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厝鄉

張厝鄉

張厝鄉地處邵武縣的東南部,離市區62公里,距316國道20公里,東部與洪墩鎮接壤,西部與大埠崗鎮交接,南部與順昌、將樂縣交接,北部與拿口鎮相連。全鄉有6個行政村,61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705戶,總人口6363人,其中農業人口6136人,土地面積133.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856.13公頃,山地面積9362.8公頃,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其中生態公益林面積3136.87公頃,松、杉林面積2800公頃,毛竹林面積3942.2公頃。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張厝鄉張厝鄉
張厝鄉6個行政村實現通程控電話,97年新開通了張厝至南溪的接線公路,六個行政村六十一個村小組農民都點上電燈和架上自來水;張厝鄉有二個小型水電站,裝機容量為450千瓦,其中鄉辦一個裝機容量200千瓦,年總發電量為76萬瓦小時,張厝鄉現完成網改造工作,鄉有衛生院,村村有保健站,現完成農網改造工作,鄉有衛生院,村村有有保健站,張厝鄉衛生初保全部達標,鄉內有高山羊角尖海拔1500米,產洋半天名茶,曾榮獲省邊貿土特產品展覽會“二等獎”。

張厝鄉資源豐富,主要礦產資源有瑩石礦、石英礦、鉀長石礦、磁鐵礦、鉛鋅礦等;農產品主要有鮮筍、筍乾、香菇、竹孫、木耳、紅菇、楊梅、茶葉等,其中洋半天高山雲霧岩茶小有名氣。水口寨河匯集際下溪、梅子坑溪、車坑溪三條支流,貫穿張厝全界,密溪流過俞厝墩村經拿口境界匯入富屯溪。

沿革區劃

張厝鄉張厝鄉

1949年為第七區,

1958年屬紅東公社,

1961年析置張厝公社,

1984年改鄉。

1997年,面積139平方千米,人口0.6萬。

張厝村、祝嶺村、山源村、九峰村、大梨村、俞厝墩村6個村委會。

經濟發展

張厝鄉菸葉
張厝鄉利用轄區竹木製品企業,以及張厝、洪墩、富文等國有林業采育場在張厝境內擁有大面積的山林,需大批量勞務工的優勢,鄉村兩級主動與企業聯繫爭取優先雇用當地農民,每年可解決剩餘勞動力600餘人。而且還主動與張厝鄉外出經商、創業的能人要人溝通聯繫,積極鼓勵他們帶動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創業,累計全鄉在外創業人員近1000人,現在主要分布在上海、廣東、深圳等發達地區。

張厝鄉共引進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以上生產型項目8家,總投資達4700萬元,其中礦產品加工企業3家,小水電項目5家,竹製品加工項目1家。農民收入大幅增加。農業結構不斷最佳化,特色產業得到較快發展,初步形成了菸葉、竹木加工業、畜牧業、草腐類食用菌業等一批張厝特色產業,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年4761元。竹業開發發揮全鄉5.4萬畝竹山的優勢,通過建立豐產示範片,開設竹山機耕路,墾復施肥,護筍養竹等科學管護措施,使竹山畝均效益大增,實現竹山畝均增收100-150元,人均增收達300元。菸葉生產07年發展到1300畝,完成菸葉收購4080擔,實現產值216萬元,畝均產值1680元,創稅39.83萬元,成為全鄉有10%農戶致富產業。草腐類食用菌05年通過組織部分農戶到建陽參觀學習回來試種成功,2008年全鄉發展竹蓀、大球蓋菇300畝,成為農民增收又一大亮點。

(一)、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發展。以新農村建設統攬農村發展全局,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全面落實各項惠農政策。

張厝鄉大球蓋菇
1、主要抓好竹、煙、食用菌等三大主導產業。竹業方面:發揮全鄉5.4萬畝竹山的優勢,以邵武夢迪歐竹業有限公司和邵武恆豐竹木業公司為依託,通過建立豐產示範片,開設竹山機耕路,墾復施肥,護筍養竹等科學管護措施,使竹山畝均效益大增,通過以上舉措,實現竹山畝均增收100-150元,人均增收達300元。菸葉方面:通過出台一系列菸葉生產優惠政策,2007年種植烤菸1300畝,完成菸葉收購4080擔,實現產值216萬元,畝均產值1680元,創稅39.83萬元,全鄉有10%的農戶通過種煙致富。食用菌方面:2007年全鄉發展竹蓀大球蓋菇200畝,成為農民增收又一大亮點。

(二)、推進勞動力轉移就業,加大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服務平台建設。通過“陽光工程”,做好農民職業培訓,全年培訓農民380人次,通過培訓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230餘人,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

(三)、全面落實惠農政策,對張厝鄉種糧農民農資和農具進行了綜合補貼31.47萬元,農民種糧積極性得到保護。

2、項目開發取得新突破。繼續把項目開發擺在經濟工作的首要位置來抓,舉全鄉之力,千方百計做好項目開發工作。一方面是抓好外地資金的引進,引進投資500萬元的福建省邵武三建建築材料有限公司和投資300萬元的邵武市宏特製板有限公司。另一方面是抓好本地資源的引資,主要是抓好礦產資源的招商引資工作,做好祝嶺多金屬選礦廠技改擴建項目。一年來新引進項目5個,總投資1250萬元,全年創稅146.81萬元,比2006年增長85.62%。

基礎設施

張厝鄉校園一角
張厝鄉多渠道爭取資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先後完成張厝村、祝嶺村、梨村村、山源村所在地的新區和新街改造。投資近3000萬元,對境內里程達41.1公里的張南公路、梨村公路、大坑公路、張祝公路進行擴建改造和水泥硬化,俞厝墩、梨村村基本實現組組通水泥路,並建起村莊橋樑12座;相繼新建派出所、衛生院、計畫生育服務所,農技站等辦公樓;解決了張厝鄉所在地、九豐組、俞厝墩組、梨村組和祝嶺組等百姓飲水問題;安裝1000餘門程控電話,實現村村通電話。相繼建成張厝、祝嶺、梨村、俞厝墩、山源移動基站,使移動信號基本履蓋全鄉界內。寬頻進入5個行政村,村民在自家就能乘上信息高速快車道;閉路電視實現城鄉聯網,並向村級延伸,閉路通村通組入戶,用戶已達400餘戶;2000年,開始農村電網改造,實現城鄉聯網,2005年再由供電部門投資新架的長21公里,10千伏的拿張線,為解決張厝鄉小水電開發,改善了供電質量和當地人民生產生活用電不穩的問題。

1990年-2006年共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新建、擴建、修建教學大樓、學生宿舍、圍牆、衛生公廁、國小廚房、學生宿舍等基礎建築,購置各類先進的教學儀器、電視和教學電腦等多媒體教學設備,2003年又在學校建立“立正、建斌”助學金,在中學、國小每年各拿1.2萬元,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和在教育事業上做出貢獻的老師,以及幫護困難學生,2005年開始每年投入3萬元,為中、國小寄宿生供應免費營養湯。2005年張厝鄉國小入學率100%、國中入學率95.2%、國中畢業率達100%,國中畢業上明鴻中學的學生9名,在全市農村中學中比例排名第一。擁有1所設備較齊全、管理有序、技術力量較雄厚的綜合性中心衛生院,承擔著全鄉6000多人的醫療、預防保健工作。

社會事業

張厝鄉寬闊的街道
道路方面:完成張南公路、梨村公路、大坑公路、張祝公路、九峰公路通村公路改造,俞厝墩村、梨村村、九峰村已率先完成村組、自然村內道路硬化。

飲水方面:完成了鄉自來水廠建設及祝嶺、九峰、梨村、俞厝墩村級及大坑組供水工程。

電力方面:投資300萬元完成拿口——張厝10千伏高壓專線架設,打破“電不穩”發展瓶勁。08年投資1000萬元,新建一座35千伏、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的變電站,著力改善全鄉的用電條件,現已征地。

閉路方面:先後完成梨村、張厝、山源、祝嶺、俞厝墩村城鄉閉路聯網工程。08年已完成全鄉50%的自然村通廣播工程。通信方面:02、03年投入200萬元,完成全鄉程控電話擴容400門,實現“組組通”;投資100萬元完成祝嶺、梨村移動基站建設,寬頻網開始延伸到村入戶。

教育事業: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共投入100多萬元用於發展教育事業,先後完成國小危房改造、圍牆大門、食堂餐廳、校園綠化工程建設;完成中學圍牆、學生宿舍樓修繕、飲水工程、衛生公廁、後山降坡及新購置50台教學電腦等基礎設施建設;04年通過聯繫義大利華僑胡立正,胡建斌兄弟在中國小設立“建斌、立正”助學基金,每年各捐資1.2萬元獎勵品學兼優和家庭貧困學生;05年開始每年投入3萬元,在全市獨家為寄宿生免費供應 “營養湯”。每年教師節召開紮根山區20年教師座談會,形成了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05年中學中考成績優秀率名列全市農村中學第一名。

計畫生育工作:由01年三類落後鄉鎮上升為02年二類,03、04、05年再晉升一類並保持先進鄉鎮行列,進入全市鄉鎮前十名。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