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三國

後三國

後三國是現代詞,是一個專有名詞,指的是東魏等。

東魏的建立與興衰

東魏

東魏

東魏(534年-550年),中國南北朝時期的一個地方性政權,中國北朝之一。都鄴,有今河南汝南、江蘇徐州以北、河南

中國後三國中國後三國
洛陽以東的原北魏統治的東部地區。由鮮卑漢人高歡擁立北魏孝文帝年僅十一歲的曾孫元善見為獻宗孝靜帝,為自己登上帝位而鋪路,並與宇文泰所建的西魏對立,建都鄴城(今屬河北省)。在整個東魏統治時期,政權一直掌握在丞相高歡家族手中,執政期間關東地區胡漢矛盾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緩解。東魏與西魏多次交戰,互有勝負,由於占據了山東傳統富饒地區,東魏當時的經濟實力、人口數量都居三國(東魏,西魏,南梁)之首。原北魏政權在魏末各族人民大起義打擊下搖搖欲墜,統治階級內部展開了激烈的權力爭奪。爾朱榮發動河陰之變(見爾朱氏之亂)控制了北魏中央政權。永安三年( 530 ),北魏孝莊帝元子攸利用朝見機會殺爾朱榮,榮侄爾朱兆起兵赴洛陽,殺死孝莊帝,立元恭為帝( 北魏節閔帝)。太昌元年(532),原爾朱榮部將高歡在河北大族的支持下,消滅潼關以東的爾朱氏勢力,殺節閔帝,立元修為帝,即孝武帝。北魏政權落入高歡手中。永熙三年(534) ,孝武帝不願作高歡控制的傀儡皇帝,逃往長安,投靠宇文泰。高歡隨即立元善見為帝(孝靜帝),從洛陽遷都於鄴,史稱東魏。次年,宇文泰在長安立元寶炬為西魏文帝,北魏正式分裂為東、西魏。
高歡以原六鎮流民為主,建立強大武裝,自己住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使之成為東魏政治中心。高歡所控制的東魏政權,實質上是北魏將領和河北大族相結合的產物。他為了獲得鮮卑貴族的支持,竭力推行鮮卑化的政策;為了得到漢族豪強地主的擁護 , 聽任他們貪污聚斂,為非作歹,吏治日趨腐化。東魏與西魏相較,東魏地域廣、人口多,經濟發達。高歡屢次發兵進攻西魏,企圖吞併對方。天平四年( 537),東魏軍西征,在潼關左邊的小關遭西魏軍襲擊大敗,大都督竇泰自殺,高歡被迫撤軍。此後,雙方互有勝負。武定四年(546),高歡親率大軍 10餘萬人圍攻西魏據守的玉壁(今山西稷山西南),苦戰50餘天,他病倒軍中被迫退兵,次年年初,死在晉陽。其子高澄高洋相繼掌握東魏政權。武定八年(公元550年),高洋廢東魏孝靜帝,代東魏自立,東魏亡。東魏傳一帝,享國十六年,後高洋建立北齊
北朝之一,從北魏分裂出來的割據政權。都鄴,有今河南汝南、江蘇徐州以北,河南洛陽
高歡高歡
以東的原北魏統治的東部地區。歷一帝,約十七年(534~550)。北魏政權在魏末各族人民大起義打擊下搖搖欲墜,統治階級內部展開了激烈的權利爭奪。爾朱榮發動河陰之變(見爾朱氏之亂),控制了北魏中央政權。
永安三年(530),孝莊帝利用朝見機會殺爾朱榮。榮侄爾朱兆起兵赴洛陽。殺死孝莊帝,立元恭為帝(節閔帝)。太昌元年(532),原爾朱榮部將高歡在河北大族的支持下,消滅潼關以東的爾朱氏勢力,殺節閔帝,立元修為帝,即孝武帝。北魏政權落入高歡手中。
永熙三年(534),孝武帝不願作高歡控制的傀儡皇帝,逃往長安,投靠宇文泰。高歡隨即立元善見為帝(孝靜帝),從洛陽遷都於鄴,史稱東魏。次年,宇文泰在長安立元寶炬為西魏文帝,北魏正式分裂為東、西魏。高歡以原六鎮流民為主,建立強大武裝,自己住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使之成為東魏政治中心。
高歡所控制的東魏政權,實質上是北魏將領和河北大族相結合的產物。他為了獲得鮮卑貴族的支持,竭力推行鮮卑化的政策;為了得到漢族豪強地主的擁護,聽任他們貪污聚斂,為非作歹,吏治日趨腐化。
東魏與西魏相較,東魏地域廣、人口多,經濟發達。高歡屢次發兵進攻西魏,企圖吞併對方。天平四年(537),東魏軍西征,在潼關左邊的小關遭西魏軍襲擊大敗,大都督竇泰自殺,高歡被迫撤軍。此後,在沙苑之戰(537)、河橋之戰(538)、邙山之戰(543)中雙方互有勝負。武定四年(546),高歡親率大軍十餘萬人圍攻西魏據守的玉壁(今山西稷山西南),苦戰五十餘天,他病倒軍中被迫退兵,次年年初,死在晉陽。其子高澄、高洋相繼掌握東魏政權。武定八年,高洋廢孝靜帝,代東魏自立,建立北齊。東魏滅亡。

西魏的建立與興衰

西魏

西魏
首都 長安
君主 3帝
開國君主 元寶炬
亡國君主 拓跋廓
成立 535年,宇文泰擁立元寶炬為帝
滅亡 557年,拓跋廓被迫禪位於宇文覺

宇文泰宇文泰
西魏: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五代之一,由原北魏分裂而成,535年到556年立國,西魏長期為宇文泰掌權,其後為宇文家族的北周取代。

西魏簡介

西魏(535年-556年),中國南北朝時期的一個地方性朝代,532年北魏宗室元修被高歡立為帝即孝武帝。534年孝武帝與高歡決裂,高歡帶兵從晉陽南下,北魏孝武帝元修被迫入關中投靠關隴軍閥鮮卑人宇文泰。十二月孝武帝被宇文泰毒殺,孝武帝死後,在535年正月宇文泰擁立北魏孝文帝的孫子南陽王元寶炬為帝,改元大統,與高歡所擁立的東魏對立,建都長安,政權實際上由宇文泰操控。551年三月,元寶炬死,長子元欽嗣位。554年元欽被宇文泰所廢,不久被毒死。元寶炬四子元廓即位,同年去年號稱元年,為了迎合宇文泰胡化運動而被迫改複姓拓跋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病死,由侄宇文護承繼。557年宇文護得將領支持,迫西魏恭帝禪讓,西魏滅亡。由宇文泰之子宇文覺即大周天王,建立北周。建都長安(即今陝西西安)。至此西魏被宇文氏的北取代,總止經歷兩代三帝,享國二十五年。在整個西魏統治時期,一直都由權臣宇文泰控制著政權,在他努力下,任用蘇綽等人改革,採用和北攻南策,使西魏進一步強盛。甚至攻入南梁成都,奪取南朝西川荊雍地盤。在北方經濟逐漸恢復,人民安居樂業,且在三次戰役中大敗東魏大軍(最著名的是兩魏沙苑之戰),奠定北周統一中國北方和隋朝統一中國的基礎。

西魏政治經濟

經濟上,勸課農桑,恢復了均田制。並注意屯田以資軍用。曾採納蘇綽建議進行改革,制定了公文格式,以朱色、墨色區別財政支出與收入,定出戶籍冊和臚列次年課役大數的計帳制度。大統十三年的計帳,在敦煌石室里有殘卷保存下來。後又針對地方官員制定六條詔書:清心、敦教化、盡地利、擢賢良、恤獄訟、均賦役。
又改革軍隊統轄系統,建立府兵制,以擴大兵源。這個制度為隋唐所沿用。形式上採取鮮卑舊八部制,立八柱國,實為六軍。每個柱國大將軍下設有兩個大將軍,共12個大將軍;每個大將軍下有兩個開府,共24個開府;每個開府下有兩個儀同,共48個儀同;一個儀同領兵千人。這樣,六柱國合計有兵四萬八千人左右。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府兵。
政治上,宇文泰實行以德治教化為主,法治為輔的原則。法律上,主張不苛不暴,而“法不阿貴”。思想文化上,推崇儒學,曾在行台設學。俘虜王褒宗懍等均受到禮遇。後又令盧辯仿周禮更改官制,實行北周六官制,甚至政府文告也要仿先秦體。
宇文泰恢復鮮卑舊姓,如恢復元氏為拓跋氏。而所將士卒也改從主將的胡姓。從形式上胡化一批的漢人。

西魏年表

534年:北魏孝武帝入關中投靠宇文泰

535年:正月宇文泰擁立元寶炬為帝建立西魏。
551年:元寶炬死,長子元欽嗣位。
554年:元欽被宇文泰所廢,元廓即位改名拓跋廓
556年:宇文泰病死,由侄宇文護承繼其職。
557年宇文護逼迫拓跋廓退位,擁立宇文覺即大周天王,建立北周。

西魏帝王表

東西魏及南梁對峙圖
廟號 諡號 姓名 年號 使用時間
孝武皇帝(出皇帝) 元脩(有爭議) 太昌 532年
永興 532年
永熙 532年-534年
文皇帝 元寶炬 大統 535年-551年
無,史稱廢皇帝 元欽 無,稱元年 552年-554年
恭皇帝 元廓 無,稱元年 554年-556年

南朝梁的建立與興衰

南朝梁
南朝梁(502年-557年),中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第三個朝代。梁朝後期國勢敗壞,北齊和西魏相繼來攻,失去了大片土地,注定了北強南弱之勢。蕭衍建立,蕭方智時陳霸先廢帝自立,改國號陳。另外蕭衍的孫子蕭詧曾在江陵建立西梁,傳三帝,後亡於隋。
南北朝·南朝·梁之君主和年號 編輯 廟號 諡號 姓名 年號 在位時間

梁武帝梁武帝
南梁太祖
(南梁高祖追崇) 文帝 蕭順之 — —
南梁高祖 武帝 蕭衍 天監 502年—519年
普通 520年—526年
大通 527年—528年
中大通 529年—534年
大同 535年—545年
中大同 546年
太清 547年—549年
— — 蕭正德(本為臨賀王) — 549年
南梁太宗(初謚高宗) 簡文皇帝
(初謚明帝) 蕭綱 在位時間 549年—550年 大寶 550年
南梁高宗 昭明皇帝(蕭棟追崇) 蕭統 — —
— 安帝(蕭棟追崇) 蕭歡 — —
— — 蕭棟(本為豫章王) 天正 551年
— — 蕭紀(本為武陵王) 天正 552年
— 元帝 蕭繹 承聖
(承聖元年) 552年
梁朝梁朝
天正(天正二年) 553年
承聖(承聖二年) 553年
承聖(承聖三年) 554年
— 閔帝 蕭淵明 天成 555年
— 敬帝 蕭方智 紹泰 555年
— — — 太平 556年—557年
— — 蕭莊 — 557年
混亂的行政區劃梁朝行政區劃很混亂。512年,全國有23州,350郡,1022縣。540年,有107州,根據五品分級制,含上品20州,次品10州,再次品8州,再次品23州,下品21州。還有五品州外23州,不知在何處。

朝鮮後三國時代時期

朝鮮歷史上的時代劃分之一。始於892年農民出身的甄萱起兵,同一時期新羅王族後裔弓裔亦建立後高句麗導致已衰弱的新羅分裂,終於936年高麗再度統一朝鮮半島

歷史

後三國
新羅景德王之子惠恭王即位後,都城內頻繁發生暴動,780年惠恭王與妃嬪等被殺,武烈王系血統斷絕。之後連續發生

朝鮮後三國時期朝鮮後三國時期
篡位事件,宮廷紛亂。王位爭奪戰中失敗的王族後裔金憲昌於熊川州獨立,擁有海上勢力的將領張保皐亦起兵,介入了都城的王位爭奪。起事雖為中央軍隊鎮壓,地方上仍發生農民暴動,新羅王朝統治能力逐漸弱化。
九世紀中期,此類暴動頻繁發生,地方豪族多有舉兵,號稱將軍、城主等,脫離新羅統治。其中甄萱、北原的梁吉及其部下弓裔等為有力的勢力。甄萱是尚州出身的農民,在西南海建立軍功被升為將領。892年以完山(今全州)為根據地起兵,攻占武珍州(今光州)獨立。後糾集周邊豪族以擴大勢力,900年自稱「後百濟王」,於朝鮮半島西南部建立「後百濟」。
弓裔是新羅王族後裔,891年起兵反新羅,隨梁吉於江原道等地作戰。898年以松岳(開城)為都於北部建立了「後高句麗」,901年推翻梁吉自行稱王,建立獨自的年號與官制。後高句麗904年改國號為「摩震」,905年改為「泰封」。
如此形成新羅、後百濟、後高句麗三國鼎立的局面。松岳豪族出身的王建在弓裔麾下多建軍功
高麗太祖王建高麗太祖王建
,918年推翻弓裔,以開城為都建立「高麗」並稱王(太祖)。王建繼續合併地方豪族增加勢力,935年吞併新羅,936年攻滅後百濟,重新統一朝鮮半島。

大事年表

892年: 甄萱叛亂,占領光州。弓裔加入梁吉叛軍。 900年: 後百濟正式建國。 901年: 弓裔建立後高句麗(五年後改國號為摩震並遷都至江原道鐵原郡)。 911年: 摩震改國號為泰封。 918年: 王建起兵反弓裔,建立高麗,建元「天授」。 926年: 契丹攻滅渤海,渤海太子大光顯率部下三十餘人歸順王建。 927年: 甄萱進攻新羅占領慶州,殺新羅景哀王。 930年: 高敞之戰,王建以責問甄萱殺景哀王為名發動戰爭。 934年: 洪城之戰,後百濟國力大損。 935年: 甄萱指定第四子金剛為繼承者。新羅向高麗投降。 936年三月: 甄萱與其妻古比女及婿朴英規等逃亡至高麗。 936年八月: 黃山之戰,王建在甄萱幫助下攻滅後百濟,處罰叛亂策劃者能奐與甄萱次子良劍等。高麗統一朝鮮半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