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三國風雲

後三國風雲

公元534年,北朝的北魏分裂為東魏、西魏,與南朝的梁三國鼎立。隨後,東魏被北齊高洋所篡,西魏為北周宇文家族繼承,梁朝也經侯景之亂後被陳霸先所取。新成立的三國,開始了新一輪的互相攻伐。公元577年,北周在宇文邕的帶領下攻滅北齊,隨即卻被外戚楊堅竊取,最終隋朝於公元589年消滅陳朝,三國歸隋。在這場政權與江山的爭奪中,我們看到了以流血與死亡的風險所換得的血酬。在這種暴力掠奪,暴力搶劫的血酬中,有人長袖善舞,巧取果實,有人付出生命,卻一無所有。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後三國風雲後三國風雲

公元534年,北朝的北魏分裂為東魏、西魏,與南朝的梁三國鼎立。隨後,東魏被北齊高洋所篡,西魏為北周宇文家族繼承,梁朝也經侯景之亂後被陳霸先所取。新成立的三國,開始了新一輪的互相攻伐。公元577年,北周在宇文邕的帶領下攻滅北齊,隨即卻被外戚楊堅竊取,最終隋朝於公元589年消滅陳朝,三國歸隋。前三國上承秦漢,後三國開啟隋唐。在這場政權與江山的爭奪中,我們看到了以流血與死亡的風險所換得的血酬。在這種暴力掠奪,暴力搶劫的血酬中,有人長袖善舞,巧取果實,有人付出生命,卻一無所有。在歷史的真相中,我們能得到怎樣的思考——什麼是最有力的,來自於人心的征服?完美無雙的君王,唯一的一根軟肋在哪裡?怎樣在矛盾中抉擇,直指勝與負?這段以血為代價的後三國風雲,是每一個看中國歷史的人,都跳不過擊的一頁!

序言

2008年夏天注定是火熱的。

因為一個古老而偉大的民族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盛大狂歡,全世界的炎黃子孫都在見證同一個千栽難逢的歷史時刻

為了這一刻,這個民族已經等待了幾千年。

是的,當奧林匹克的聖火在鳥巢上空熊熊燃起的一刻,也許每一個中國人都在告訴自己:與其說這是奧運會開幕的聖火。還不如說這是一個飽經滄桑的民族在21世紀重新崛起的標誌性火焰,不如說這是一個古老文明在歷盡劫難後涅榘重生的標誌性火焰!

文摘

這是一個偉大的開始。從此刻起,那些本只忙於耕織的漢人,終於也逐漸大量地進人了中央軍隊:要是從“五胡亂華”開始算,在北方這塊土地上,漢人拿武器的權力已經被剝奪了兩百多年。他們以前選擇的是結塢自保、迎來送往,在自己的地盤上小打小鬧而已,至於哪個族姓問鼎中原和他們毫無關聯。

如今,他們終於也能用自己的手來參與軍國大事,雖然還有太漫長的路要走。但誰都明白,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上,只有手中握有武器的,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不管是民族,還是個人。

先是豪族的湧入,後來又有自耕農的加入,到了宇文泰的兒子宇文邕時,漢人在北周部隊中已過半數。其實這是字文泰唯一的選擇,若沒有關隴地方豪族的支持,他的功業便是無源之水,終會幹涸。

漢人人頭攢動地擠進來了,但要讓這個好幾百年在北方一直習慣被異族踩踏的民族一夜之間變得能征善戰無異於緣木求魚。“潑墨漢家子,走馬鮮卑兒”,是當時人們根深蒂同的觀念,恢復漢人那種“雖遠必誅”的尚武精神的確是一件讓宇文泰費盡心思的事。在恢復他們的野性之前,宇文泰當然不敢趕鴨子上架:綿羊即便成群也永遠不是一隻狼的對手。

除了漢人的柔弱外,能征善戰的鮮卑戰士存在的一個問題也讓宇文泰顧慮重重。比起高歡來,他屬於外來政權,而他最核心的武川屬下雖然都是知根知底的老鄉,但有一點卻始終讓宇文泰心存顧慮:人心並未牢同到穩如泰山的地步。鮮卑戰士的很多家屬都還滯留於晉陽、洛陽一帶,雖然在爾朱榮死的那一年,賀拔岳已經接了不少家屬去落腳關中一帶,但多數是男丁,其餘的女眷都是天各一方。比如獨孤信的妻兒老小都一直待在洛陽,他的長子直到北周滅了北齊後才和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們團聚。賀拔勝的幾個兒子都捏在高歡手中,最終成了高歡泄憤的犧牲品。而宇文泰自己的親友滯留晉陽的也為數不少,後來宇文護(字文泰的侄子)掌權時,他那被扣押的母親還成了外交的人質,差點誤了軍國大事。

如果高歡用家屬來招誘自己的屬下,那肯定是非常奏效的,一旦人心離散,便會產生土崩瓦解的結果,那么留住將士們的心對宇文泰來說也是必須解決的燃眉之急。

一要恢復漢人的尚武之氣,二要消除鮮卑將士們的思鄉之苦 ,唯有兩頭並舉,才能打造成一隻戰無不勝的虎狼之師。而除了這兩點外,宇文泰還得解決好軍隊中胡、漢雜處的問題,免得造成東魏那種水火不容的局面。在如此艱難險阻面前,宇文泰最終排除萬難,在痛苦的摸索之中走出了一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路:府兵制。這制度後來被北周、隋、唐一直沿用,繼承並發揚光大,發揮功效達兩百年之久,成為隋、唐建立攻無不克、四方來朝的赫赫功業的重要軍事支柱。

在如此短的時間之內,讓漢人自身恢復野性是很艱難的,非得藉助外力幫忙不可,而最現成的方法便是讓他們藉助鮮卑的外殼,重鑄華夏雄武之魂:把漢人改變成鮮卑人!

更換人的族姓是一件非常冒險的事,更何況是如此大量地改變,萬一安排不妥,有可能會產生玩火自焚的後果。但幸運的是,將鮮卑風俗和漢家儀禮混搭卻一直被字文泰運用得遊刃有餘。

鮮卑舊的兵制是八部制,屬於遊民部落組織形式,早已被漢化的北魏王朝棄置不用。而如今宇文泰卻要重新抖落這舊衣服的塵埃,重新穿在西魏的身上。既然叫八部制,顧名思義當然得找出八個當家作主的人來。宇文泰自己早已是柱國大將軍,於是他又加封李虎、趙貴、李弼、于謹、獨孤信、候莫陳崇這些出生入死的兄弟、親信為柱國大將軍。當然,為了發揚民主的風格,皇族裡自然也要有人列席一下。結果元氏里比較聽話的廣陵王元欣被相中,也名列八柱國之中。不過元欣始終是個花瓶,沒有帶兵打仗的權力。

宇文泰自己依然高高在上,總管整個軍事。整個西魏的兵權全部處於這八大柱國的統領之下,和皇帝之間全無關聯了。除了這八大巨頭外,自然還得增設其他的軍銜,便於層層控制。於是在李虎等六大柱國下再分設十二大將軍,像達奚武、王羆、楊忠等都是大將軍。十二大將軍下面再管理兩個開府,共二十四人。如此一來,西魏的軍隊共分為二十四軍,整個金寧塔形的軍事領導機構便基本形成了。

當官的有了,士兵自然少不了。按理說,既然是部落兵制,自然得從鮮卑族中挑選。可是,鮮卑人早已傷亡慘重,提供不了充足的兵源。所以這些新征的府兵除了原有的鮮卑士兵外,主要是從漢民中挑選。可漢人放著種田耕地那好好的日子不過,願意跑到戰場上流血賣命嗎?何況當時當兵差不多是被認為跟當囚犯一樣低賤的事。很明顯,腦子正常的漢人是不會去當兵的。

可宇文泰卻輕鬆做到了,讓漢人歡天喜地地當兵去。他的對策便是提高府兵的待遇。只要被挑中當府兵,你身上的各種捐稅便全免了。所以要想當府兵也很不容易,門檻很高。第一你非得家境好(六戶中等已上),自己得有經濟實力提供弓刀一具,不然官府肯定不會到你家要人。第二你家裡人丁也得興旺,男丁得在三人以上,官府才會挑人:目的便是要精挑細選,挑出身高體壯能打仗的。

這感覺很好,當初六鎮的士兵可是跟罪犯為伍,當兵是件很不光彩的事。如今搖身一變,不僅可以穩吃皇糧,連苛捐雜稅都全給免了,一旦建功立業,那更是光宗耀祖的事,於是參軍的人也絡繹不絕了。這種待遇漢人自然歡迎。而原來的六鎮鮮卑更是熱情高漲,重新又回到部落兵制年代,又回到鮮卑人當家做主的年代:人生又有奔頭了。

一下子找來這么多人,自然得勤加操練。宇文泰招來這些人以後,上半個月主要操練步伐、巡防之類的基本功;到了下半個月,便是大規模的軍事演習,而這演習便是在同州一帶進行。這些士兵在部隊里也待得非常舒服,用不著牽掛家裡一畝三分地的年成,不用打仗的時候還得擔心家門口會出現那些凶神惡煞的征糧官:自然一心一意地當兵打仗。

重又回到鮮卑的部落時代,看似是字文泰的一種倒退,其實不然。對宇文泰來說,暫時地恢復鮮卑野性是迎合當時的潮流的。尤其在軍事領域,唯有如此才能激起鮮卑士兵無窮的戰鬥能力;唯有提高他們的待遇,才能激起他們戰鬥的激情。鮮卑兵制從形式上是對鮮卑士兵的一種安撫:現在恢復部酋制了,你們得好好乾;從待遇上對參軍的漢人來說也是一種誘惑,待遇提高了,自然要賣力氣了。

與高歡一直純粹依靠鮮卑族人打仗相比,宇文泰這種劇痛過後的選擇明顯要高出一籌:打仗不再是鮮卑人之事,漢人也應該參與。的確,宇文泰這次的舉動是在被動情況下的一次主動抉擇:是在被高歡揍得遍體鱗傷的困境中的選擇。但既然情勢如此,他便索性將胡漢雜糅,最終創建出一支戰無不勝的隊伍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