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果黍

弓果黍

弓果黍稈較纖細;葉鞘常短於節間,葉舌頂端圓形,葉片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葉鞘邊緣及鞘口被疣基毛或僅見疣基,脈間亦散生疣基毛;葉舌膜質,長0.5-1毫米,頂端圓形,葉片長3-8厘米,寬3-10毫米,頂端長漸尖,基部稍收狹或近圓形,兩面貼生短毛,老時漸脫落,邊緣稍粗糙,近基部邊緣具疣基纖毛。本變種主要特徵:稈較纖細;葉片長3-8厘米,寬3-10毫米,邊緣粗糙,近基部邊緣具疣毛;圓錐花序較開展。 分布於台灣、福建、廣東、廣西、雲南;東南亞也有。

基本信息

形狀特徵

弓果黍弓果黍

一年生。稈較纖細,花枝高15-30厘米。葉鞘邊緣及鞘口被疣基毛或僅見疣基,脈間亦散生疣基毛;葉舌膜質,長0.5-1毫米,頂端圓形,葉片長3-8厘米,寬3-10毫米,頂端長漸尖,基部稍收狹或近圓形,兩面貼生短毛,老時漸脫落,邊緣稍粗糙,近基部邊緣具疣基纖毛。圓錐花序由上部稈頂抽出,長5-15厘米;分枝纖細,腋內無毛;小穗柄長於小穗;小穗長1.5-1.8毫米,被細毛或無毛,穎具3脈,第一穎卵形,長為小穗的1/2,頂端尖頭;第二穎舟形,長約為小穗的2/3,頂端鈍;第一外稃約與小穗等長,具5脈,頂端鈍,邊緣具纖毛;第二外稃長約1.5毫米,背部弓狀隆起,頂端具雞冠狀小瘤體;第二內稃長橢圓形,包於外稃中;雄蕊3,花葯長0.8毫米。染色體2n=18。花果期9月至次年2月。

本變種主要特徵:稈較纖細;葉片長3-8厘米,寬3-10毫米,邊緣粗糙,近基部邊緣具疣毛;圓錐花序較開展。

稈基部平臥並於節上生根,高20-60厘米。葉條狀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寬5-15毫米。圓錐花序疏散,長5-20厘米;小穗兩側壓扁,長1.5-1.8毫米,有長柄,含2小花,僅第二小花結實;第一穎長為小穗的1/2,具5脈;第二穎舟形,長約為小穗2/3;第一外稃具5脈;第二外稃革質,背部強烈隆起,邊緣卷抱內稃。 分布於台灣、福建、廣東、廣西、雲南;東南亞也有。生林邊蔭地。嫩時可作飼料。尖葉弓果黍 C. pilipes (Ne-es et Arn)A Camus 花序緊縮,小穗柄較粗,短於小穗;小穗略較上種為長,約2毫米。

產地生境

產江西、廣東、廣西、福建、台灣和雲南等省區;生於丘陵雜木林或草地較陰濕處。

生態習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耐蔭性極強,能在大片竹林下生長良好,且能夠在林下正常開花。結實率亦佳,種子易於採收,並能保持較長時間。此草抗寒性一般。其植株如陽光充足時則保持平臥,林下蔭生狀態時,則植株呈叢狀生長。

園林用途

目前園林上只能做林下蔭生觀賞植物栽培。

與“弓果黍 Cyrtococcum patens (L.) A. Camus”相關的種有:

尖葉弓果黍Cyrtococcum oxyphyllum (Hochst. ex Steud. ) Stapf

散穗弓果黍(變種)Cyrtococcum patens (L. ) A. Camus var. latifolium (Honda) Ohwi

弓果黍(原變種)Cyrtococcum patens (L. ) A. Camus var. patens

瘤穗弓果黍(變種)Cyrtococcum patens (L. ) A. Camus var. schmidtii (Hack. ) A. Camus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