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國

彭國

彭國,又名大彭國。由彭氏部落的首領彭祖的帶領下建立,是夏朝東方比較強大,政治關係也較密切的屬國,夏王啟曾命大彭國君壽平定西河叛亂。商朝前期也很強大,商王外壬時,幫助商平定了邳人、姺人的叛亂。但是,商王武丁在位時,滅掉了大彭國。大彭國大約存在了八百年。

基本信息

彭國歷史

地圖地圖
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彭祖是軒轅黃帝七世孫(古人姓氏分離,姓代表血統,氏代表身份,黃帝子孫都是姬姓,但一般只有大宗長子才稱姓,小宗的庶子另取氏以別長幼,所以彭原本是氏而不是姓,戰國后姓氏合一,彭於是逐漸變成了姓),在堯帝時期被舉用為大臣,其後堯帝封彭祖到徐州彭城成立大彭國,作為拱衛華夏部落的東方屏障。另外,彭祖還曾經與夏禹、皋陶、殷契(殷商的先祖)、棄(周朝的先祖)、垂、龍等被列為舜時期著名的二十二名臣(史上有名記載僅有十人),另外幾人中夏禹治水有功,被舜指定為繼承人;殷契輔佐治水有功,被封於商,成為殷商開國始祖;棄掌管農業,使天下豐足,因功被封於邰,號曰后稷,為周朝先祖。

史料文獻

據相關史書以及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的內容綜合整理可以得到如下歷史記載,大彭國立國達八百餘年(後人神話為彭祖壽八百,近代史學家認為八百年是大彭國實際存在的時間),夏王啟繼承夏禹而即位後,曾命大彭國國君壽平定不服從夏啟的地方諸侯叛亂,夏王少康時期封大彭國支族於豕韋,另成立豕韋國。大彭國與豕韋國在夏朝時成為東方的強勢諸侯,殷商時期,大彭國與豕韋國主要作為也曾受商王外壬的命令征討東夷部落邳、嫵,且最終成功將其降伏,開拓了殷商的東方領土。

隨著大彭國與豕韋國在東方勢力不斷地膨脹,引起殷商王朝的擔憂,但由於其內部紛擾而無暇東顧。殷武丁即位後,成為殷商的中興之主,殷商國力開始強盛且開始東征西討。武丁首先征討了西北的少數民族部落,其中就有與大彭國曾有聯姻關係的鬼方部落,之後又開始廢除不服從王室的諸侯屬國,於是當時盤踞東方大彭國與逐韋國成為了武丁的主要進攻對象。在武丁的殷商軍隊的打擊下,大彭國、逐韋國先後被滅。《國語·鄭語》有記載“大彭、豕韋為商所滅矣”。大彭國被滅後後,其後代於是以國為姓,為彭姓的淵源;而豕韋國被滅後,其後代也以國為姓,為韋姓的來源。在周朝時期,彭氏的一個子孫在周王朝中擔任掌管錢糧的官員,後以“錢”為姓,成為彭氏的姓氏分支,所以歷來都稱“錢彭一家”。
《風俗通義》卷一雲“ 及殷之衰也,大彭氏、東韋氏復讀其緒,所謂王道廢而霸業興者也。”因此彭人雖受商王朝的征伐, 但並未絕袍,而是往南遷移,到達今江漢流域,商代晚年,懷著對商王朝的憎恨而參與周武王伐商,為“ 牧野八師” 之一。西周建立後,因彭是西周王朝的盟國,其國柞得以延續。彭以伯為爵號受到西周王朝的重視。周平王東遷後,隨著周天子勢力的衰弱,南方楚國的強大,彭終於在公元前710年前不久為楚所滅,彭地入楚,成為楚最早所滅的方國之一。

考古研究

有關彭國的歷史,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許多記載,不僅證實史籍中有關大彭國的記載真實可信,還將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上溯到3200多年前。商代彭國至今仍有許多遺址可尋。當時彭國不僅盛行占卜之風,還有用人和狗進行社祭祈求農業豐收的習俗。

位置考究

彭立國初,當時的徐州主要是東夷族的領地,文明程度較低,彭祖到了彭城後,率領國民開井、築城、發展生產,對當地的開發作出了貢獻。(由於當時東夷族尚未完全與華夏族融合,所以大彭國可認為華夏族在東方的殖民地,主要是作為征討以及防禦東夷部落的根據地)

關於彭國的地理的位置,歷史上出現了多處,有多種不同說法,重要的有以下幾處。

江蘇彭城

據考證,彭城就是現在江蘇省徐州市銅山縣。文獻記載,銅山縣在古代曾經又名彭城,是大彭國的最早封地,發源地。徐州一帶現已發掘許多古代遺址,也證實了大彭國曾在這裡存在。
據《彭城志》記載:大彭由在徐州市城西三十公里,是古大彭人居住地。山北以稱大彭村,大彭國都城在大彭由下。大彭由今稱為義安山,海拔 262 米,今山北三里處大彭村以稱大彭集,屬銅山縣夾河鄉管轄。以據出土文物考證,大彭國應該是在龍山文化時期部落聯盟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大彭國最初的政治中 心可能在大彭村一帶。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經濟發展,便遷移到環境更為優越的徐州市中心,建起原始村寨和城堡,作為政治活動中心,並且迅速發展,國力強盛。先 後助夏平定西河武觀判亂,助商剿平邳人反判。根據目前發現的文物資料證實,徐州是大彭國的發祥地,而大彭村則是大彭國的誕生地。

甘肅慶陽

根據西漢著名的經學家孔安國對《尚書》的考證,在古都長安西北部的涇渭流域,也就是現在的甘肅省慶陽市 ,曾經有過兩個關係密切的國家——盧國、彭國,這也就是《尚書·牧誓》“及庸,蜀、羌、髳、微、、濮人。稱爾戈,比爾乾,立爾矛,予其誓”中的盧國、彭國。
盧國、彭國生活的涇渭流域毗鄰周人的周原,與周和西戎的關係密切,現在的地圖上仍可找到涇渭流域的兩條河流——茹水河(又名茹河、茹水)、葫蘆河,便是古代盧人和彭人的故園。盧彭二國在周代漸漸融合為一族,被稱之為“彭盧戎”,是太原(古地名,範圍涵蓋甘肅慶陽和寧夏南部)五戎(義渠戎、郁郅戎、烏氏戎、朐衍戎、彭盧戎)之一。

四川彭山

據文獻記載和歷史考據,彭國在歷史上曾經一度由東南遷徙至西南的成都平原, 在現在的四川省彭山縣一帶立國。彭國只是若干古蜀國中的一個。按現在的地理位置,應該是以彭州市為主體、以廣漢市、郫縣、都江堰市部分地區為疆土的隸屬國。地貌屬於成都平原與丘陵山區交合地帶,前可進退可守,是古代最適合安邦立國之地。

湖北房縣

據眾多歷史文獻的記載,房縣曾為彭國域地,並在房縣短暫立國。前面我們說過,彭國最初封於現在徐州的彭城,怎么又說它曾經在房縣立國呢?原因是這樣的:彭祖籛鏗在夏朝初年被封於彭城,建立彭國,到了公元前1301年,商王朝腐敗混亂,大彭國和它的同宗同族同為姬姓後裔的豕韋國便脫離商王的管轄,宣布獨立,不再納貢稱臣。商王朝當然十分不滿。於是由武丁率王師出兵征討,先後於商武丁四十五年和五十年滅掉了大彭國和豕韋國。大彭國滅亡後,籛氏族人在彭城再也呆不下去了,只得四方奔逃,流落各處,北方、南方、西方都有他們遷徙的足跡。為了懷念故國,他們便以國名彭,以韋為姓。其中南遷的一支,到了廣西,成為今天壯族的先祖,壯族多韋姓,正是他們的後裔。北遷的一支, 就是後來的室韋族,成為滿族、蒙古族和朝鮮族的共同祖先。而西遷的一支,幾經輾轉,從現在的甘肅省慶陽縣遷徙到今天鄂西北崇山峻岭中的房縣,於是在此立國,仍稱彭國。

就是武王伐紂時的“西土八國”之一。武王伐紂時,居於房縣的彭國參與了這次歷史壯舉,建立了征戰大功。彭國的同宗方國韋國也參加了武王伐紂之戰,韋伯籛遐率軍隨武王征戰,立下戰功,滅商後不久,位居現在山西垣曲縣的宣方國叛亂,武王令韋伯籛遐率軍與王室軍隊一起討伐。滅宣方後, 武王論功封賞, 為表彰韋伯籛遐的功績,便封韋伯籛遐於其祖先的豕韋地,就在現在的河南滑縣東南,仍稱豕韋國,有的文獻又稱韋國、韋伯國。同時又遷封其同宗同族的大彭國後裔於河南原陽縣,立為大彭國,又稱彭國、彭伯國。

政治制度

大彭國的開國者彭祖是一位傳說中的人物。相傳彭祖為開發徐州這片土地,嘔心瀝血。他帶領人民治理洪水,建設家園;他發動百姓築城,防禦野獸和外來部落的襲擾;他恬淡自守,讓大彭人民放手發展生產;他帶頭開掘了大彭第一口井.讓百姓喝到甘甜清冽的泉水;他首創了導引術,教會百姓鍛鍊身體,驅除體內的陰濕之氣,以柔軟筋骨,增強體質;他發明了烹調術,把人類炊食由熟食推向味食,完成了人類炊食文化的一次飛躍……彭城人民世世代代對彭祖感恩不盡,至今仍保存有彭祖井、彭祖宅、彭祖墓等遺蹟。

彭祖

彭祖彭祖
傳說彭祖活了八百歲,是一位長壽之神。他的養生之道,後人整理成一部《彭祖經》傳世。史學家認為,所謂彭祖壽長八百,實際上是大彭國存在的年限。彭祖在歷史土影響很大。孔子對他推崇備至;莊子、荀子、呂不韋等先秦思想家都有關於彭祖的言論;《史記》等史書也有關於他的記載;道家更是把彭祖奉為先驅和奠基人之一,許多道家典籍保存著彭祖養生遺論。先秦時期,彭祖在人們心中是一位賢人。到了西漢,劉向《列仙傳》把彭祖列入仙界,並稱為碩仙.彭祖逐漸成為神話中的人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