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林[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校長]

張雅林[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校長]

個人簡況 張雅林,男,漢族,1959年生於陝西省洛南縣,籍陝西省商州市。 1978~1981年西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系本科生,1982年1月畢業,獲學士學位; 1982~1985年西北農業大學昆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周堯教授。獲理學碩士學位; 1985~1988年西北農業大學昆蟲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周堯教授。獲理學博士學位; 1992~1993年英國大英博物館(自然博物館),博士後。

基本信息

工作簡歷

1、1988年博士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

2、1990年破格晉升副教授。

3、1994年破格晉升教授,1996年被聘為博士研究生導師。

4、2000年任植物保護學院院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校職稱委員會委員,農業部昆蟲研究所所長。

5、2001年任校植保資源與病蟲害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農業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6、2004年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校長,兼任校圖書館館長、校農業科技博覽園主任、昆蟲博物館館長。

出國訪問

1、1992~1993年英國大英博物館(自然博物館),博士後。

2、1993年8月參加在希臘舉行的第八屆頭喙亞目國際會議,在大會上做了題為“A generic revision of the Austro-oriental Selenocephalinae”的學術報告,並聯合發起、參加了由國際知名專家組成的葉蟬系統發育協作攻關小組。

3、1995~1996獲英國皇家學會資助在英國大英博物館從事合作研究;

4、1996年10~11月獲美國Smithsonian Institution資助在美國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從事短期研究。

5、2001年陝西省農業系統三五人才學習考察團赴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學習,21天。

6、2002年6月1日~16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際關係訪問團訪問美國5所大學。

7、2003年11月~2004年5月在美國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從事科學研究。

8、2005年9月14日~10月8日“赴澳新大學校長領導能力建設項目考察團”。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CEAIE)、紐西蘭大學校長委員會(NZVCC)和澳大利亞校長委員會(AVCC)共同組織。

業務工作簡況

教學方面

(1)先後承擔了“動物分類原理與方法”、“生物多樣性”、“昆蟲分類學”、“保護生物學”等5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其中“昆蟲分類學”課程1992年被評為省級重點課程,2004年被評為陝西省精品課程。

(2)參加了《昆蟲分類學》(全國統編教材)、《昆蟲分類》教材的編寫。

(3)指導博士後、博士生、碩士生和重點開放實驗室訪問學者20餘人。

(4)作為加拿大訪問學者、葉蟬專家Dworakowska的合作導師,從事中國小葉蟬研究(加拿大CIDA基金項目),1999.8-2000.8。

(5)1998年被評為校“十佳教師”。

(6)2001年獲陝西省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並被推薦申報國家級成果獎。(主持人)

(7)2004年“普通昆蟲學”課程被評為“陝西省精品課程”和“國家級精品課程”。(第二名)

(8)2004年“資源昆蟲學”課程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主持人)。

科學研究工作方面

自1982年起專事昆蟲分類、形態、生物地理分布等研究,後又相繼從事了農業昆蟲、昆蟲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利用、資源昆蟲和菸草昆蟲的研究。先後主持、參加了34項國內外科研項目。現已發表論文100多篇,出版研究專著4本,參編專著4本,獲陝西省科技進步獎2項。

葉蟬總科昆蟲分類、形態及生物地理分布研究:

發表科研論文37篇,出版研究專著3本,在葉蟬科昆蟲分類研究方面發現新屬17個,新種近200個,中國新記錄種30多個,確認亞科級、族級、屬級和種級新異名近30個,新組合28個。

對世界緣脊葉蟬亞科和桿葉蟬亞科作了訂正;近幾年又和英國專家合作進行了葉蟬系統發育研究、對葉蟬總科高級階元分類系統作了訂正研究;對中國離脈葉蟬亞科作了分類訂正研究。並進行了葉蟬總科、離脈葉蟬亞科、大葉蟬亞科生物地理分布研究。已經在進行小頭葉蟬類分類地位和系統發育研究、葉蟬科地理分布研究。

(1)協助主持、實施完成的“刺吸式口器昆蟲分類研究”專家鑑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1991年獲陝西省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1992年獲陝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協助主持並實施完成的陝西省攻關課題“陝西省果樹傳粉昆蟲資源調查及套用研究”已通過陝西省科委組織的聯合驗收。專家評價達國內領先水平,該項技術現正在西北地區推廣套用,受到廣大果農普遍歡迎。

(3)協助主持、主持完成了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肚倍蚜種群生態學、倍子形成機制及增殖技術研究”等3項課題。在倍蚜繁殖和倍子生產技術研究方面取得明顯研究進展。

(4)主持楊陵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科研專項經費資助項目“芫菁人工飼養及斑蝥素類新農藥研製”,研製開發昆蟲源農藥產品,已取得重要進展。

(5)參加完成了陝西省菸草公司科研項目(1992~1995)“陝西省菸草昆蟲調查研究”,搞清了陝西省煙田、煙倉害蟲種類,分布及發生為害規律,進行了防治試驗,提出了一套綜合防治方案。為解決重要經濟作物菸草的害蟲種類鑑定和防治問題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技術方法,產生了較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1998年獲陝西省農業廳農牧業科技進步一等獎,2000年獲陝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6)在農業害蟲研究方面,早期從事重要農業害蟲小地老虎蟲源性質研究,搞清了陝西省小地老虎越冬代蟲源由南方遷飛而來,從而為生產上防治小地老虎提供了科學依據。

後又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農業重點傾斜項目“小麥吸漿蟲成災規律與控制策略研究”,圓滿完成了計畫任務。

參加完成的農業部農業結構調整重大技術研究專項目“無公害優質蘋果生產關鍵技術研究”建立了渭北蘋果主要病蟲害監測和預報系統:對近幾年嚴重危害的二斑葉蟎和蘋果套袋果實黑點病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篩選出針對主要病蟲害的無公害優質蘋果生產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品種,並提出施用技術規範;蘋果大改形技術的試驗、示範和推廣解決了高密度狀態下的一些病蟲危害問題,減少了農藥的使用次數,顯著地提高了蘋果品質:無公害蘋果網站和病蟲害專家系統的建設以現代化多媒體手段傳播農業技術,有力地推動了無公害蘋果產業的發展;以生態系統中生物多樣性和天敵對有害物的控制作用為基礎的蘋果病蟲綜合防治的示範和推廣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項目在蘋果套袋果實黑點病研究、無公害蘋果網路建設等方面有所創新,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驗收。

(7)生物多樣性和保護生物學研究方面“白水江自然保護區蝶類多樣性及珍稀種類瀕危機制與保護措施研究” 已通過甘肅省科委組織的驗收鑑定,國內外專家一致評價達國際先進水平。

社會兼職

現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校長,教育部重點開放實驗室主任、農業部重點開放實驗室主任、農業部昆蟲研究所所長、昆蟲博物館館長、昆蟲分類學報編委和副主編、中國蝴蝶主編。兼任中國昆蟲學會蝴蝶分會理事長、中國昆蟲學會分類區系專業委員會委員,陝西省昆蟲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上海昆蟲博物館館長,《中國動物志》編委,動物分類學報編委,Entomologia Sinica編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命科學部評審專家。

1、協助周堯教授於1989年創建了全國第一個國立昆蟲博物館並負責管理,後又在李嵐清副總理的關懷和支持下,主持完成二期新館建設於1999年開館,正在進行第三期新展覽館建設。昆蟲博物館現已正式開放近20年,起到了很好的宣傳和普及昆蟲學知識的作用,在國內頗具影響。1999年12月被共青團中央和全國青聯命名為“中國青年科技創新行動教育基地”,2000年5月又被命名為“陝西省科普教育基地” 、“陝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

2、將原校昆蟲分類研究室逐步發展成校昆蟲研究所、農業部昆蟲研究所、植物病理研究所一起合建了農業部重點開放實驗室,2000年主持申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獲得批准。

3、兼任昆蟲分類學報編輯、編委、副主編,20多年來為國內、外昆蟲分類學工作者提供了發表研究成果的園地,每年還從國外交換回270多種科技期刊和專業書籍,其中有200多種為國內獨有,有力地支持了國內許多單位的昆蟲學研究工作,並多次在有關評比中獲獎,在國內外均享有很高的聲譽。

榮譽

1993年獲政府特殊津貼;1995年被農業部授予“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稱號;2000年被評為國家第一、二層次百千萬人才。曾被評為“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楊陵科技新星,鹹陽市第三屆“十大傑出青年”、鹹陽市“新長征突擊手” ,陝西省優秀教師,陝西省優秀留學回國人員,陝西省第一層次“三五人才”,陝西省先進工作者。獲周堯昆蟲分類獎勵基金一等獎,中國昆蟲學會第二屆青年科技獎。國家"千百萬人才工程"入選者 。

張姓名人盤點(一)

盤點張姓當中一些在各行各業有著突出成績的人物,包括教師,研究員,科研人員以及機關幹部等名人。
張續揚
張永俐
張永禮
張雪吾
張學莊
張作忠
張作武
張左王番
張尊中
張祖望
張祖廉
張緒良
張永煥
張永鴻
張宗九
張永弘
張永高
張自劭
張學雲
張自恆
張自國
張性雄
張永春
張子章
張子有
張子恭
張灼中
張燭今
張永成
張仲倫
張永昶
張忠山
張穎俊
張英漢
張中營
張稚楓
張智仁
張英昌
張智博
張致君
張應山
張治洮
張應年
張志興
張應端
張志賢
張學瀛
張翼伸
張志升
張益發
張益彬
張志美
張易謙
張懌慈
張志呈
張修社
張議經
張之奎
張之凡
張正儒
張義先
張正林
張義綱
張鎮波
張以鍾
張以茀
張一先
張秀太
張一斌
張振錄
張振堃
張業華
張振峰
張振純
張貞林
張肇濂
張肇誠
張兆銀
張兆森
張兆鈞
張戰平
張占勝
張業成
張耀亭
張展洪
張增傑
張曾譻
張澤清
張耀然
張運剛
張允武
張允什
張允平
張允漢
張勻華
張云然
張雲華
張雲貴
張雲方
張越林
張月清
張月娥
張苑岳
張遠慧
張源茂
張元林
張元初
張豫生
張毓海
張鈺鳴
張學妨
張學方
張玉乾
張玉琦
張玉民
張堯道
張玉姣
張鍚清
張雁鵬
張星蒲
張宇彰
張瑜芳
張佑清
張有山
張有明
張有均
張友三
張尤恩
張用夏
張彥福
張永照
張永鑫
張延廷
張自東
張子忠
張振亞
張振慶
張雨田
張宗珍
張志南
張秀玉
張學勇
張英俊[京劇文武老生]
張玉峰[京劇演員]
張植榮
張玉成
張正權
張學勤
張秀榮
張永明
張永奎
張耀光
張永江
張智敏
張質良
張志中
張秀敏
張運祥
張修德
張玉書
張一凡[電影剪輯師]
張玉海
張選群
張宗堯
張鎮九
張永田
張振權
張振民
張永康
張一鳴
張忠林
張忠厚
張雅林
張玉璽
張志偉
張志強
張隱西
張燕玲[作家]
張秀英[教師]
張宗禮
張永福
張永德
張自強
張仲寅
張鍾華
張亦春
張志文
張耀林
張志國
張雁鳴
張振聲
張振傑
張學忠
張學明
張玉麟
張緒光
張展霞
張宗成
張志新
張永智
張宗祜
張志和[唐代詩人]
張占倉
張直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