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壯效應

復壯效應

復壯效應,一般指動植物自身特性的提高和改良,通過自身的改性提高各項能力的效應。用於管理學寓意企業的自我恢復能夠使企業獲得更強的競爭力。定義:恢復品種的原有優良特性並提高種子的活力。能自我恢復,往往也恢復得最好。

簡介

復壯,是指對已衰退的菌種(群體)進行純種分離和選擇性培養,使其中未衰退的個體獲得大量繁殖,重新成為純種群體的措施。狹義的復壯是一消極措施,一般指對已衰退的菌種進行復壯;廣義的復壯是一積極的措施,即在菌種的生產性狀未衰退前就不斷進行純種分離生產性狀測定,以在群體中獲得生產性狀更好的自發突變株。

復壯效應寓意積極的態度,不藉助外部力量,靠自身的能力,在失敗與挫折中重新煥發新的力量,在已經失敗後重新走上正規。通過自身的恢復,往往能夠產生更大的潛能。

實例

1.

復壯效應華南虎的復壯方案
放虎歸山復壯華南虎“野”到什麼程度
龍巖市在1998年啟動了旨在拯救華南虎的繁育野化工程,希望通過人工繁育、野化餵養,逐步恢復華南虎野外獨立生活和繁殖的能力,放虎歸山,復壯華南虎種群。4年過去了,這些華南虎“野”到了什麼程度?

2.誰也沒見過野虎真身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研究生柯利思,在福建上杭縣的梅花山密林里苦尋華南虎。“要是真的碰到老虎”,他對中國同伴說,“我上去如果讓它吃掉了,你一定要拍下照片。”

多年來,儘管中外專家一致認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梅花山是“現有華南虎數量最多、活動最頻繁的區域”,但始終沒有人能確證見過野生華南虎的真身。

已在大學教書的柯利思,今年還想來尋虎。雖然野虎依舊難覓,而在初具規模的梅花山中國虎園里,他可以看到正在變野的華南虎了。這裡有兩隻在原野式環境下出生、成長的l歲幼虎。

華南虎又稱中國虎,是中國特有的虎亞種。據專家分析,目前中國野外殘存的華南虎僅二三十隻,加上動物園系統圈養的50多隻,總數不超過百隻,比大熊貓更為稀少,列世界十大瀕危動物之首。

地處閩西龍巖市的梅花山,被譽為“華南虎最理想的棲息地”、“華南虎的故鄉”。在這裡,人們近年來先後發現華南虎爬掛56處、足跡6個。

3.“野心勃勃”的放虎歸山計畫
1998年,龍巖市啟動了旨在拯救華南虎的繁育野化工程,希望通過人工繁育和野化豢養,逐步恢復華南虎野外獨立生活和繁殖的能力,放虎歸山,復壯華南虎種群。這項已先期投入近2000萬元的工程,去年8月獲國家林業局立項,計畫總投資逾億元,其中今明兩年投資2036萬元;規劃到2010年,通過繁殖和野化餵養,梅花山華南虎數量達到100隻。

以梅花山華南虎繁育野化研究中心為核心的中國虎園,位於海拔1200多米的上杭縣步雲鄉馬坊村茶盤洞山場,規劃占地面積7000多畝,設有野化豢養區和草食動物區等。

自有虎園起就與虎相伴的科研人員傅文源介紹說,目前虎園豢養著8隻華南虎,4雄4雌,編號單者為雄、雙者為雌。這些“百獸之王”剛來時,見了羊都害怕。經過幾年的野化豢養,它們捕食動物和適應野外生活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開始陸續擺脫在動物園養成的習性,二、四、六號母虎和兩隻幼虎的野性更足,捕食技能和攻擊行為已接近野虎。

畢業於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專業的傅文源,不僅是科研人員,還是飼養員。儘管豢養虎要求飼養員儘量不與虎接觸,但他對每隻虎的習性仍了如指掌。一號、二號、三號虎1998年9月從蘇州動物園引進,當時僅1歲多,野化豢養後提前一年進入成熟期。傅文源說,二號母虎最早連雞都怕,半年後開始捕食,捕食動作與野虎接近,都是先伏擊後猛撲咬脖子。二號虎捕山羊時還懂得迂迴包抄,讓山羊措手不及。一號和三號雄虎是兩兄弟,一號長得漂亮,生性懶,餓了才捕食;三號體形剽悍,捕食能力卻最差,僅捕過一隻

蘇州動物園來的虎,天冷時或下雨天喜歡回虎籠,而2000年6月從桂林熊虎山莊引進的四號、五號和六號虎則不會回籠。總的來看,桂林虎更喜歡野外環境,更為兇悍,捕食能力也更強。

四號虎與五號虎交配成功,於去年7月產下了3隻虎崽,其中兩隻存活,創下了世界上高海拔地區原野式環境下南虎成功散養的繁殖記錄。傅文源連稱四號虎“母性好”:“四號虎很愛虎崽,完全自己哺育,省去了人工哺育的許多麻煩。母虎自己帶崽,也是一種野性的回覆。”

編號為七、八號的兩隻小虎,現在已將近1歲,生長很快。剛出生時,體重僅1.5公斤,1個月後增加到5公斤,現在達80公斤左右。這兩隻小虎長到兩個多月時即被放出虎籠散養,受到特殊的野化訓練。五六個月大時,它們會主動攻擊捕食山羊,到目前已捕食二三十隻。兩隻小虎特別喜歡野外環境,虎籠門一開就“嗖”地竄出,在草叢中、岩石下、水池裡盡情嬉戲,很不情願回虎籠。

4.恢復老虎食物鏈還很難
傅文源說:“華南虎恢復了一些野性,但現有種虎已不可野化,只有通過其後代一代代地逐漸野化。”老虎是食物鏈中的頂級動物,放虎歸山要有整個食物鏈做保證。這就需要把已被破壞的生態一點點恢復起來。

套用

復壯效應環保
充分發揮生態自我修復能力,是復壯效應在環境治理中的體現。
陝北地區,到處生機盎然,過去裸露的黃土被草、灌、喬覆蓋了。這是當地人民在中國實行退耕還林等大好政策促進下,一方面加大小流域綜合治理,一方面利用生態自我修復能力實施封禁治理的結果。
1.在加強人工治理的同時,注重尊重自然,充分發揮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
新中國成立以來,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特別是1997年江澤民總書記作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再造秀美山川的重要批示後,中國的水土保持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投入加大,治理進度加快,工程質量和效益提高。從1998年開始治理面積年年突破5萬平方公里。到2001年底,中國累計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6萬平方公里,實施封育保護面積60多萬平方公里,水土保持設施每年可攔蓄泥沙15億噸。通過小流域綜合治理,興建小型微型水利水保工程上百萬處,興修梯田壩地等基本農田2.24億畝,增產糧食2492.72億公斤。治理區農業生產條件的顯著改善,使4000萬貧困人口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水土保持工程被民眾譽為“德政工程”“致富工程”。
儘管如此,從社會經濟發展對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要求來看,治理速度遠遠不能滿足要求。第二次遙感普查結果表明,中國亟待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積仍有約210萬平方公里,大江大河中上游地區、風沙區水土流失嚴重,生態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防治任務十分艱巨。按照這樣的治理速度和投入水平,需要近半個世紀才能初步治理一遍,而且需要數千億元資金。形勢逼人,必須調整思路,尋找新的防治對策。
中國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將其確立為21世紀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的基礎工程,作為西部大開發的四個戰略重點之一。江澤民總書記指出:西部大開發要有新思路。朱鎔基總理在“十五”計畫綱要報告中談到生態建設時,特彆強調指出“要注重發揮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水利部部長汪恕誠多次強調要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思想,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充分發揮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加快植被恢復和生態系統改善。
依靠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恢復植被,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是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一次重大戰略調整。
復壯效應生態恢復
2.發揮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是快速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之一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副司長劉震告訴記者,實行封育保護,加強管護,依靠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恢復自然植被,不僅能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的速度,儘快改善生態環境,而且省錢、省工、效果好。一般圍欄封禁治理每畝只需15~20元,而人工種樹種草每畝需70~150元。據中國“長治”工程統計,10年治理,採取封禁治理面積是小流域綜合治理面積的1/3,而投資僅是總投資的7.68%。
從實施封禁治理的效果看,在降雨量豐沛的南方地區實行封禁治理,三五年即可恢復植被。那么乾旱的北方地區,特別是黃土高原和風沙線上,這種辦法可行嗎?內蒙古烏蘭察布盟陝北吳旗縣的成功實踐可以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
烏蘭察布盟地處塞北,是典型的乾旱半乾旱地區,但歷史上也曾經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地方。近半個世紀以來,由於大面積毀林開荒、墾草種糧,生態遭到嚴重破壞。到1994年全盟2400萬畝耕地有73%沙化,天然草場有一半沙化退化,有的地方已經到了沙進人退的地步。人均12畝耕地卻沒有解決吃飯問題,烏蘭察爾蒙66萬人處於貧困線以下。
烏蘭察爾盟提出封山禁牧的“進一退二還三”戰略,即修建1畝高標準的旱澇保收的基本農田,退兩畝陡坡耕地或草場耕地,還三四畝草、灌、喬。到2000年,6年治理面積比前45年的總和還多1354平方公里,林草植被覆蓋率由1994年的20%提高到40%。不僅如此,在耕地減少一半的情況下,糧食總產和農牧民純收入實現了翻番。
吳旗縣的歷史性變化一樣驚人、喜人。吳旗地處延安市西北部,山大溝深,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十分惡劣。雖然中國每年都投入不少資金,但因水土流失面積過大,錢總是不夠花,治理速度不盡如人意。1998年,吳旗縣在中國率先實行“封山禁牧,舍飼養羊”。3年後的2000年,該縣除保留30萬畝耕地發展高效農業外,其餘155萬畝坡耕地一步退耕到位,滿山遍野長滿了紫花苜蓿、檸條、沙打旺沙棘山杏山桃和野草,創造了中國生態建設前所未有的好成績。
烏蘭察布蒙和吳旗縣的生態建設之所以能從整體上突破,主要是通過封禁治理,調整農業生產結構,為農牧民找到了增收致富的門路,補償了“封山禁牧”和“退耕還林”給農牧民眼前利益造成的損失。廣大民眾從傳統的廣種薄收、漫山放牧的落後生產方式中解放出來,走高效農牧業的路子,增加了收入,獲得了現實的利益。
生態修復的關鍵措施是封禁治理,而根本問題是安排好民眾生產、生活問題,其實質是維護最廣大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因此,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開拓進取,是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證

退耕還林是中國黨中央、國務院總攬全局,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1999年,朱鎔基總理提出了“退耕還林(草),封山綠化,個體承包,以糧代賑”的政策措施,這給民眾吃了定心丸,推動並保障了封禁治理。這一政策的核心內容是:在需要退耕還林的地區,農民把陡坡耕地轉變為林地、草地,政府按統一標準向退耕戶無償提供糧食和現金補助,以及用於造林的種苗和補助。
中國對還生態林退耕戶的補助年限為8年。那么8年後取消補助會不會出現反覆?人們的擔心不無道理,因為有過退耕又復耕的教訓,如80年代初寧夏西吉縣國際糧農組織的幫助下,5年內實現了退耕目標,但5年後終因沒有後續的經濟扶持和相配套的政策而前功盡棄。所以,如果不把解決民眾吃飯、花錢、燃料和牲畜的飼料問題作為重要工作,與退耕還林、封山禁牧同步進行,8年後還沒能建立起穩定的增收產業,退耕還林就會落空。

復壯效應草原恢復
從吳旗看,該縣之所以能一下子將155萬畝坡耕地退下來種樹種草,是因為縣委、縣政府根據地域資源優勢,明確了羊、草、杏三項主導產業,其核心是“封山禁牧,舍飼養羊”,實現了生態建設與農村經濟協調發展。封山禁牧是為了恢復生態,舍飼養羊和發展杏產業能解決民眾收入問題,為封育保護提供了保證。反過來,生態的恢復又為養殖業的發展提供了飼料。因此,吳旗縣走出了一條既改善生態環境又能增加農民收入的雙贏之路
像吳旗那樣勇於實踐的例子很多,共同的經驗,就是要把退耕還林同調整農林牧業結構、加強基本農田建設、發展農村能源、實行生態移民,以及封山禁牧、舍飼圈養等措施結合起來。為此,中國水利部領導強調:在工作方法上,決不能就水保論水保,就生態論生態。工作要著眼於生態,但著力點要放在解決民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發展農村經濟和增加農牧民經濟收入上來。
事實上,這些年來中國在長江上游和黃河中游的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工程中大搞坡改梯、坡面水系建設,在黃土高推廣淤地壩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種植經濟林和經濟作物,推廣沼氣,解決了民眾的實際問題,深受當地民眾歡迎。特別是在小流域綜合治理中,建設了高標準農田,配套了水利設施,為當地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發展高效農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些水土保持工程在直接發揮保水保土作用和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為大面積實施退耕與封山禁牧創造了條件。
人民民眾是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主體,因此,調動廣大民眾治山治水積極性至關重要。一是在治理機制方面,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大力推行戶包、股份合作制、租賃、拍賣“四荒”使用權等新機制,極大地調動了民眾的積極性,出現了變“要我乾”為“我要乾”的新氣象,加快了“四荒”治理步伐。中國水利部先後在牡丹江呂梁張家口等地召開現場經驗交流會,總結推廣這些經驗。在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中湧現了一批治理大戶,以大戶帶小戶,效益明顯提高。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已有878萬戶農民、大戶、企事業單位,以各種形式參與“四荒”治理開發,已經治理了1.9億畝,共吸引社會資金108億元。二是在產權制度改革方面,黃河流域進行了有益探索,即對淤地壩通過有限出讓工程使用權和放開工程建設權,建立了產權清晰、責權利相統一的良性運行機制,有效地解決了工程建設資金不足和建後管理問題,使淤地壩進一步發揮滯洪、攔泥、淤地、增產和增收作用。同時在水土流失治理區,積極推行產權確認,實行先治後買或先買後治等辦法,形成了一套治理有權、管護有責、開發有利、產權更加清晰的治理機制。
3.“四荒”治理等方面的治理機制以及烏蘭察布盟、吳旗縣的實踐,讓人們感悟到了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新思路。
水利部及時總結推廣了烏蘭察布盟、吳旗縣等地的經驗,並專門發出了《關於加強封育保護,充分發揮生態自我修復能力,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通知,中國各地按照具體要求在水土流失治理中都加大了封育力度。為貫徹落實檔案精神,水利部在進一步加大長江黃河重點防治工程的基礎上,啟動了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工程,包括青海三江源”水土保持生態保護工程,面積30萬平方公里;塔里木河黑河下游生態修複試點工程;長江、黃河水土保持生態修複試點工程等,開展封禁保護,實施生態修復。
陝西繼推廣吳旗經驗後,已有3個地市作出了封山禁牧的決定,封山禁牧作為一項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在三秦大地方興未艾。省水利廳副廳長馬衛東在總結陝西經驗時說:封禁治理要與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各項措施有機結合起來。因為封禁治理是對傳統的水土保持工作和農業生產方式的重大變革,涉及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各個方面,必須採取有力措施,穩步推進。一要抓好大面積封禁與小流域綜合治理的結合,二者是有機的統一體,必須抓封不放治,兩條腿走路。二是抓好封山禁牧與建設基本農田的結合,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解決好農民吃飯問題是封山育林、建設水土保持生態的基本條件。三是搞好封山育林與舍飼養畜的結合,畜牧業是山區民眾解決花錢問
復壯效應復壯效應
題的主要途徑。四是搞好封山育林與生態移民的結合。
為確保封山禁牧的成功,加強水利水保工程建設,搞好小流域綜合治理,充分發揮水利在生態建設中的作用。在黃土高原地區,要加強以淤地壩為重點的壩系工程建設,上攔下保,減少泥沙,淤地種糧,促進林草上山;在長江上游地區,要搞好坡改梯、退耕還林和灌排兼備的坡面水系工程建設;在草原區,要通過加強水源及節水工程建設,發展人工草場和草庫倫,促進圍欄封育和草原保護;在內陸河地區,要合理利用、節約保護水資源,保證生態用水,防止土地沙化,改善綠洲生態。
依靠自然力量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這一新戰略正在中國各地實踐著:陝西的“大封禁,小治理”;山西的“小開發,大保護,以小促大”;地處三江源頭高寒地區的青海提出“三封兩禁”;河北省作出決定年全省一律實施捨飼圈養,嚴禁散養放牧,保護生態環境。在新的思路指引下,通過人們的艱苦努力,再造秀美山川的美好願望一定會實現。

管理定律(四)

1920年產品工業化生產以後,管理成為一個流行的話題,每個行業,每個部分多滲透著管理的科學,其中套用了很多的管理定律。而管理好一個團隊,有時還用到了心理學的知識。讓我們用互動百科的力量一起來學習一下成功的管理定律和心理效應知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