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寺

影寺

影寺僧人以習武為主。北宋時期,武僧們仿照猴子的靈性和動作,創編了一套“猿仙通背拳”,簡稱“猿拳”。此拳主要流傳於懷川本地和晉東南。到了南宋年間,寺院禪師相互調換,猿拳遂傳人少林寺,少林寺將此拳和“大悲拳”定為秘傳拳種,不再外傳。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影寺風光影寺風光

影寺風景區位於焦作市北部山區的修武縣雙廟鄉,距市區40公里。影寺,原名淨影寺,北臨山西晉城市,西起孤山水庫,東至過風口,南至平頂窯,呈平行四邊形。整個景區叢林茂密,翠柏掩映,峰奇洞幽,為太行山遊覽區的佼佼者。內分影寺、後河、過風口三個小景區。景區周圍環山,山外環水,群峰糾紛,呈奇獻巧,河水縈帶,練白波碧、黃花山踞其中,每年春季黃花滿山,周圍是肥沃良田。主要景觀還有黃娘塔、說法台、蠟燭峰、龍盤峰、獅踞峰、龍角峰、透山水、五股泉、龍門瓮瀑布等。傍晚,有時可以看到"燈出山頭"等勝景,山上居有獼猴種群。 後河景區 在雙廟鄉西北影寺正南。此山多松柏,唯有一棵數百年歷史的大白皮松, 周圍4米,高約30餘米,為這個景區的特色。在後河村北5公里處,山坳突出一龕,原有廟三間,祭祀黃龍祖師,廟後有洞,為黃龍洞,泉水從懸崖下注入塘,此塘稱為奶奶塘,塘水象乳法一樣匯入後大河,滋潤著下方沃土。

猿拳發源地

影寺風景圖影寺風景圖
影寺影寺

然而,在懷川本地人中習練猿拳者眾多,便在當地自發傳承。至清代,猿拳傳人敢廢、武備將猿拳傳於郭萬清、張文魁等十傑士。郭萬清、張文魁又將猿拳傳於董成 (號稱公德先生),董成傳於現焦作市龍洞鄉高窖河村的許秀文、許秀武兄弟,猿拳便在此發揚光大,由許門世襲傳承。許氏第六代猿拳宗師許萬懷將猿拳傳於其外甥(修武雙廟村人)郭再汾。猿拳在郭再汾手中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20歲時,他進京殿試,中“武舉”,皇封“武德騎射”官職,並得皇賜御書“雄風柳絮”金匾,褒揚猿拳。

影寺影寺

另賜柏樹一棵,以示猿拳源遠流長、萬古長青,從此,猿仙通背拳聲名遠揚。

郭再汾中武舉後,在高窖河村中為恩師建造石樓宅院兩處,將皇賜線柏栽於石樓西側,“雄風柳絮”御匾端掛於門庭正中。現御匾已流失無存,但樓舍仍在,那棵線柏仍昂然挺立,它是焦作市境內惟一的一棵線柏,也是僅此一棵皇賜古樹,後世拳師前來朝拜者絡繹不絕。

高窖河許氏算起的猿拳第十世傳人、焦作市黃河武術館館長李培鈞,近年培訓學員3000餘人習練猿拳,並在國家武術研究院的支持下編寫了《猿拳108式拳譜解釋》,使這一中華武術瑰寶得以進一步發揚。

猿拳風格,似猿猴輕靈動作,行如流水,起伏翩翩,演練時慢類太極,快遜長拳,擺動如春風和柳,站立如嚴冬傲梅,魅力無窮,老少皆宜。

焦作市著名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