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巴克圖

延巴克圖

廷巴克圖(Timbuktu),歷史上曾是伊斯蘭文化中心之一,位於撒哈拉沙漠南緣。最早在10世紀時,廷巴克圖就是一個圖阿雷格人的季節性聚居地。歷史上是一個交通要道、文化中心,許多穆斯林學者和聖徒在此定居,許多著名的書籍是從這裡寫出和流傳的。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廷巴克圖(Timbuktu),現名通布圖(Tombouctou),是西非馬利共和國的一個城市,位於撒哈拉沙漠南緣,尼日河北岸,歷史上曾是伊斯蘭文化中心之一,現在的居民主要為桑海族、此外還有圖阿雷格族和阿拉伯人。人口大約有兩萬人。

當地氣候屬熱帶沙漠氣候,全年氣候乾熱,平均氣溫近30攝氏度。

歷史沿革

最早在10世紀時,廷巴克圖就是一個圖阿雷格人的季節性聚居地,由於其位於水陸交通要道,黃金、象牙、奴隸和食鹽在此集散,逐漸成為一個富庶的城市。

延巴克圖延巴克圖

時該城被加納帝國統治,同時被所有周圍鄰居所覬覦。1324年,馬里帝國占領了廷巴克圖。1468年桑海帝國又征服了廷巴克圖,並沿著尼日河擴大自己的領土,廷巴克圖很快就成為桑海帝國的中心城市。當地的商業、文化臻於鼎盛。1591年,用從歐洲人那裡得到的火器武裝的摩洛哥人占領了廷巴克圖。1670年又被班巴拉王國統治。1787年圖阿雷格人捲土重來。1894年被法國占為殖民地要塞,成為法屬西非的首府。1960年,歸屬於新獨立的馬利共和國,成為北部通布圖區的首府。20世紀90年代當地圖阿雷格人暴動,要建立自己的城市國家,直到1996年才完全平復。

文明文獻

延巴克圖延巴克圖

桑克爾清真寺的大門在16世紀到18世紀時,廷巴克圖是非洲的一個文化中心,有多所伊斯蘭學校,每所學校都由一位伊瑪目獨立領導,教導古蘭經,還包括邏輯學、天文學、歷史等科目,學者們著書立說。這裡的圖書館收集了大量的著作,包括西非文明的最高成就。最多時有120所圖書館。所以當時西非諺語說:“鹽來自北方,黃金來自南方,阿拉的教導和智慧的寶藏來自廷巴克圖。”廷巴克圖的財富傳說刺激了歐洲人來此探險,殖民者占領廷巴克圖後,大量的文獻掠奪到巴黎、倫敦等地,也有的被藏入沙漠洞窟中。

旅遊觀光

延巴克圖延巴克圖

從歐洲人到達後,海上商業道路通航,廷巴克圖的地位下降,失去了往日的繁華,現在只是一個貧窮的城市。但由於其歷史的光輝,仍然是吸引旅遊者觀光的地點,同時也是七座伊斯蘭教聖城之一。目前廷巴克圖的觀光的點包括有1327年修建的瓊蓋拉柏清真寺、已經成為一座博物館的修建於15世紀的西蒂雅哈清真寺和曾經是一所大學的桑克爾清真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