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葉欒樹

複葉欒樹

複葉欒樹原產於中國大陸,是一種美麗的觀賞植物,常被栽種於庭園作觀賞用途。複葉欒樹對土壤的要求不高,在排水差或較乾燥的泥土也能生長良好,但適宜種植於有充足陽光的環境下。產地如江蘇、山東、安徽、河南等地。

基本信息

辨別特徵

複葉欒樹複葉欒樹
複葉欒樹生長迅速,樹冠廣大,多被種植在路旁作遮蔭樹。
複葉欒樹的花期在夏季,黃色的小花布滿樹冠頂部,然後在秋季再長出紅褐色、形狀像楊桃的果實。
知多一點點複葉欒樹的木材可用來制家俱,種子的油可作工業用途。
此外,複葉欒樹的根可入藥,有消腫、止痛、活血等功效;花能清肝明目,清熱止咳。

形態特徵

複葉欒樹複葉欒樹
樹形高大而端正,高達20米或以上,枝幹挺直,易折斷,上有小疣點。樹皮呈褐色,上有圓形至橢圓形皮孔。葉互生,二回羽狀複葉,呈橢圓形,長45至70厘米。每片葉有9至17片小葉;小葉葉端短尖,基部呈闊圓形,邊緣有鋸齒,呈紙質或近乎革質。花細小,黃色,芳香;每朵花由4枚長圓披針狀的花瓣組成。花聚生於頂部成一大型圓錐形花序。橢圓形蒴果,具三棱;初時呈淡紫紅色,成熟時轉為紅褐色。形狀像楊桃的果實。
欒樹為落葉喬木,高可達15mm,樹皮灰褐色,小枝稍有棱。無頂芽,皮孔明顯。奇數二回羽狀複葉,小葉7~17片,對生於總葉軸上,卵狀長橢圓形,邊緣有不規則粗鋸齒,近基部常有深裂片,背面沿脈有毛。花金黃色,成頂端的大圓錐花序。蒴果膨大,成熟時紅褐色或桔紅色,果皮薄膜質,三角狀卵形,似燈籠。種圓形,黑色。花期6~8月,果熟期9月底至10月。
常見栽培的還有變種黃山欒樹(var. intergri fola),又名山膀胱,全緣葉欒樹,落葉喬木,小枝棕紅色,密生皮孔。小葉7~9片,全緣或有稀疏鋸齒。花黃色。蒴果紅色。主要分布於我國西南部及中部。復羽葉欒樹(K.bipinnata),落葉喬木,高達20m,花黃色,果紫紅色,二回羽狀複葉。欒樹的栽培品種有:九月欒(Jeptember),花期為8~9月;塔形欒(fastigiata),樹冠塔形;它們都可以用嫁接的方法進行繁殖。主產於我國亞熱帶西南部,都可用播種繁殖,而且都適宜用作庭蔭樹和行道樹。
欒樹為陽性樹種,喜光,稍耐陰,喜濕潤的氣候,但對寒冷和乾旱有一定的忍耐力。對土壤要求不很嚴格,耐瘠薄,喜生於石灰質土壤。也能耐鹽漬及短期水澇,在微酸與微鹼性的土壤上都能生長,在濕潤肥沃的土壤中生長良好。為深根性樹種,萌櫱力強,幼樹生長較慢,以後漸快。有較強的抗煙塵能力,對二氧化硫有較強的抗性。

產地分布

產於中國北部及中部,北自東北南部,南到長江流域及福建,西到甘肅東南及四川中部均有分布,而以華北較為常見;日本朝鮮亦多。多分布於海拔1500m以下的低山及平原,最高可達海拔2600m。

生長習性

複葉欒樹對土壤的要求不高,在排水差或較乾燥的泥土也能生長良好,但適宜種植於有充足陽光的環境下。

觀賞套用

複葉欒樹複葉欒樹
複葉欒樹生長迅速,樹冠廣大,多被種植在路旁作遮蔭樹。花期在夏季,黃色的小花佈滿樹冠頂部,然後在秋季再長出紅褐色、形狀像楊桃的果實枝葉茂密而秀麗,春季紅葉似醉,夏季黃花滿樹,秋葉鮮黃,入秋丹果盈樹,均極艷麗,是極為美麗的行道觀賞樹種。特別是到10月,紅色碩果纍纍,形似燈籠,掛滿枝頭,扶以綠葉,奇麗多姿,為城市秋季園林增添了諸多行道美景。

繁殖方法

第一步首先要採種,10月下旬至11月,當圓球形種粒變為褐色時,要即時採種,不然將自行脫落。收回後去掉果皮、果梗,淨種子攤晾3至5天,裝入布袋或紙袋貯藏。12月中下旬將種子取出,與多於種子量3倍左右的濕沙混合,堆放在室內,堆高20至30厘米,上蓋草簾,要經常翻倒,視濕度大小補充水分,保持含水量10%左右。
第二步就是播種,春季3月播種,在選擇好的地塊上施基肥,撒呋喃丹顆粒劑或鋅硫磷顆粒劑每畝6至8斤用於殺蟲。耕耙後作平床,床寬1米,長度視管理方便而定,一般不超過20米。每畦播4行。開溝深3厘米,種子中混的沙不必篩出,將種子和沙均勻撒在溝里,覆土2厘米,輕踩一遍作為鎮壓,隨即用小水澆一次,覆稻草,約20天苗出齊,撤去稻草。苗高10厘米時間苗,以株距10至15厘米間苗後結合澆水施追肥。第一次追肥量應少,每畝5至6斤氮素化肥,以後隔15天施一次肥,肥量可稍大。
第三步非常重要,苗期管理:要經常鬆土、除草、澆水,保持床面濕潤,秋末落葉後大部分苗木可高達2米,地徑粗在2厘米左右。將苗子掘起分級,第二年春移植,移植前將根稍剪短一些,移植結束後從根莖處截去苗乾,即從地表處平茬,隨即澆透水。發芽後要經常抹芽,只留最強狀的一芽培養成主幹。生長期經常鬆土、鋤草、澆水、追肥,至秋季就可養成通直的樹幹。當樹幹高度達到分枝點高度時,留主枝,3至4年可出圃。

施肥管理

複葉欒樹複葉欒樹
施肥是複葉欒樹生長期間的一種營養來源途徑,對於欒樹也是一樣,而欒樹的肥料的選擇也要憑據差另外時期來相應的施肥。
複葉欒樹幼苗施肥是培養壯苗的一個緊張步伐,幼苗在長出來之後,應水肥聯合來舉行灌溉,以包管欒樹幼苗可以很好的吸取營養。在生長旺期應施以氮肥為主的速效性肥料,使欒樹可以快速的生長。到了秋日就應該停施氮肥,施鉀、磷肥為主,促進複葉欒樹的木質化形成,增長欒樹的防寒本領。冬季則必要施一些田舍肥等有機肥作為基肥,為欒樹苗木起到提扶養分及保溫的作用。
在隨著複葉欒樹不停的生長,肥料的量也必要漸漸的增長,來包管生長所必要的營養。一樣通常第一次追肥量應少,每畝2500g至3000g氮素化肥,以後每半個月施一次肥,肥量可稍大。大苗培養一樣通常當乾高度到達分枝點高度時,留主枝,3年至4年可出圃。一年生苗乾不直或達不到定乾尺度的,翌年平茬後重新培養
可以說複葉欒樹施肥是其可否成為良好苗木的一個技能要點,只有掌握了複葉欒樹施肥的要點,才氣因苗施肥,培養出優質的欒樹苗木。

景觀用途

欒樹發芽較晚,落葉較早,綠葉期很短。欒樹的作為景觀用途卻有很多的用途,欒樹夏日開滿枝頭的黃花,秋天掛了樹冠的紅果,宜作庭蔭樹、園景樹及行道樹栽培。適用地區如山東、江蘇、上海、浙江、北京天津河南、河北、湖北等地,綠化效果顯著,栽植當年既有特別好的景觀觀賞價值。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