。

9、防火防震,很多植物有防火功效。由於這類樹木自己不易著火,因此在都會衡宇之間多種這類樹種,可以起攔截火勢伸張的作用。

10、增長收益,搞好綠化植樹可以提供產業質料和別的多種林副產物。

基本內容

別名: 燈籠樹、搖錢樹

英 文 名: Bougainvillea Goldraintree

拉 丁 名: Koelreuteria bipinnata

科名: 無患子科

屬名: 欒樹屬

生態分類: 木本植物 > 落葉喬木類

適應地區

中南及西南.中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林區(主要城市:武漢、沙市、黃石、宜昌、南昌、景德鎮、九江、吉安、井岡山、贛州、上海、長沙、株洲、岳陽、懷化、吉首、常德、湘潭、衡陽、邵陽、桂林、溫州、金華、寧波、重慶、成都 、都江堰、綿陽、內江、樂山、自貢、攀枝花、貴陽、遵義、六盤水、安順、昆明、大理)

形態特徵

復羽狀複葉者,圓錐形花序頂生,黃花,花瓣基部有紅色斑,雜性;蒴果卵形,腫囊狀3棱。蒴果橢圓形,頂端鈍頭而有短尖。花期8—9月,果期10—11月。樹冠傘形,花黃色,蒴果秋天變紅色,艷麗。

生長習性

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深根性,適應性強,耐乾旱,抗風,抗大氣污染,速生。

繁殖培育

播種繁殖。種皮堅硬,不易透水,最好秋播或沙藏層積越

一、採種:10月下旬至11月,當圓球形種粒變為褐色時,要即時採種,不然將自行脫落。收回後去掉果皮、果梗,淨種子攤晾3至5天,裝入布袋或紙袋貯藏。12月中下旬將種子取出,與多於種子量3倍左右的濕沙混合,堆放在室內,堆高20至30厘米,上蓋草簾,要經常翻倒,視濕度大小補充水分,保持含水量10%左右。

二、播種:春季3月播種,在選擇好的地塊上施基肥,撒呋喃丹顆粒劑或鋅硫磷顆粒劑每畝6至8斤用於殺蟲。耕耙後作平床,床寬1米,長度視管理方便而定,一般不超過20米。每畦播4行。開溝深3厘米,種子中混的沙不必篩出,將種子和沙均勻撒在溝里,復土2厘米,輕踩一遍作為鎮壓,隨即用小水澆一次,復稻草,約20天苗出齊,撤去稻草。苗高10厘米時間苗,以株距10至15厘米間苗後結合澆水施追肥。第一次追肥量應少,每畝5至6斤氮素化肥,以後隔15天施一次肥,肥量可稍大。

三、苗期管理:要經常鬆土、除草、澆水,保持床面濕潤,秋末落葉後大部分苗木可高達2米,地徑粗在2厘米左右。將苗子掘起分級,第二年春移植,移植前將根稍剪短一些,移植結束後從根莖處截去苗乾,即從地表處平茬,隨即澆透水。發芽後要經常抹芽,只留最強狀的一芽培養成主幹。生長期經常鬆土、鋤草、澆水、追肥,至秋季就可養成通直的樹幹。當樹幹高度達到分枝點高度時,留主枝,3至4年可出圃。

栽培

復羽葉欒樹的栽植培育不能疏忽,特別是栽植後的三年里,所要注意的東西有很多。復羽葉欒樹需在未萌芽時栽植,栽植時間應該是為初春和冬天前,如果是裸根苗可以採取造林的方法“三復二踩一提苗”進行栽植。

需要對苗木進行一二級的分苗,如果起苗時土壤比較乾燥可以先澆水潤根,這樣的情況不應使用強拔,用機械鬆土之後再起苗。為了提高復羽葉欒樹栽植的成活率,促進苗木能更好的生長,栽植時可採取黃心土和鎂、磷、鈣,按10:1配合,再加適量的苗圃地的泥土和移栽用的ABT生根粉混合做成泥漿,對復羽葉欒樹的根系包裹漿根,再包裹地膜防止根系水分乾枯。

景觀用途

庭蔭樹、風景樹。欒樹屬落葉喬木,春季嫩葉多呈紅色,夏葉羽狀濃綠色,秋葉鮮黃色,花黃滿樹,國慶節前後其蒴果的膜質果皮膨大如小燈籠,鮮紅色,成串掛在枝頂,如同花朵。有較強的抗煙塵能力,是城市綠化理想的觀賞樹種。

栽植管理

1.移植:欒樹屬深根性樹種,宜多次移植以形成良好的有效根系。播種苗於當年秋季落葉後即可掘起入溝假植;翌春分栽。由於欒樹樹幹不易長直,第一次移植時要平茬截乾,並加強肥水管理。春季從基部萌櫱出枝條,選留通直、健壯者培養成主幹,則主幹生長快速、通直。第一次截乾達不到要求的,第二年春季可再行截乾處理。以後每隔3年左右移植一次,移植時要適當剪短主根和粗側根,以促發新根。欒樹幼樹生長緩慢,前兩次移植宜適當密植,利於培養通直的主幹,節省土地。此後應適當稀疏,培養完好的樹冠。

2.整形修剪:欒樹樹冠近圓球形,樹形端正,一般採用自然式樹形。因用途不同,其整形要求也有所差異。行道樹用苗要求主幹通直,第一分枝高度為2.5米至3.5米,樹冠完整豐滿,枝條分布均勻、開展。庭蔭樹要求樹冠龐大、密集,第一分枝高度比行道樹低。在培養過程中,應圍繞上述要求採取相應的修剪措施。一般可在冬季或移植時進行。

3.栽植:欒樹作為綠化樹種,在城市街道一般以株距5_8米為宜,作為道路中心隔離帶可以適當縮小株距。公路綠化作為行道樹一般株距5-10米,也可與女貞、塔柏等常綠樹種搭配栽植,效果較好。大多數欒樹都以黃山欒樹為主,因其抗寒性較弱,因此北方儘量以春季栽植為主,秋季栽植應採取防寒措施;南方栽植春秋兩季均可進行。大苗栽植最好帶上土球,胸徑3厘米以上的大苗,可根據實際情況抹頭定桿栽植。鋸口最好塗防腐劑,減少水分蒸發,栽時根系要舒展,栽後及時澆水,以保證樹木成活。欒樹生長迅速,每年落葉後可根據情況適當進行修剪,以保持良好樹形。

採集信息

中文種名 復羽葉欒樹
拉丁學名 Koelreuteria bipinnata Franch
植物照片 ColPlants
科名 無患子科
採集時間 2009年11月04日
採集地點 吉首市乾州
採集人 周建軍、徐亮
採集樣品類型 種子、
引種材料類型 種子、
生活型 大型喬木、落葉、
生態環境 草地、
坡向 北向
土壤 黃壤
地形 平地、
群落及主要伴生植物 栽培,烏桕、苦楝、白背葉、千根草、忍冬、三葉鬼針草。
花顏色 黃色
果實顏色 棕黃色
種子顏色 黑色
根顏色 白色
莖顏色 灰褐色
葉子顏色 深綠色
花期 7月
果期 10月
平均鮮重(kg/m2) 5.5(kg/株)
平均乾重(kg/m2) 2.5(kg/株)
單位面積株數估算(株/ha) 30
分布 普遍、
單位面積產量 20(kg/ha)
地區蘊藏量評估 蘊藏量較大。
油脂含量初檢 >15%
當地利用情況 利用較少。
標本鑑定人 張代貴

冬季養護

一, 澆凍水

澆封透水和返青水:在土壤封凍前澆一次透水,土壤含有較多水分後,嚴冬表層地溫不至於下降過低、過快,開春表層地溫升溫也緩慢。澆返青水一般在早春進行,由於早春晝夜溫差大,及時澆返青水,可使地表晝夜溫差相對減小,避免春寒危害植物根系。

二, 施有機肥

欒樹有機肥以秋施為好,增強欒樹越冬防寒能力。施有機肥後,冬、春季被微生物不斷分解和釋放熱量,有利於提高地溫,對預防根系凍害具有良好作用。

三, 包裹和塗白

樹幹包裹和塗白有利於樹幹防護過冬。

1.樹幹包裹:多在入冬前進行,將新植欒樹或不耐寒品種(如黃山欒)的主幹用草繩或麻袋片等纏繞或包裹起來,高度可在1.5至2米左右。

2.樹幹塗白:一般在秋季進行,用石灰水加鹽或石硫合劑對樹幹塗白,利用白色反射陽光,減少樹幹對太陽輻射熱的吸收,從而降低樹幹的晝夜溫差,防止樹皮受凍。另外此法對預防害蟲也有一定的效果。

病蟲防治

復羽葉欒樹流膠病此病主要發生於樹幹和主枝,枝條上也可發生。發病初期,病部稍腫脹,呈暗褐色,表面濕潤,後病部凹陷裂開,溢出淡黃色半透明的柔軟膠塊,最後變成琥珀狀硬質膠塊,表面光滑發亮。樹木生長衰弱,發生嚴重時可引起部分枝條幹枯。

該病可由多種原因引起,大致可分為生理性流膠,如凍害、日灼,機械損傷造成的傷口,蟲害造成的傷口等;還有侵染性流膠,細菌、真菌都可引起流膠,目前致病病菌尚不清楚。

防治措施:(1)刮疤塗藥。用刀片刮除枝幹上的膠狀物,然後用梳理劑和藥劑塗抹傷口。(2)加強管理,冬季注意防寒、防凍,可塗白或塗梳理劑。夏季注意防日灼,及時防治枝幹病蟲害,儘量避免機械損傷。(3)在早春萌動前噴石硫合劑,每10天噴1次,連噴兩次,以殺死越冬病菌。發病期噴百菌清或多菌靈800至1000倍液。

復羽葉欒樹蚜蟲欒樹蚜蟲為同翅目、蚜科,是欒樹的一種主要害蟲,主要危害欒樹的嫩梢、嫩芽、嫩葉,嚴重時嫩枝布滿蟲體,影響枝條生長,造成樹勢衰弱,甚至死亡。發生規律:一年數代,以卵在芽縫、樹皮裂縫處過冬。次年4月上旬欒樹剛發芽時,過冬卵孵化為若蚜,此時多棲息在芽縫處,與樹芽顏色相似。4月中旬無翅雌蚜形成,開始胎生小蚜蟲;4月下旬出現大量有翅蚜,進行遷飛擴散,蟲口大增;4月下旬至5月份危害最嚴重,枝條嫩梢,嫩葉布滿蟲體,吸食樹木養分,受害枝梢彎曲,葉片捲縮,樹枝、樹幹、地面都灑下許多蟲尿,既影響樹木生長,又影響環境衛生;6月中旬後,蟲量逐漸減少;至10月中下旬有翅蚜遷回欒樹,並大量胎生小蚜蟲,危害一段時間後,產生有翅胎生雄蚜和無翅胎生雌蚜,交尾後產卵過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