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定勢效應

思維定勢效應

所謂思維定勢效應是指,人們因為局限於既有的信息或認識的現象。人們在一定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使人們習慣於從固定的角度來觀察、思考事物,以固定的方式來接受事物。思維定勢可以使我們在從事某些活動時能夠相當熟練,甚至達到自動化,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和精力;但是,思維定勢的存在也會束縛我們的思維,使我們只用常規方法去解決問題,而不求用其他“捷徑”突破,因而也會給解決問題帶來一些消極影響。

簡介

思維定勢效應思維定勢效應
思維的心理定勢是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人們在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思維的某種傾向性,或者說是人們長期形成的某種習慣思維動向。思維定勢具有雙向效性,凡是對知識的獲得和問題的解決起促進作用的,我們稱之為思維定勢的正效應,反之即為思維定勢的負效應。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為:思維定勢的實質是人們過去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一定思維模式在慣性力的作用下與當前新知識、新問題相互作用、相互交融,從而對新知識的掌握和新問題的解決發生影響的過程。它受多種因素影響,如學習者已形成的思維定勢和他面臨的新知識在內容及其組織特徵上所構成的關係,學習者當時的心理動向,教師的指導等等。當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及其形成的思維模式與新知識從內容和組織上具有類屬關係,即有同構性時,思維定勢就會發生正效應;反之,思維定勢就會發生負效應。

 教學中的套用

1.敢疑:要教育學生不要迷信課本和教師的權威,而要用自己的腦子去思考問題,進而內化成自己的真知。當然,“疑”絕不是懷疑一切、否定一切,而是從不同方位輻射、透視問題的全部,讓學生不滿足已有的經驗和認識,去尋找一種更新的辦法,提出一個更新的見解,從而取得創造性的成就。例如,教學《白楊禮讚》一文,教師可誘導學生質疑:楠木不僅直挺秀頎,而且木質堅實,四季常青,枝葉如蓋,它為什麼不能作為某些具有可貴品質的人或可貴的精神品質的象徵物,而要被作者貶斥為“貴族化的楠木”呢?又如,《愚公移山》一文中,遇公的做法值得提倡嗎?高爾基的《海燕》一文寫到暴風雨來臨前,海鷗、海鴨在“呻吟著”,難道它們生來就懦弱,沒有勇敢、樂觀的一面嗎?通過質疑,改變了學生原有的思維模式,觸發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
2.活學:要教育學生善於使已有知識進入“流通領域”能聚合、能分解、能跳躍、能嵌入,隨意聽從“調令”。這樣在分析和解決問題時,才不受具體情境的約束,保證思維有較高的流暢的創造性。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蘊涵著的豐富的創造思維和創造意識的因素及材料,進行有效訓練,抓住教材中的“擴點”,進行補充、延伸,進行創造性思維訓練;抓住教材的“異點”進行發散思維訓練;抓住教材的“疑點”進行求異思維訓練。還可以借課文插圖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的能力,訓練學生的想像能力,發展學生的擴散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一題多解”和“一解多題”。例如《談骨氣》一文中,作者闡析了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含義,我們能否有新的更恰當的解釋呢?在今天,我們怎樣才算得上骨氣呢?再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中“說”的含議是“愉快”,這裡的“愉快”與平時說的“愉快”含義一樣嗎?不同在哪裡呢?通過不斷訓練,強化了學生以舊知識的理解,增加了舊的認識結構的可利用性和條理性,促進思維定勢出現“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正效應,避免了負效應。

思維定勢效應思維定勢效應

3.善比:比較是就兩種或兩種以上同類事物或同一事物不同方面鑑別異同或高低的思維方法,它是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教師在運用這種方法時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繫,給學生留下充分思考的餘地,要讓學生從固有的思維定勢中解脫出來,通過縱向、橫向比較,把學生的思維帶入更廣闊的佳境。如在導讀《守財奴》一文時,教師就可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細節描寫,比較葛朗台和歐也妮對葛朗台太太生病的態度有什麼不同,為什麼?葛朗台和歐也妮對財產繼承權態度有什麼不同,為什麼?葛朗台的死和他太太的死有什麼不同,為什麼?這樣,學生在對比中會提高思維能力,較正確地評價人物形象。
4.深辯 :辯論是通過對學習材料及已有結論的討論、辨析,從而加深對知識理解的一種方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教育學生首先要具有質疑的意識,不迴避疑難,主動尋找疑問,不為經典結論所框死,擺脫成見和規範化的束縛,勇於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其次要有靈活多變的思維技巧,對產生傳統結論的背景條件進行多種排疑篩選,善於抓住問題的關鍵;適時改變思維的方向和角度,尋覓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在辯論時,教師還要提醒學生注意:第一,有明確的辯論點和目的,可以圍繞教材的重點、難點和疑點展開辯論,以達到掌握教材、發現新知識的目的;第二,以理服人,擺事實,講道理,結論不可武斷,而要水到渠成。例如毛澤東的《反對自由主》一文開頭說:“我們主張積極的思想鬥爭,因為它是達到黨內和革命團體的團結使之利於戰鬥的武器。”有的同學認為“鬥爭”與“團結”是對立的,今天,在我們全國上下強調安定團結的時候,這句話已經不適用了,這篇文章也過時了。針對這種說法,可以“現在還要不要思想鬥爭”為題展開辯論。通過辯論,真理越辯越明,謬誤終被駁倒,新的觀點不斷出現,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開放性思維品質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辯證思維方法。
綜上所述,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和掌握思維定勢的實質與規律,並對思維定勢加以正確的誘導或破壞。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有效地避免思維定勢的負效應,增強創新意識,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日常生活中套用

思維定勢可以使我們在從事某些活動時能夠相當熟練,甚至達到自動化,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和精力;但是,思維定勢的存在也會束縛我們的思維,使我們只用常規方法去解決問題,而不求用其他“捷徑”突破,因而也會給解決問題帶來一些消極影響。不僅在思考和解決問題時會出現定勢效應,在認識他人、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也會受思維定勢的影響。蘇聯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經典的關於“思維定勢”的實驗:研究者向參加實驗的兩組大學生出示同一張照片,但在出示照片前,向第一組學生說:這個人是一個怙惡不悛的罪犯;對第二組學生卻說:這個人是一位大科學家。然後他讓兩組學生各自用文字描述照片上這個人的相貌。第一組學生的描述是:深陷的雙眼表明他內心充滿仇恨,突出的下巴證明他沿著犯罪道路頑固到底的決心……第二組的描述是:深陷的雙眼表明此人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此人在認識道路上克服困難的意志……對同一個人的評價,僅僅因為先前得到的關於此人身份的提示不同,得到的描述竟然有如此戲劇性的差距,可見心理定勢對人們認識過程的巨大影響!
數學家華羅庚講過一個故事:如果我們去摸一個袋子,第一次,我們從中摸出一個紅玻璃球,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我們還是摸出了紅玻璃球,於是,我們會想,這個袋子裡裝的是紅玻璃球,可是,當我們繼續摸到第六次時,摸出了一個白玻璃球,那么我們會認為,這個袋子裡裝的是一些玻璃球罷了。可是,當我們繼續摸,我們又摸出了一個小木球,我們又會想,這裡面裝的是一些球吧,可是,如果我們再繼續摸下去……我們在一個有限的範圍內,接觸了一定的類似的概念後,往往會形成一種思維的定勢,並且在一定的範圍內似乎它也是沒錯的,可是如果跳出了這個範圍會怎樣?我們面對的是如此浩瀚的世界,你又如何能探盡這個世界?
在學習、工作和教學中,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克服思維定勢,使思維更開闊,更深刻,更靈活,更敏捷。諾貝爾獎獲得者、華裔科學家丁肇中在談到他的科學研究體會時說:“20世紀70年代;人們已經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是由3種夸克組成的;我的問題是,為什麼只有3種夸克?為了尋找新夸克,我決定建造一個高靈敏度的探測器。當時所有的人都認為只有3種夸克,因為3種夸克可以解釋所有的現象,所以這個實驗被費米國家實驗室西歐核子中心拒絕了,認為是不能的。1972年到1974年間,我們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用一個比較低能的加速器來做這個試驗,終於發現了一種新的夸克。這就表示,以前說只有3種夸克的觀念是錯的,有第四種夸克,就有可能有第五種、第六種,把以往的觀念改變了。”

企業發展與思維定勢效應

作為創新主體的個人,其創新思維能力受到思維定勢、價值觀、感覺和個人形象障礙等思維因素的影響,必須克服這些思維障礙,才能激發創新思維的活力。創新思維不僅是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的源泉,也是組織創新、行銷創新、制度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管理創新的源泉。企業的管理創新不僅需要具備創新思維的人才,同時也需要有助於激發創新思維的組織氛圍,因此,企業的創新思維能力取決於個體和組織兩大因素的影響。只有克服個體和組織中創新思維的障礙,才能為培養和激發企業的創新思維能力營造有利的條件和氛圍。

開拓視野與打破思維定勢

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會形成一些固定性、模式性、習慣性思維方式,我們稱之為思維定勢。思維定勢有利於常規思考,但對創新會起到阻礙作用。所以,要實現創新,就要努力打破思維定勢。這誠如美國著名企業家福特所說:“人總要受沿襲已久的陳規舊習的支配,這在生活中是允許的,但在工業企業中是必須排除的惡習。”怎樣才能打破思維定勢呢?
1.棒喝自己,保持警覺

思維定勢是一種格式化的東西,具有隱蔽性、持續性、頑固性等特徵。思維定勢一經形成,就會如影隨形,緊緊地把你粘住。因此,要打破思維定勢,就要充分認識其危害,以使自己時時保持對它的警覺。
思維定勢具有什麼樣的危害呢?我國明末思想家顧炎武在他所著《日知錄》一書中,講述了一個發生在洛陽的故事:
洛陽的錢思公非常富有,但他生性節儉,用錢謹慎。他有好幾個兒子,儘管都已經長大成人,但除了逢年過節之外,很難得到一點兒零花錢。

思維定勢效應思維定勢效應

錢思公藏有一個筆架。這個筆架是用珊瑚做成的,造型美觀,雕工精細,極為珍貴,是他最心愛的東西。平時,他總是把筆架放在書桌上,每天都要欣賞一番。要是哪一天筆架不見了,他就會心緒不寧,坐臥不安,然後就會懸賞一萬枚錢尋找這個筆架。
錢思公的幾個寶貝兒子很快就摸準了這一點。如果誰缺錢花了,誰就會偷偷地把筆架藏起來,等錢思公懸賞一萬枚錢尋找的時間,就拿出來,說是從外面的小偷那裡追查回來的,於是一萬枚錢的賞金便輕易地到手了。過上一段時間,如果又有哪個兒子沒錢花了,就又會如法炮製一番。這樣的事,在錢思公家裡,一年至少要發生六七次。
在講完這個故事以後,顧炎武慨然道:錢思公純潔無瑕的品德令人讚嘆,可惜他常被不孝的兒子們所愚弄。
這個故事聽起來顯得滑稽而誇張。人們不禁要問:世界上怎么會有這么傻的人呢?芽其實,從行為科學的角度講,這是一個典型的思維定勢的案例。也就是說,錢思公之所以會被他的兒子們所愚弄,是他頭腦里的思維定勢在作怪。錢思公心愛的珊瑚筆架一次又一次地失而復得,在他的頭腦中已逐漸形成了這樣一個無形的框框:“我的這個筆架很值錢,外面的小偷總想把它偷走。只要我懸賞一萬枚錢,我的兒子就一定能把它找回來。”由此可見,思維定勢的確害人非淺。思維定勢形成之後,人在思考問題時,便會陷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怪圈,難以看到事物的本來面目。這時候,你所有的聰明才智都會化為泡影。你不僅日漸喪失了分析問題的能力,甚至已不再願意去對問題進行分析……。
你願意成為錢思公這樣的人嗎?芽當然不。既然如此,那就以錢思公為鑑,時時給自己以棒喝,保持對思維定勢的警覺吧?
2.解放思想,更新觀念

如果我說,天下烏鴉一般黑,您沒有異議吧?芽“沒錯,打小兒我爺爺就這樣告訴我啦。”“對呀,文學作品中也是這樣描述的。”事情真是這樣嗎?芽不?選最近國內外有許多報刊報導說,在世界不少地方都發現了白烏鴉。“這是千真萬確的嗎?芽為什麼直到現在才發現白烏鴉?芽”是呀,為什麼直到現在才發現白烏鴉?芽究其原因,就在於“爺爺告訴的”、“書本上寫的”等等舊觀念束縛了世人的頭腦。因此,要打破思維定勢,就須從懷疑舊觀念、發現新事物開始。
下面是一個因為觀念變化而帶動經濟變化的事例:
某縣“父母官”一班人研究如何發展經濟,討論來討論去,都覺得第一難題是資金。會議的思路是:先籌集資金,再根據資金數額確定負責幹部,組建工作班子,然後選擇、論證項目方案。由於該縣經濟落後,連續開了3天會,資金問題仍難以落實,結果一切成了空談。
神州大地,改革開放的洪流一浪高過一浪,經濟發展的奇蹟一樁連著一樁。該縣領導班子成員再也坐不住了,他們決定到經濟發達地區去學習考察。外出參觀學習,使他們受到不少啟發,思維程式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們又聚在一起開會,決定“倒過來”想問題;先不考慮資金問題,而是先篩選資源、確定項目。於是,大家達成這樣一個共識:開發本地一條難得的千米溶洞河,發展旅遊事業。當然,資金問題依然要解決。怎么解決呢?芽對外發布訊息,邀請各路人士來踏勘、來投資、來創業。
這是一個全新的方案。這一方案實施後,各路財神紛紛登門:有的開路,有的整修河道,有的辦飯店,各興各的業,各發各的財。很快,旅遊事業就發展起來了。在旅遊業的帶動下,該縣的經濟日益繁榮。
商界人士常說:觀念一變天地寬。剛才這個故事再次印證了這一真理。這也充分說明,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的力量無比巨大。
當今,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我們的思想當然已解放了不少,但跟迅猛發展的時代相比,其程度還遠遠不夠。為打破思維定勢,推動事業發展,我們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
鄧小平同志說過的一段話:“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
3、獨立思考,堅持己見

思維定勢是怎樣形成的?芽這個問題十分複雜,但一個不爭的原因是,自身感知受了他人感知的影響。因此,要打破思維定勢,一個十分關鍵的環節,就是培育這樣一種意志品質:勇於獨立思考,敢于堅持己見。必要的時候,即使是獨木橋,也要堅定地走下去;即使是萬丈淵,也要堅定地跳過去。也就是說,作為思維的主體,要努力克服自己的從眾心理。美國學者所羅門·阿希通過調查,得出這樣一結論:人類有許多不幸,其中有33%在於錯誤地遵從別人。因此,惟有不“跟風”,不人云亦云,不盲目從眾,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釋放和發揮。
物理學家福爾頓,由於研究工作的需要,測量出了固體氦的熱傳導度,但他測出的結果,比過去理論上計算出的數字高出500倍。
福爾頓大吃一驚:“這差距也太大了?”
該不該把這一結果公之於世呢?芽福爾頓想,如果將它公之於世,有可能引起科學界的轟動,但也可能會被人認為是標新立異、譁眾取寵,以致招來一大堆懷疑、非議和指責。想來想去,福爾頓遲疑了——算了吧,何必自己去招惹那么多麻煩呢?選於是,他把他的這一研究成果放在了一邊。
可沒過多久,一位年輕的美國科學家,在實驗時也測出了熱傳導度,而且和福爾頓測出的結果一模一樣,絲毫不差。一陣驚喜過後,這位年輕的科學家,採取和福爾頓截然相反的態度,很快將它公之於世,並馬上引起了科學界的廣泛關注和讚譽。更為可貴的是,這位科學家並沒有就此止步,而是繼續推陳出新,創造出一種全新的測量熱傳導度的方法。
聽說此事後,福爾頓痛心疾首,追悔莫及。
他概嘆道:“如果我當時除去‘習慣’的帽子,而戴上‘創新’的帽子,那個年輕人決不可能搶走我的榮譽。”
對於福爾頓來說,這顯然是一個悲劇。這個悲劇的發生,在於福爾頓因為意志力不堅強而掉入了從眾心理的陷阱。而那位美國年輕科學家的成功,則恰恰是因為擺脫了從眾心理的束縛。由此可見,防止盲目從眾是多么重要?
獨立思考,堅持己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除了要防止盲目從眾之外,還要不唯書、不唯上、不迷信權威、不盲目信奉既有的知識和經驗。在邏大所用教材《創新思維導論》“創新思維訓練”一節中,著者不僅要求人們“防止盲目從眾”,而且要求人們“全面看待權威”、“正確對待書本”、“避免固守經驗”,講的正是這個道理。對於這幾點,教材中已有詳細解說,這裡就不贅述了。
4、保持自信,永不言敗

思維定勢有利於我們的常規思考。早晨起來穿衣服,刷牙洗臉吃早飯,代代如此,人人如此,何需打破思維定勢?芽按思維定勢行事,反而快捷、有效率。所以,我們最需要打破思維定勢的時候,往往是遇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然而,人類的頑疾在於惰性十足。人在遇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也最容易灰心喪氣。特別是經過努力和探索,最終還是失敗,更容易使我們產生放棄的念頭。因此,要打破思維定勢,就必須勇往直前,無所畏懼。
為此,我們必須保持高度的自信。體育界的“大腕”戴偉克·杜根說:“你認為自己被打倒,那你就是被打倒了;你認為自己屹立不倒,你就會屹立不倒……生活中,強者不一定是勝利者,但是,勝利遲早都屬於有信心的人。”
毛筆是寫字、繪畫的重要工具,在我國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即使在今天這個高科技時代,毛筆依然為國人所喜愛,依然有它的市場。且不說書法家們需要大量的毛筆,僅說國小生描紅,每年毛筆的銷量就十分可觀。但是,當今時代畢竟發生了重大變化,毛筆市場也呈萎縮之勢。
某企業專門生產毛筆,眼看毛筆市場日益萎縮,產品庫存積壓,上上下下都很著急。怎樣才能打開市場,擴大銷售?芽該廠組織員工進行了大討論。然而,討論了幾個月,依然找不到圓滿的答案。是不是就真的山窮水盡了呢?芽就在大家都對企業局面的改觀不再抱什麼希望時,有位員工依然沒有停止思考。終於有一天他突發奇想:“我們能不能讓不用毛筆的人也買毛筆?”

思維定勢效應思維定勢效應

這位員工的奇想,使廠領導瞬間開了竅。於是,該廠重新思考經營戰略,將傳統意義上的毛筆改型為紀念筆——以嬰兒胎髮為原料製作“胎毛筆”,以新婚夫婦的頭髮為原料製作“結髮筆”,以老年人的頭髮為原料製作“長壽筆”,此外還開發“合家歡筆”、“生日筆”、“友情筆”等。這一開發策略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頓時市場洞開,財源滾滾而來。
到底是什麼促成了這一成功?芽是自信。試想,在大家都對企業局面的改觀不再抱什麼希望時,那位員工也喪失了信心,停止了思考,企業會是什麼局面?芽英國學者塞繆爾·斯邁爾斯在《自己拯救自己》一書中寫道:“最窮苦的人也有位及頂峰的時候,在他們走向成功的道路上至今還沒有被證明是根本不可戰勝的困難。”由此可見,在挫折和困難面前,只要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灰心、不氣餒、不退卻,就一定能夠取得突破,迎來鮮花與掌聲!

管理定律(四)

1920年產品工業化生產以後,管理成為一個流行的話題,每個行業,每個部分多滲透著管理的科學,其中套用了很多的管理定律。而管理好一個團隊,有時還用到了心理學的知識。讓我們用互動百科的力量一起來學習一下成功的管理定律和心理效應知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