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抗生素時代

後抗生素時代

所謂後抗生素時代,是指當今有越來越多的細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嚴重威脅了人來的生存和健康,全球將面臨藥品無效,好像有回到了以前沒有抗生素的時代一樣。抗生素濫用導致的耐藥性是“後抗生素時代”全球最緊迫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超級細菌”的出現引人擔憂。

基本信息

套用歷史

後抗生素時代後抗生素時代

抗生素曾經被譽為“20世紀醫藥領域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在沒有抗生素的年代,戰爭中造成傷亡最為慘重的並非是炮彈,而是傷口感染。如果處理不當,很可能會造成瘟疫,以至於直接影響戰爭的勝負。所以在戰場上,就算士兵只是肢體受了輕傷,軍醫往往還是選擇立刻截肢,但這樣做的風險依然十分巨大。要知道,那時僅僅因為紙張劃傷手指、走路跌破皮這種小事而發展成要命的感染可都是常有的事。

1929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發現了青黴素——最早的抗生素,能抑制細菌生長,並將其運用到二戰當中,挽救了眾多士兵的生命,是人類與細菌的戰爭史上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美國曾將青黴素的研製放在同核子彈研製一樣重要的地位上。

近一個世紀過去了,科學家已經發現了近萬種抗生素,不過適合用作治療人類感染的不足百種。抗生素能夠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抑制細菌DNA合成——招招擊中的命門,成為人類對抗細菌的一大利器。

濫用情況

後抗生素時代後抗生素時代
人類使用抗生素治療疾病的同時,也鍛鍊了細菌的耐藥能力。生存下來的細菌再次傳染給其他人的時候,便對同種抗生素增加了一定的抵抗力,如此反覆傳播,細菌的耐藥基因越來越強大,最終對這種抗生素不再敏感。

數據顯示,20世紀五六十年代,全世界死於感染的人數每年不過700萬。而僅在1999年,因為耐藥菌越來越多,死於感染的人數就上升到2000萬,其中40%死於耐藥菌。

中國是世界上抗生素濫用最嚴重的國家。在中國,細菌整體的耐藥率要遠遠高於歐美國家,大約在45%左右。中國每年有超過8萬人因耐藥性死亡。而據英國抗菌藥物耐藥評估委員會估計,如果情況得不到改善,到2050年中國將有100萬人因此死亡。

拋開其它原因不談,我們確實無法否認:在濫用抗生素的過程中,人類可能正在利用自己的身體培養“超級細菌”,反倒將細菌鍛鍊出了一副金剛不壞之身。

有媒體擔心,如果耐多粘菌素細菌和同能抵抗其他抗生素的細菌一旦結合起來,演變出能夠對抗所有抗生素的“超級細菌”,那攻破抗生素的最後一道防線或許只是時間問題了。

世界衛生組織助理總幹事福田敬二更是不無擔憂地發出聲明,人類正進入“後抗生素時代”,普通病菌感染將再度成為致命因素。大殺器漸漸失去鋒芒,人類與細菌的戰爭愈發殘酷起來。一旦細菌攻破抗生素築起的最後一道防線,屆時,人類將拿什麼保護自己。

造成危害

後抗生素時代後抗生素時代
被喻為“抗生素最後一道防線”的多粘菌素早在1959年就開始使用,然而由於其毒性較大,對腎臟有損害,於20世紀七八十年代便停止用於人體,但是在畜禽飼養業中仍廣泛使用。中國是多粘菌素農業使用最多的國家之一。

由於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越來越強,這名“老將”不得不又披掛上陣。它是一種老抗生素,但它是我們所剩唯一能對抗‘超級細菌’的抗生素,我們正面臨進入後抗生素時代的危險。

2007年,《世界衛生報告》將細菌耐藥列為威脅人類安全的嚴重公共衛生問題之一。英國研究聲稱2050年抗生素耐藥引發死亡可達每年千萬,這將超過癌症的死亡人數。

而倫敦大學流行病專家奧克斯·福特教授則將這一時間表再次提前,表示未來5年,全球便將面臨爆發新疫潮的威脅,主要源自於動物身上的流行疾病,或將成為影響人類生存的“末日細菌”。奧克斯認為,隨著現有抗生素的不斷失效,新型免疫藥物的研發進程尚慢,人畜共通病的威脅將愈發嚴峻,尚無十分有效的藥品和疫苗可以防治。

“我們該為在2017年至2018年感冒全球爆發作好準備。”奧克斯認為還將有超級流感或高傳染性細菌,通過野生動物或禽畜感染人類。

而且,隨著港口、航空、鐵路等全球交通系統的逐步發達,“後抗生素時代”的細菌傳播感染範圍將遠遠超過“前抗生素時代”,細菌的控制力度也愈發困難,需要人類摒棄成見,達成高度的共識和無間的合作。

醫療風險

1、醫療風險急劇增大

後抗生素時代後抗生素時代
近年來,一些病原體的耐藥性增大,導致治療愈發困難,醫療風險急劇增大。比如,結核的耐藥性是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和世界衛生組織(WHO)2015年重點關注的對象。WHO認為,由於耐藥問題,結核在近幾年又進入了一次爆發期。

讓醫學界頭疼的還有臨床醫療。大量的科室在治療過程中需要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從而保證病人的生命安全。在“後抗生素時代”,這些臨床科室將一夜回到解放前,面臨諸多醫療風險。比如產科。女性在臨產和分娩時都需要使用一定劑量的預防性抗生素,尤其是剖宮產孕婦,很容易發生產後感染。在“前抗生素時代”,產婦和新生兒死亡率比現在高很多——在英國,產婦和新生兒的現在死亡率比60多年前低了40倍;在中國,1949年之前的新生兒死亡率為20%,2008年的新生兒死亡率已經低於1.49%。

這又陷入了奇怪的“永劫回歸”式的奇怪循環:不用抗生素會感染,用了抗生素可能會造成新的感染。而為了對抗新型感染,又不得不研製新型抗生素。

2、新型醫療發展受限

抗生素的發明不僅直接治療了細菌感染,而且在此基礎上,不少治療手段才得以誕生。比如,治療燒傷等危重症患者,這些危重病人常常因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因素引發病理學改變,導致出現全身性炎症反應綜合徵,如果不使用適當劑量的抗生素,危重病人極有可能因為並發性感染死亡。

還有癌症患者,放療和化療在殺死癌細胞對同時對人體產生了免疫抑制,人體免疫功能極度微弱,如果不及時使用外在的有效的抗生素,患者將不堪一擊,後果慘不忍睹。

然而,在“後抗生素時代”,這些患者面臨的形勢將更加嚴峻。對他們來說,已經沒有可以醫治他們病的藥物了,如果我們不採取緊急行動,抗生素這條路已經到了盡頭。

儘管還沒有出現對所有抗生素都有耐藥性的細菌,但我們也不能天真地認為“後抗生素時代”不會到來,只有積極及時地做好應對準備,才有機會贏得這場殘酷的戰爭。

應對措施

2016年10月25日,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院院長蔣建東指出,雖然細菌耐藥不可避免,但遏制抗生素濫用,能最大程度上延緩細菌耐藥的發展。在成都舉辦的《中國抗生素雜誌》第十屆編委會研討會上,如何遏制抗生素濫用、應對新型抗生素研發能力不足等問題,成為與會專家熱議的話題。

專家指出,醫生診療時應對病人對抗生素的耐藥性進行檢測,如果病人對某種抗生素產生耐藥,就停止使用該抗生素,以免刺激耐藥程度加重。而病人一定要按照醫囑、按療程服用抗生素藥品,部分病人因為病情緩解就自行停藥,反而加速了細菌耐藥性的產生。

抗感染是人類永恆的話題,中國抗生素的研發、生產正處於轉型階段,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院已開始制定‘後抗生素時代’的研發方案。中國抗生素的濫用不止體現在醫藥領域,農業、畜牧業同樣是抗生素濫用的“重災區”。近年來中國不斷出台相關政策管理抗菌類藥物。2013年實施的《抗菌藥物臨床套用管理辦法》規定,嚴重違規使用抗菌藥物的醫生將被吊銷執業證書。2016年8月,中國國家衛生計生委等14部門聯合制定出台《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畫(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中國零售藥店憑處方銷售抗菌藥物的比例基本達到全覆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