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賣血罪

強迫賣血罪,是指以暴力、威脅方法強迫他人出賣血液的行為。

概述

一、概念及其構成
(一)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是複雜客體,其主要客體是國家對血液的管理制度,次要客體是公共衛生以及被強迫人的人身權利。
本罪首先直接侵犯了國家對血液的管理制度。輸血工作是社會主義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堅持以社會效益為準則,絕不允許把血液作為商品進行倒買倒賣,從中謀利。《獻血法》明確規定我國實行無償獻血制度,以暴力、威脅方法強迫他人出賣血液,即是對上述制度的直接違反和破壞。本罪還直接侵犯公共衛生。血液是國家一種特殊的寶貴資源。對這種直接進入人體的特殊物質,質量標準必須統一,沒有地區或級別差異。以暴力、威脅方法強迫他人出賣血液,由於把血液視作商品進行買賣,必然降低血液的質量標準,甚至想方設法逃避血液管理與監督,從而危及不特定或多數用血者的健康、生命安全。本罪還直接侵犯了被強迫人的人身權利。以暴力、威脅方法強迫他人出賣血液,必然會侵犯他人的健康權利、人身自由權利以及其他人身權利。
(二)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以暴力、威脅方法強迫他人出賣血液的行為,暴力是指對他人人身進行打擊或實施強制,如毆打、捆綁等,威脅是指以殺害、傷害、毀壞財產、破壞名譽等手段進行要挾,迫使他人接受自己的意志,從而實施賣血行為,他人既可以是除行為人外的特定的他人,也可以是除行為人外的不特定的他人。
強迫賣血罪同非法組織賣血罪一樣,由於受到非法謀利動機的支配,必然會無視上述規定,致公共衛生以及賣血者健康於不顧,因此對這些血液犯罪要予以嚴懲。應注意的是,本罪是行為犯,故犯罪的成立不以發生實害後果為條件。
(三)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要件為一般主體。任何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且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單位亦能成為本罪主體。單位犯本罪的,實行兩罰制,即對單位判處罰金,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本條規定判處相應刑罰。
(四)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間接故意和過失不構成本罪。雖本罪多以牟利為犯罪目的,但不為此為構成要件。

認定與處罰

二、認定
(一)本罪與非罪的區分
首先,構成本罪必須有以暴力、威脅方法強迫他人賣血的行為。暴力、威脅是本罪的手段行為或方法行為,如果不是用暴力、威脅而是教唆、幫助他人賣血,則不構成犯罪。用暴力威脅方法以外的其他強制方法,如麻醉方法,也不構成本罪。構成其他犯罪的,應按相應的犯罪處罰。
其次,構成本罪必須是行為人強迫他人賣血,如果不是以賣血為強迫內容,則不構成本罪。如果是強迫他人獻血,一般不構成犯罪,構成其他犯罪時按相應犯罪處罰,如濫用職權罪、非法拘禁罪等等。
(二)本罪與非法組織賣血罪的界限
兩罪在使人賣血上完全相同,也往往具有謀利的非法目的,犯罪對象都可以是不特定的他人,但它們的區別是明顯的。(1)行為方式不同。本罪的構成要件行為是強迫行為,即以暴力、威脅方法迫使他人賣血的行為;而非法組織賣血罪的客觀行為是組織行為,被組織者是自願賣血而不是被迫賣血。(2)本罪的犯罪對象既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非法組織賣血罪的對象則原則上為多人,通常是3人以上,但如果組織行為是出於概括的故意而反覆多次實施,則每次行為的被組織者也可以是一人。(3)處罰也不同。本罪之所以重於非法組織賣血罪,是因為本罪侵犯了三種直接客體,而後者侵犯了兩種直接客體。
(三)本罪與非法採集、供應血液、製作、供應血液製品罪的界限
兩罪都是故意犯罪,都是血液犯罪,但兩罪在犯罪構成上有嚴格的區別,(1)侵犯的客體不盡相同。本罪侵犯的是三種直接客體,而後者則僅侵犯了兩種直接客體,沒有侵犯他人的人身自由等人身權利。(2)行為方式不同。本罪是強迫的行為,而後者則是非法採集、供應血液或者製作、供應血液製品的行為,即前者是將血液非法地作為商品加以出賣,而後者則沒有作為商品出賣血液,而是未經國家主管部門批准設立血站,拉自采供血液。(3)犯罪形態不同。本罪是行為犯,後者是危險犯。(4)犯罪故意的具體內容也不同。(5)處罰的嚴厲程度不同。本罪由於在立法上與非法組織賣血罪一樣,採用了轉化犯的立法技術,故最高刑為10年有期徒刑。後者沒有這一立法特點,故最高刑為無期徒刑。
三、處罰
犯本罪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