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乃根

張乃根

現任復旦大學法學院國際法研究中心主任,復旦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第一屆、第二屆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高校智慧財產權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法學會國際經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1999年12月曾榮獲“上海市首屆優秀中青年法學家”稱號。主要研究領域有國際法、智慧財產權法、西方法哲學。張乃根(ZHANG Naigen),男,中法合作項目“複製人:法律與社會”中方負責人,法學博士,中國復旦大學法學院國際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復旦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第一屆、第二屆委員,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倫理、法律與社會研究部副主任等學術職務。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張乃根 張乃根

華東政法學院本科畢業,獲法學學士學位,復旦大學法律學系研究生畢業,獲法學碩士學位,國際關係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國際關係專業同等學力),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密西根大學法學院富布賴特研究學者,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比較公法與國際法研究所訪問教授。

張乃根1983年畢業於華東政法學院(現華東政法大學),獲法學學士學位,1986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法律系,獲法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2001年獲法學博士學位(國際關係專業同等學力)。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1989-1990年)和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1993-1994年)訪問學者,密西根大學法學院(1996-1997年)和喬治城大學法學院(2006-2007年)富布賴特研究學者,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比較公法與國際法研究所(2000年)、漢堡大學法學院法律與經濟學研究所(2005、2006年)和法國巴黎第一大學比較法研究所(2002年)等歐美地區著名學術機構以及香港大學(2001年)、香港城市大學法學院(1996年至2005年,多次)訪問教授等。

1995年破格晉升為教授,2001年起為博士生導師,曾任該校法學院國際經濟法系主任,現任法學院國際法研究中心主任,校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法學會國際經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國際法學會常務理事和教育部(前國家教委)第一屆至第三屆高等學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等社會職務,自1989年以來先後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密西根大學和喬治城大學法學院進行專題研究,並應邀訪問美國、加拿大、歐洲和香港等地多所大學法學院講學交流,或出席有關國際學術會議。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法理論、國際貿易的智慧財產權法、法哲學。

主要貢獻

近二十年,已發表學術著作十多部、學術論文近百篇,其中國際貿易的智慧財產權法研究成果有專著《國際貿易的智慧財產權法》(1999年第1版、2007年第2版)和《TRIPS協定: 理論與實踐》(2005年)、合著《全球電子商務的智慧財產權法》(2004年)、主編《知識創新與技術轉移》(2005年)和《技術轉移的法律理論與實務》(2006年)。專著有《國際法原理》、《TRIPS協定:理論與實踐》和《西方法哲學史綱》等,主編或編著有《當代國際法研究》、《新編國際經濟法導論》、《全球電子商務的智慧財產權法》、《技術轉移的法律理論與實務》、《美國專利法判例選析》、《中國智慧財產權法》和《複製人:法律與社會》(3卷本中文版與法文版)等,譯著有《國際法:政治與價值》、《世界貿易體制:國際經濟關係的法律與政策》、《捕獲法》和《論經濟與社會中的法律》等。

專著

《西方法哲學史綱》(1993年第1版、1997年第2版、2002年第3版)、

《當代西方法哲學主要流派》(1993年版)、

《經濟學分析法學》(1995年版)、

《美國專利法判例選析》(1995年版)、

《國際貿易的智慧財產權法》(1999年版)、

《國際法原理》(2002年第1版,2012年第2版);

主編

《中國智慧財產權法》(1998年版)、

《知識經濟與智慧財產權法》(2000年版)、

《新編國際經濟法導論》(2001年第1版、2002年第2版);

譯著

[德]馬克斯·韋伯:《論經濟與社會中的法律》(1998年版)、

[美]約翰·傑克遜: 《世界貿易體制:國際經濟關係的法律與政策》(2001年版)。

獲獎記錄

上海市第一屆中青年優秀法學家、上海市教學名師、寶鋼優秀教師獎和復旦大學優秀研究生導師等。

《國際貿易的智慧財產權法》獲上海市法學會優秀學術著作一等獎;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著作二等獎和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優秀著作二等獎

中國著名法學家

隨著中國法制進程的加速,中國湧現除了大批優秀的法學人才。對於他們有深刻的了解有助於我們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我們國家方針政策,也為法制進程做些貢獻。做知法、懂法的公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