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動物園

蘇州動物園

蘇州動物園於1954年5月1日建立,位於姑蘇城東內河口的一個孤島,面積約30畝。園內古樹參天、綠樹成蔭、花草繁茂,動物布局緊湊合理,是保護野生動物、普及動物科學知識和人們文化娛樂的良好場所。動物園的東部和後部,飼養著幾十種哺乳類動物;西部分布幾十種鳥類動物;橫跨東、西兩部的中央,有優美的金魚觀展廊;金魚館前面的東、西水池,飼養著國內僅存的一對斑鱉;在園外西面有有兩幢兩層隔離飼養和繁殖大樓,有長橋與園內相通。該園曾獲2008年度“蘇州市A級勞動保障信譽等級單位”稱號。

基本信息

主要信息

動物園遊覽圖動物園遊覽圖

占地面積

占地面積30畝,其中水面約5畝

設計理念

蘇州動物園成立的目的是向廣大市民展出各種珍稀野生動物,宣傳和普及野生動物的科學知識。在做好動物展出的同時,致力於瀕危野生動物的移地保護工作。最近幾年,蘇州動物園逐步開始對原有籠舍進行生態化改造,相信遊客到時不再是單純的欣賞動物,而是了解到了人類、野生動物和大自然應該怎樣和諧共存。

動物種類:100餘種,54% 屬於瀕危物種。

動物園簡史

1953年4月,在蘇州市園林修整委員會的規劃和指導下,開始動工修建蘇州市動物園。

1954年5月1日,蘇州市動物園正式對外開放。

猛獸籠舍猛獸籠舍

1999年,由於華南虎繁殖的需要,

在石湖風景區的蠡島成立了中國華南虎蘇州培育基地,動物園內的華南虎全部遷入基地內飼養,基地面積60畝。

蘇州市東園管理處

蘇州市東園管理處成立於1990年,屬公益性事業單位,管轄東園、動物園、耦園和中國華南虎蘇州培育基地四個部門,目前有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服務人員100多人。東園管理處隸屬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領導。

歷史發展

蘇州動物園高清大圖蘇州動物園高清大圖

蘇州動物園於1954年5月1日建成開園,當時系江蘇省僅有的兩個專業動物園之一,1990年合併入東園管理處。園內設施幾經變遷,但限於地形,難有發展,至今只是中型動物園規模。

園址溯源

孔雀園孔雀園

據史料記載,現園址南宋時為佛廟,建園時為昌善局,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1162年前後;園中現有大黿池乃南宋佛廟放生池遺物(內有斑鱉一隻,當前蘇州共存活三隻),現園中百年以上珍稀古木眾多,如紫藤、銀杏、櫸樹、香樟等,建築風格也沿襲舊制,多為江南古典園林風格。現東園婁門至相門城牆內外在建園之初是動物園種植植物性飼料基地。

動物來源

開園之初動物主要系私有同發動物園和國有拙政園展覽動物合併組成,主要有華南虎、金錢豹、黑葉猴、鱷魚、猞猁等數十種動物,後又逐步從外地動物園或動物商店購進或園內繁殖。

設施變遷

動物園裡的斑鱉夫婦動物園裡的斑鱉夫婦

動物園現有設施大多是上世紀80年代改建過的。金魚館、熊館、猛獸籠舍,東西水禽池,鳥禽籠舍等都是這個時期所改建,新建了繁殖場(現飼料室後等)。紫藤棚架,安裝自來水管、電線等。建於石湖蠡島的中國華南虎(蘇州)繁育基地於1999年投入使用,占地60畝,水面20畝。

動物保護概況

蘇州動物園在五十年的野生動物保護工作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如60年代保存了純種德國芙蓉鳥種群,80年代後逐漸建立了華南虎種群等,現將保護品種中有繁殖的珍稀品種列表如下:

日期 繁殖動物名稱
1960年 非洲獅
1962年 金貓
1974年 豺、黑鹿
1983年 東北虎、華南虎
1991年 食蟹猴 、 雞尾鸚鵡
1995年 大緋胸鸚鵡
1997年 馬鹿
1998年 棕熊 、 岩羊 、 松鼠猴
1999年 小熊貓 、 白長角羚 、 丹頂鶴 、 鴯鶓
2000年 白頸長尾雉 、 紅腹錦雞 、 白鷳 、 藍孔雀
2001年 金錢豹 、 勺雞
2003年 石雞、非洲獅、白長角羚
2004年 金錢豹
2005年 華南虎
2006年 黑天鵝 、 節尾狐猴 、松鼠猴
2007年 金錢豹、節尾狐猴
2008年 節尾狐猴、白長角羚
2009年 羚牛、 豪豬 、 華南虎 、 扭角羚 、岩羊、 梅花鹿 、白長角羚、亞馬遜鸚鵡
2010年 赤猴

主要動物

蘇州動物園蘇州動物園

當前,動物園裡飼養著歐洲、非洲、亞洲、澳洲、美洲和我國特有珍貴野生動物,如川金絲猴、黑葉猴、羚牛、長頸鹿、白虎、火烈鳥、美洲黑豹、節尾狐猴、袋鼠、白長角羚、赤猴等。其中有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動物,完全具備了中型動物園的規模。蘇州動物園還先後建立了許多野生動物種群,如華南虎和東北虎種群等。

而且,蘇州動物園現有世界上已知3隻活體斑鱉中的一對(母鱉原是長沙動物園的),是拯救斑鱉的唯一希望。

園區環境

動物園裡古老而珍貴的三株銀杏、一株紫斯株櫸樹和一株柏樹,與園內的許多古典建築相輔相成,點綴全園景色。環繞動物籠舍和空地種植各種花、草和樹木,使野生動物生活在樹林花草叢中。

所獲獎項

華南虎華南虎

《中國華南虎移地保護研究》在2001年獲得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蘇州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獲得2008年度“蘇州市A級勞動保障信譽等級單位”稱號。

改造工程

火烈鳥館火烈鳥館

在園林和綠化管理局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在局規建處的指導和幫助下,動物園三期改造工程於2009年4月15日開工,九月底完工。

動物園三期改造工程由蘇州市園林風景發展有限公司總承包,動物園一期、二期改造工程已完成改造工程的85%,三期改造工程將新建金絲猴籠舍、普通雉雞籠舍、改建分類猴籠,面積為2540平方米,路面鋪裝1900平方米、綠化面積4200平方米、安裝新道路燈等。

動物園全面改造後成為一個具有現代氣息,集觀賞、科普、休閒功能為一體的新穎城市動物園,展示給廣大的蘇州市民。

培育基地

中國華南虎蘇州培育基地,坐落在蘇州石湖風景區風光秀麗的蠡島上。基地占地60餘畝,其中水面20畝。圈養著14頭中國特有的、被列為世界十大瀕危動物之首的華南虎。基地於1998年建成,1999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基地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分為南北二區域:北區為展館及觀賞區,展館分上下兩層,面積340平方米;南區為科研區(繁殖區),設有獸醫室、治療室和行政辦公室、配料間和監控室均在南區。

華南虎,因僅分布在我國的東南、西南、華南各省,故又稱“中國虎”。是老虎的8個亞種之一。據國內外專家考察認為:我國華南的野生華南虎當前不超過20頭,而圈養在國內各動物園的華南虎僅有55頭。其中14頭在蘇州華南虎基地飼養著,蘇州動物園華南虎培育基地的華南虎種群被國際、國內專家公認為種群最大,種層結構最好,對此類野生動物保護及其未來發展前景最好的種群,華南虎基地也被公認為規模最大、各項設施最為完善的中國虎基地。以中國華南虎專家組組長、高級獸醫師黃恭情為組長的華南虎培育科研小組。經過7年的科研探索,以外地引進的一對華南虎起家,直到1999年華南虎遷入投資800萬元的華南虎基地,使蘇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到今天成為全球矚目的華南虎種群,為蘇州市發展打出了一塊獨特的品牌,為人類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豎起了一塊豐碑。為此黃恭情同志本人也揚名海內外。蘇州動物園從兩頭種虎起家,先後共繁殖了華南虎60頭,成活35頭,並創下了華南虎繁殖史上的三個世界記錄:(一)華南虎的生殖年限達到16歲。(歷史記錄為3—14歲);(二)華南虎產率達到一年二胎9頭;(三)一頭母虎從88年一98年共生育42頭幼虎、成活26頭,一頭公虎從1988年——1999年繁殖64頭,成活32頭。

蘇州華南虎繁殖基地蘇州華南虎繁殖基地

《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雜誌、《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工人時報》、《新華日報》、《解放日報》、中央電視台、江蘇電視台、以及香港、日本、台灣的媒體都對黃恭情和他培育的華南虎進行了廣泛的報導。他本人和蘇州基地華南虎常常成為媒體的焦點,充分顯示了保護華南虎的意義不僅僅是保護一個瀕危滅絕的野生動物的物種,還有特殊意義的是“虎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我們中國幾千年來的“虎文化”都是來源於華南虎。因此,華南虎基地也可以把“虎文化”作為一個內容對遊人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

中國華南虎蘇州培育基地的展館在2000年十月基本布展完畢, 展館形象的介紹了華南虎的生存,及其處於“生態鏈”頂端的情況,並運用高新科技成果和傳統‘虎文化”的結合使基地不僅有良好的科普價值,而且也具有愛國主義的人文價值。參觀者在具有本科、專科畢業的講解員的生動、詳實的講解下,更能感受到時代的氣息。

華南虎基地於1999年9月被蘇州市科委命名為“蘇州市科普教育基地”,於2000年9月被命名為“江蘇省科普教育基地”。基地自1999年7月至2000年12月共接待社會團體和各界人士100多批,3000餘人次,全國各家新聞單位從外地專程來蘇州基地採訪有關華南虎和基地情況。隨著石湖風景區的開發和交通設施的完善,華南虎這個比大熊貓還珍貴,文化內涵特別獨特的稀有動物會更加成為明星中更加燦爛的虎星,華南虎基地會更加成為一個蘇州市的獨具特色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實用信息

地址:蘇州白塔東路5-1號

開放時間

長頸鹿館長頸鹿館

東園:7:30-17:00

動物園: 每年3月1日—10月31日:7:30-17:00

每年11月1日—2月29日:7:30-16:30

門票價格

蘇州動物園、東園門票價格

25元人民幣/人

1.2米以下兒童免票,1.2-1.5米半票,1.5米以上全票

餵食時間

獸類區:下午3:00

鳥禽區:上午10:00

交通信息

可乘305、219(到蘇安新村,再乘坐313到東園.)、923、301公車至東園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